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幼兒教育> 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探討的論文

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探討的論文

2018年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探討的論文

  摘要:常規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和其他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是幼兒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德育的最佳形式。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有力武器,行為主義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杜威理論的相關內容,都對幼兒園常規教育起著啟示和指導作用。理論的指導可以發現實踐中的不足和尚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問題;對策

  一、當前幼兒園常規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教師的過度行為

  (1)過多地使用灌輸。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傳統的灌輸教育方法運用非常普遍。杜威認為:“這種灌輸教育主要是透過外部‘訓練’的方法,將成人的標準、要求和方法強加給正在逐漸成長並趨於成熟的幼兒。”在幼兒園常規管理中,幼兒需要遵守的規則大多數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兒不求甚解的死記住某些規則條例。教師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也往往是採用說教、命令、監督、獎懲及變相體罰的方式進行規則灌輸與教育。灌輸教育完全把幼兒當成了接受和執行命令的機器,孩子的主體性地位蕩然無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被完全否定。

  (2)過多地使用限制。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常常走向這樣的一個惡性迴圈:教師對幼兒的高壓控制,使得幼兒能力低下和主見喪失,從而對教師唯命是從,這又加劇和強化了教師對幼兒的控制。這些教師把常規教育等同於“管住孩子”。同時,教師非常善於對幼兒說“不”,不準隨便下位置走動、不許打人等。幼兒在教師一項項的限制下,畏手畏腳,什麼事情都不敢做,毫無自主權,自我判斷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師為了減少安全隱患,也會限制幼兒的行動。這樣,教師限制了幼兒的活動,也就減少了幼兒的社會刺激,減少了幼兒智力水平提高的機會,減少了幼兒的動手操作機會。

  (3)過多地使用獎懲。筆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師非常喜歡使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來管理幼兒,如當幼兒吃飯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幹淨的時候,教師便會獎勵小貼畫;當幼兒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時,教師則會訓斥、批評。教師透過獎勵與懲罰左右著幼兒的行為,讓幼兒做老師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許的事情。獎懲是行為主義理論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它的優點是便於教師控制全域性,見效快,所以是教師們最喜歡用的一種方法。但是過度地使用獎懲不利於幼兒規則的主動建構和良好習慣的主動養成,外在的控制離不開成人的監督,所以獎懲只能起到暫時的、短期的效果。

  2. 教師的不足行為

  (1)榜樣示範作用不足。榜樣示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榜樣力度不足。教師往往對幼兒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但自己卻是另外一種做法。比如,有的教師要求幼兒保持安靜,自己卻和另一個教師肆無忌憚地聊著與工作無關的問題。

  教師這樣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顯然對幼兒不能起到什麼說服力。二是教師沒有創造幼兒相互學習的良好環境。教師沒有透過樹立幼兒中的良好的榜樣形象來讓幼兒明白最合適的行為是什麼樣的,自己應該向誰學習。如果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那麼幼兒的自我約束和積極行為都會增加。

  (2)處理紀律問題時忽視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紀律問題的發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兒教師在處理紀律問題時卻只處理症狀,而忽視問題產生的原因。幼兒紀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兒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二是課程設定的不合理性引起紀律問題,三是環境佈置的不合理引起紀律問題。

  (3)教師缺乏有效引導幼兒的方法。由於教師在教授常規和處理幼兒不合理行為時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機械地運用某一種方法來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如不管是什麼樣的規則,教師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體範式的規則——個別提醒幼兒——重複指導幼兒遵守規則。教師不管規則所涉及的問題是否是全體幼兒共同的問題,都對全班幼兒提出同樣的要求。這樣做能起到預防幼兒同樣的不當行為,但也勢必會讓幼兒揹負累累規則,畏手畏腳;同時教師還一相情願地認為只要是自己向幼兒講過的規則,幼兒就沒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實上,沒有產生問題的情境,幼兒很難有將規則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在相同情況下靈活運用的本領。當幼兒出現紀律問題時,教師也不管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訓誡或懲罰的方法。

  二、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1. 教師理論知識匱乏,對常規教育缺乏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於理論學習的不足,教師不瞭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由於理論知識的不足,教師往往很難考慮到事物的關聯性,孤立地看常規。另外,還有一些教師由於理論學習的不足,還錯誤地以為常規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2. 教師對幼兒能力的低估以及對安全的考慮,不敢放手

  有些幼兒教師認為幼兒是沒有能力的,大多數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教師迫於安全的壓力,採用高控制的手段管理幼兒,涉及到安全問題的事情就儘量不讓幼兒做。

  3. 教師追求省力和速效的方法來實施常規教育

  由於教師的“惰性”在作怪,使得他們在常規管理的過程中採用省力的方法。教師不願費力去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也不願意去尋找和分析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而教師追求速效的方法則主要表現為傾向於使用外在的獎懲和示範,傾向於規則的直接灌輸和強制執行。另一方面,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的成果也很難給幼兒教師帶來什麼即得利益,因為幼兒園的評估標準並不關注這些,所以教師缺乏動力。

  4. 教師缺少榜樣示範的正確認識和有效方法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兒童影響最顯著的榜樣是給兒童溫暖和關愛的人,擁有更多權力、影響或技能的人,以及與兒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別、同齡的人。教師是幼兒最好的行為榜樣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透過行為表現出來。但很多教師並沒有認識到,也沒能成為幼兒良好的學習榜樣。另外,幼兒同伴的觀察學習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常規教育中也有浪費這一資源的做法。

  5.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異,使得國外先進經驗在我國難以有效實施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國外更加註重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注重對幼兒自身價值的尊重與引導。而我國則更多地注重集體關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以及一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秩序。由於中外教育和文化的差異,使得國外的先進理論難以靈活運用。

  6. 家園合力不足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學習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在幼兒園裡,有教師監督,幼兒就能夠遵守規則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一回到家就會變回原形。另外,家園聯絡不足,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工作缺少了解支援力度不夠。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 幼兒園應加強教師理論的學習和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

  (1)豐富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增加對常規教育的全面認識。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狀況缺乏瞭解的教師,最緊要的就是組織他們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而對於那些孤立看待常規的教師,一方面要解放他們的思想,即讓他們明白紀律問題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往往是由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要養成教師寫觀察筆記的習慣,並對所發生的具體問題作原因分析,以及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對於那些將常規等同於管住孩子的教師而言,迫在眉睫的.就是思想的解放,要讓他們明白,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並能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其他活動提供方便。

  (2)改變幼兒園對常規教育的評估標準和機制。如果幼兒園以幼兒是否能夠被控制或班級是否表現的安靜來衡量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好壞,那麼教師就得到這樣的暗示:控制幼兒的行為並讓他們閉上嘴巴。所以,教師必然會採用灌輸和強制執行常規的方法來達到速效。因此,改變幼兒園對常規教育的評估標準和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3)減輕教師的安全責任,減少安全隱患。園所和家長要考慮到教師的動機和幼兒發生安全事故的具體原因,不能盲目地追究教師的責任。如果確實是教師工作的疏忽造成的安全問題,那麼應該追究教師的責任;如果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並且事故的發生與教師並無直接關係,那就要酌情減輕教師的責任。如果幼兒園能在源頭上減少安全隱患,那麼教師會更有作為。

  2. 幼兒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常規教育觀並增強能力

  (1)給幼兒參與制定常規的機會和放手讓幼兒自己管理自己。體現幼兒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常規的制定。讓幼兒參與到常規的制定,一是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規更符合幼兒的需求,三是幼兒更能明白常規的意圖與價值。如果教師能夠給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那麼幼兒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很多知識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增加了與同伴交往、合作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常規的主動建構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減少紀律問題產生的因素。減少紀律問題的產生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課程。想要從源頭上減少紀律問題的發生,就要求課程要豐富多彩,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能激起幼兒的興趣,能夠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二是環境。要求環境佈置、空間佈局合理,材料和玩具的數量適宜。三是幼兒的需要。首先,教師要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其次,教師要滿足幼兒的愛和尊重的需要。

  (3)根據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採取對策。當一個紀律問題出現時,教師不要急於採取對策。首先,教師要做的是觀察,初步瞭解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其次,教師要透過與幼兒的溝通交流,瞭解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和幼兒的感受。第三,教師要綜合分析幼兒的回答與感受,並透過自己的觀察來判斷紀律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具體原因,從而尋找有效的策略。

  (4)教師要提升自身品質,從“寬己嚴兒”變成“寬兒嚴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教師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首要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做好幼兒的表率。如教師不讓幼兒挑食,那麼教師自己便不能挑食。搭班的兩個教師面對同樣的孩子、同樣的班級環境和格局、同樣的家長,兩個教師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以及一致的要求與干預方法,能夠最有效地管理幼兒,並能使幼兒對老師更信任、更尊重。

  (5)在理論的鑽研和實踐的摸索下尋找方法。一些教師由於理論知識匱乏,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浮於表面或僅僅走形式,造成漏洞百出、問題不斷。理論的學習很重要,透過理論的學習,教師可以開啟自己看待問題的思路。所以,鑽研理論是教師的必修課。教師應在理論的指導下,透過自身實踐,摸索出一個根植於現實土壤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3. 與家長有效溝通,爭取家長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幼兒教師應把工作的設計和具體思路向家長說明,讓家長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動,受點小傷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讓孩子活動。常規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援,就會事半功倍。根據斯金納的操作強化理論,及時的持續的強化效果最好。家園一致的要求正是一種及時的、持續的強化。同時,一致的要求也利於幼兒將常規內化,因為幼兒會意識到所有人都要求這樣做的事情肯定是對的,從而在心理上更願意主動接受。

  總之,想要解決常規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解放教師的思想,增加教師的認識,轉變教師的觀念;其次是幼兒理論知識的學習,要用理論充實大腦,用理論發現問題,用理論指導行動;再次是在理論的指導下,摸索出一套適合園情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外在的強化和模仿只是一種手段,只有幼兒規則的主動建構和自律道德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兒的認識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不是機械死板地灌輸規則。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育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因此,教師應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規律,給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希拉·裡德爾- 利奇。兒童行為管理.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魯傑,王逢賢。德育新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李志強。走進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鄭三元。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2006(11)。

【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探討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