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教學難點在於品味嚮導的語言,理解他的行為。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學後記,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1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俺們為自身維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很平安,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教學難點在於品味嚮導的語言,理解他的行為。在設計教學設計時如何突破難點,力求使同學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類不能破壞自然規律”這個再明顯不過的道理上,而是引導同學在感悟了“我和夥伴們”由焦急到高興,最後到悔恨、震驚的情感積澱後,討論嚮導的所說所做。 我從題目中的“道”入手,引導學生抓住遊客是如何“自作聰明”使得結果適得其反,透過這種“知果尋因”的學習方式,解決的難點:明白是如何透過具體事實來揭示道理的表達方式。同時,我又抓住另一條線:遊客和嚮導對待同一件事——救幼龜的不同態度以及他們的情緒變化為輔線,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作用聯絡上下文學習方式來理解,體悟。並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悟,悟中讀,感悟人們的情緒變化,同時也感受語言魅力。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用想象拓展課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穴爬出的影片後,畫面定格在眾多幼龜爬向大海,這時,我引導同學想象: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同學對文字進行補充,使得群鳥叼食龜群的畫面在同學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讓人感受到違背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我們不難發現,課文的空白處成了同學賓士想象的空間;而同學在豐富的想象中,實現了對文字的更深刻的認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時地進行“再加工”、“再發明”。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時提高的過程,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努力鍛鍊自身,使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時提高。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2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和幾個朋友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上,想實地觀察幼龜是怎樣離開巢穴進入大海的。出於好心幫助了一隻幼龜,結果卻給成千上萬只幼龜帶來了災難,使不少幼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物。這件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瞭解自然法則,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把事情辦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圖讓學生透過自主讀文、感情朗讀、對比體驗等過程, 理解文章內容。我覺得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學生的自由辯論:一部分學生以原告——綠色海龜家族身份控告旅行團,並說明控告的理由;另一部分學生以旅行團成員身份為自己申辯;一名學生以審判長身份結案。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平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時間非常充分。學生們敢於大膽發言,課堂上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有的同學認為嚮導做的對,以此來讓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同學說嚮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幾十只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還有的同學認為嚮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在審判長定案的環節,我還為他捏了把汗:如果他判得不公平或有一方不服怎麼辦,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審判長竟然當機立斷宣判:旅行團成員由於違背了自然規律使海龜家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但由於他們也是出於好心,所以旅行團成員要向海龜家族公開道歉。真是思維敏捷,表達清楚呀,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遺憾之處,如:課文內涵突出不夠,挖掘不廣泛。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強調不夠,沒有突出違反自然規律就會事與願違的理念,另外,由於教師本人理解的膚淺,再加上課堂機智欠缺,所以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心辦壞事”的這個層面,對於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中能夠引出的“弱肉強食、生態平衡、適者生存”等觀點沒能即使引導,實際上這些也是“自然之道”。

  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更新觀念,以學定教,不能以教定教;要拓展思維,備課時考慮既要周全又要深入。

【自然之道教學後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