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6和7的認識》教學案例

《6和7的認識》教學案例

《6和7的認識》教學案例

  詳細介紹:《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對此,談一談我在執教《6和7的認識》一課時的幾點做法。

  案例:《6和7的認識》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42-43

  【片段一】在樸實的操作活動中匯入新課

  (先讓學生數數0-5,用圓片表示3、4)

  師:請你在剛才4個圓片後面添上一個表示5(學生操作)如果繼續這樣一個一個擺下去,會出現哪些數呢?

  生1:(利用已有經驗搶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個數字朋友6和7。(出示課題:6和7的認識)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建立概念

  (CAI創設教室裡師生勞動的場面。先讓學生從總體上說說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進行思想教育,再讓學生透過說、數、指,抽象出畫面中的數。)

  師:其實在生活中6和7還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師家有6口人等。

  生1:(爭先恐後地搶答)6盞燈、6盆花、7朵雲、7只筆。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歲

  師:大家真棒!你們能用6、7以及他們的兄弟姐妹們一起說幾句話嗎?

  (引導學生由一句話逐步過渡到說幾句話。)

  生1:今天星期六,我們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車去武漢動物園玩。

  生2:(一本正經地說)昨天,媽媽去武漢廣場花362元錢買了一件衣服,媽媽說還是打7折呢,我覺得太貴了。

  師:其實生活中還藏著許多數,只要你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它。(CAI播放錄影:生活中的數)

  【片段三】在愉快的遊戲中鞏固概念

  小結後設計學生最喜歡的遊戲:老鷹捉小雞,遊戲結束後提問:

  師:1、參加遊戲的共有幾名小朋友?

  2、誰是最後一隻小雞?

  3、(指任意一隻小雞)他排第幾?你是怎樣數的?

  生1:我是從雞媽媽開始數的。

  生2:我是從老鷹開始數的。

  生3:我是倒著數的。

  反思: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著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應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裡,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因此,要聯絡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為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數,為什麼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於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

  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並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透過這個遊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丟擲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著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併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

  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絡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遊戲,透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塗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因此,我捨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塗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並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後,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透過塗、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係,滲透知識點的教學。

  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鑽研,努力探索,為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6和7的認識》教學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