閱讀屋>教育> 思考鄉村教育

思考鄉村教育

思考鄉村教育

  在農村從教了20年,親歷了農村教育的變革和發展,心中真是五味雜存:欣慰、難過、高興、感慨、無奈……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全國唯一的一個水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到全縣總人口的96%以上,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這裡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太便利,經濟,文化和教育都比較落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因此,很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太重視。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現在稍好一些)。

  在八、九十年代,農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很少有讀書的機會,所以現在三、四十歲以上的農村婦女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農村夜校掃的盲)。於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欠缺,這也可能是現在農村出現問題學生較多的原因之一吧。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那時候的我能到學校唸書,真是件非常幸運的事。當時我剛讀完小學三年級。由於家裡窮,沒錢交學費,加上父親不太贊成女孩子讀書,所以我便輟學回家。過了一年,國家瞭解到我們縣女童入學率很低,為了照顧女孩子,在我們縣的幾個鎮分別辦了女子班,上這個班讀書不但不用交學費,還發放生活費和生活用品。我們鎮上也有一個,而且是從四年級開始,當時我們村就只有兩個女生剛讀完三年級——我和另外一個,於是我們倆都去讀了女子班。由於失去過,所以我特別珍惜這次來這不易的機會,拼命努力學習。我常常想,如果當時沒有那個班,我現在又是什麼樣子呢?

  親自體會到農村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對知識的渴求,以及他們讀書的不易,我立志長大後要當一名鄉村教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幾年後,我的願望實現了。在20年的從教歲月裡,我更加體會到農村生活的清苦和不易,想了許多人的生存意義。()農村的孩子很純樸,很善良,但見識少,他們就像生活在井裡,很少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很少有人抬頭望自己的未來,所以我教他們看未來,告訴他們外面的幸福,希望他們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改變自己如牛一樣辛苦卑微的生活。我將自己從書上,從生活中看到感悟到的'一切告訴他們,希望他們不要和我們的父輩一樣在狹隘的生活中失去思考,失去希望。人生不過百年,沒有思考和夢想——我認為這是最大的悲哀。

  剛上班的那幾年,孩子們都很乖,很愛學習,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更加激發我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學生,同時也更使我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希望他們都能學有所成,長大後能走出大山,有所作為。當有的學生由於家庭經濟的原因不得不輟學時,我也陪他們傷心,為自己無力幫助他們而難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逐步重視,不斷加大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加上義務教育法的保護,使得絕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有了到學校學習的機會。不僅如此,還免除了農村學生的學雜費,書費,發放免費的營養餐,對住宿生還有一定的補助,有的特困生除了享受國家的補助外,還能得到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的資助。這些對農村學生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它可以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安安心心地學習,再也不會為錢的事擔憂了。可是政策好了,條件好了,學生卻對學習沒興趣了。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我們這裡比較普遍的問題。

  近幾年來,每個學期的開學初,農村老師們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分頭下村去搜尋學生,勸說他們重返課堂。有的學生在老師們三番五次的勸說下回到了學校,可有一部分學生從此告別了校園生活,走入了社會。他們有的在社會上混,有的外出打工,還有一小部分回家就結婚了(女生居多)。因此,初二、初三的生源流失率比較高。在校的學生中,愛學習的很少,大部分是在學校混,目的就是等到初三畢業要一個畢業證。他們厭學,逃學,沉溺於網路、遊戲,拉幫結派,打架,賭錢,談戀愛。至於遲到、早退那是家常便飯。即使來上課,他們也很難安靜的坐滿45分鐘。上課說話、睡覺、玩手機……實在不行就上廁所,他們情願在廁所裡呆也不願來教室上課。總之,學習成了他們最大的苦難,一上課就像進了監獄,沒一點學習興趣。對於學生的這些行為,老師們也很無奈,罵不得,罰不得,稍微批評一點,他們就回家了,很多學生都威脅過老師:“你再說我,(或者是)你再叫我交作業,我就不讀書了。”人們也許要說,你們是老師,你們要愛學生,要想辦法好好教育學生,讓他們熱愛學習,是啊,我們也想盡了辦法,好話也說了幾大筐,結果都一樣——無效!

  學生為什麼如此厭學呢?我私下和許多比較調皮,不愛學習的學生聊天,從談話中知道他們厭學的一些原因,覺得這種思想比較普遍,也揭示了當前農村教育的一些問題。現把他們的話分四點來分析:

  一是覺得學習很無聊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學習很無聊,沒意思。我想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它應該與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有關。首先,新課程標準主要是以城市學生為依據的,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學生來說不切實際和偏難,致使部分農村學生難以勝任,成為學業的失敗者,最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其次,農村教育落入了“城市中心主義”的誤區。鄉村教育在整個中國教育處於被忽視的地位,農村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再次,就是教育中的“城市取向”。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也就是透過逐層考試,最後成為城裡人(對農村孩子而言)或城市上層社會里的成員(對於城市孩子而言)為教育的最終目標與最終指向的。通俗的說,我們的教育成了“升學教育”,既脫離了生活,也脫離了青少年的成長,唯一的目標就是升學。而現在的孩子們既吃不了苦,也不願為未來打算,所以不肯埋頭去讀那些與自己生活無關的枯燥的教材,他們認為學習就是受罪。

  二是讀書沒有出路

  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抬頭。農民送子女上學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即考大學,找一份好工作。而目前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學費增長速度快,相對於農民收入標準太高。而且,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由於缺少社會關係,更不容易找工作,而所學的知識在農村又派不上用場。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農民家長對教育的看法,他們認為讀不讀書無所謂,反正以後都是去打工,早一點去打工還可以減少家庭開支,孩子掙了錢也可以貼補家用。而家長的言行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有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不學了,放棄吧,辛苦學到最後也是為了吃飯,為了生活,不如去打工呢,還可以賺點生活費。”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很重要,如果家長都不在乎孩子的學習,那麼僅學校一家又能怎樣呢?

  三是經不住外界的誘惑

  ⑴鄉村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有的跟爺爺奶奶住,有的跟外婆生活,還有的就一個人在家。由於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因此變得很任性,自控力差,自卑,厭學。受社會不良青年和無業遊民的影響而與他們勾塔在一起,沉溺於網路遊戲,受不了學校的紀律約束。

  ⑵這裡是山區,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絕大部分學生都住校,一時之間脫離了父母的管教,就像脫韁的野馬。農村學校條件不是很好,管理也不太到位,這就使得學生有外出的機會和習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容易被社會上不良的東西吸引,加上孩子天性好動又缺乏娛樂條件,所以學生很快就迷上了網路遊戲等,不能自拔。

  四是基礎差,學不進

  有一部分同學,他們一開始也想讀書,但由於小學的基礎太差,無法接受初中的課程,加上各方面不良影響,慢慢地就不想學了。

  現在的農村學生不想讀書,不願讀書,家長也不太重視讀書,會造成農村教育越來越落後,農村人口素質越來越低。而現在大部分農村孩子又不像他們的上一代那樣能吃苦耐勞,他們既不願下功夫讀書,又不願參加勞動,也不太會體貼父母,只想不勞而獲。這樣下去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因此,我認為農村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培養適應“三農”多樣化需要的人才上,而不是讓農村學生只考大學一條路。如今各縣雖然也在辦職校,但一個職校又怎能容納如此多的學生?況且縣份上的職校無論從硬體上還是軟體上都還存在著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真希望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儘快從目標、內容、形式、結構和佈局諸方面進行徹底改革,以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需求。

【思考鄉村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