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

  不僅學生要在預習中學習,教師也一樣,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學後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1】

  以前,我以為只要上課多提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造成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就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於是問題不分大小難易,統統搬上課堂,師生之間一問一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的思想發生了一些變化,於是讓學生質疑這一環節走入了課堂,但形式主義的簡單提問卻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今天,我講《草船借箭》一文,“例行公事”,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多數學生就圍繞“是誰借”、“為什麼借”、“借的經過”、“借的結果怎樣”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一隻小手舉得特別高,一直不願放下來,我心裡嘀咕:還會問什麼呢?一定又是在亂說。可為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我請他發言:“‘借’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詐’箭,為什麼要用‘借’呢?”當我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時,感到為之一震,一名小學生居然敢向老師發問,敢向教材挑戰。我馬上意識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課前精心準備的教案也應擱置一下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說:“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借’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裡頓時熱鬧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學生說:“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說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麼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又一個學生說:“從現在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另外一個學生馬上說:“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為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為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為這個‘借’最合適!”“‘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爭辯聲、討論聲、稱讚聲不斷地傳出。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天的`包容態度,我今天的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說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己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那究竟用這個字合適嗎?課文中你會有新的發現。”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著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進行思考。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2】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落實好“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儘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在探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上。在這一課時要學習的是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設計的問題就是“從哪裡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從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他們未必懂得“天文”“地理”這些術語在文章中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怎樣“深入淺出”地將人物的這些才能闡釋清楚,而且學生可以接受,甚至感悟得到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借箭過程”(第6——9自然段)進行品味。在此,我出示了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並就此一問“面對此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怎麼樣?心裡都會怎麼想?”學生說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害怕,害怕的理由也能說出。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會高興,至於理由要由老師引導才體會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緊接著我再問“他為何如此地自信,難道他早就預料到了此場大霧?從文中什麼地方體會到的?”學生根據這個提示,很快從上文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他們懂得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對於領悟諸葛亮“識地理”的才能,在過渡的時候我設計了“畫出借箭路線圖”在加深學生對借箭環境熟悉的基礎上,我提問了“為什麼先是船頭向西船尾向東然後再調整過來?”據學生的問答來看,他們理解到的是“為了保持船體的平衡”,再多的關於“識地理”就沒有多少感悟了。這樣預設的教學內容就又沒有達到。還有領悟諸葛亮“識人心”的才能,在過渡時我提問“諸葛亮識天文、懂地理,他還神在哪?”學生能很快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在句子的分析上,學生的理解是“諸葛亮知道曹操不敢派兵出來”我緊接著問“從這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說出諸葛亮的為人。但是在理解諸葛亮的“笑”這一環節,學生體會不出諸葛亮這個“笑”是在“笑”誰?是怎樣的“笑”。最後還是由老師來講解。

  在第二環節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特點中,學生透過默讀全文找出最能表現魯肅、周瑜、曹操這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句子,老師沒有做過多的分析,只是從具體的語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個環節如果能做了小結與下一測評環節銜接會更好。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草船借箭教學後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