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我的叔叔于勒》語文教學案例二

《我的叔叔于勒》語文教學案例二

《我的叔叔于勒》語文教學案例二

  【素質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欣賞小說的精妙構思。

  2、理解小說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3、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2、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構思美。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透過各種資訊渠道收集法國作家莫泊桑的資訊。

  2、認真閱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熟悉課文情節發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匯入新課

  法國作家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項鍊》、《漂亮的朋友》以及本文等。

  藝術風格以善於構築故事情節和設計結局見長,另外用洗練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也是他的特長。

  二、整體感知,探究問題

  1、聽課文內容朗讀的錄音,思考問題:

  ⑴ 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

  ⑵ 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家。

  ⑶ 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⑷ 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如下內容:

  ⑴ 于勒由一個浪蕩子到富人再到一個一貧如洗的窮鬼的人生境遇的轉變。

  ⑵ 菲利普夫婦一家人對於勒由“恐怖”到“希望、福音”再到“恐怖”的態度轉變。

  ⑶ 菲利普小職員身份與拮据的家庭生活的介紹的意義。

  ⑷ 小說結局的出現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2、對比手法的.應用與體會。

  學生要明晰情節的轉變,人物態度的轉變。

  3、學生交流學習的體會,完成下列練習。

  體會下列句子中“吃”的含義。

  ⑴ 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

  ⑵ 可別吃得太多,吃多了傷胃。

  ⑶ 可要多加小心,可別叫這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小說情節出人意料而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構思美。

  2、研討小說主人公是誰

  3、為小說另擬個結局,做口頭作文訓練。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莫泊桑小說的特色之一是構思佈局別具匠心,故事結局,耐人尋味。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這一特色。

  學生先複述課文的大意,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二、研讀欣賞

  1、選材構思巧。事情平常,人物普通,卻能以小見大,以個別見一般。反映社會的人情冷暖,揭露社會的病態現象。

  2、情節安排巧。于勒經濟地位由“窮──富──窮”的變化,菲利普夫婦對他的態度由“攆──盼──怕──躲”的轉變。都由“吃牡蠣”的聯絡了起來。

  3、巧設懸念。

  三、問題研究

  誰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學生對於勒、菲利普夫婦、我在文中的作用做逐一判斷後,說明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改寫文章結尾,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我的叔叔于勒》語文教學案例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