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學生參與度看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學生參與度看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學生參與度看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學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和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因學校學制、社會壓力、家長期望以及學生個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終身教育的理想形態尚不能完全實現。因此,在有限時間內要使學校教育達成最大功效是至關重要的任務。課堂教學是主導的教學組織形式,要讓學校教育被認可、被接受,首先就要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以關注、強化。

  1教學有效性定義

  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與意識性,透過課堂教學,教師要使學生掌握預定的學科知識、習得專業技能,進而達到智力發展的目的。並且,在高中各學科的教學大綱中,均有涉及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本國文化與情感的體驗。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透過規範化的教學過程,成功地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的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教學,這樣的課堂就是有效課堂,或者說是高效課堂。學生經歷課堂教學後,認知層面可以得到累積和提升,情感層面得到鞏固或者轉變,學習興趣得到極大提升。課堂教學結束時,學生是否得到認知層面的提升、情感方面的昇華以及技能技術方面的鞏固與充實是評判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要使學生取得進步、獲得發展,就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研究,要根據學生的學來確定教師的教。

  2以學生參與促改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發展,教育的重點正逐步轉向有效的課堂教學。由於新課改的開展時間不長,理念貫徹不夠徹底,部分教師尚不能完全領會課改的新理念,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合理地運用新型教學策略。因此,讓教師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與理念、熟悉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掌握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技術是有必要的。現有研究多是從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方面出發,自頂向下分析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而本研究則是從學生參與度方面出發,發現現存的教學問題,以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刺激—反應”的強化性原理對課堂教學進行觀察研究,並採納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思想對徐州地區英語學講課堂學生參與度進行分析,指出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試探性途徑,為進一步引起“質變”累積基礎。

  3學生參與度差異比較

  本研究透過實證分析,以14例課堂教學例項為研究物件,研究物件取自江蘇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資料庫。研究物件涵蓋徐州第三中學、第五中學、王傑中學、沛縣二中與新沂高階中學,這些學校在“學講活動”落實方面相對到位:相應教室、教具配備齊全、完善,教師備課充分,學生參與、配合度高。第一步,對觀察課堂錄影進行撰寫,將課堂師生言語與活動展現內容轉錄為文字形式。第二步,運用課堂觀察量表,對材料進行分析。課堂觀察指標為“學生參與度”。將“學生參與度”指標劃分為三個二級指標: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將行為參與從5個觀察點進行評價: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有效性、專注度、鑽研性與頻率比;認知參與依照:學生參與的獨立性、深刻性、層次性、策略性與監控性;情感參與依照5個觀察點:學生參與的投入度、依賴性、合作性、驅動力及成就感。第三步,運用課堂觀察量表,比較學講課堂與不開展學講方式的課堂教學之間的差異。第四步,以觀察、分析結果為依據,評價學講方式開展效果。總結評價較高的英語課堂學生參與的特點與經驗,為提高學生主體英語課堂參與度與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提供試探性意見。為保證評分的客觀性、科學性,降低人為主觀性因素對評分的影響,避免出現評分浮動或差異較大的情況,每個案例的量表評分均由三位研究員共同完成,最終交由專案主持人彙總。本研究採納的研究物件中,8例為學講方式課堂(實驗組),6例為學講計劃指導前收集採納的課堂教學例項(對照組)。

  經量表評分與比較,實驗組一級指標(學生主體參與性)總分均高於對照組得分。具體表現為:首先,實驗組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參與比對照組學w。esteachers。com第6期(總第090期)2018年6月生更加積極,透過觀察,實驗組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更加高漲,學生能聚精會神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並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能有效地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回答問題時能做出適切的行為反應,因而學生參與的有效性更高。並且,實驗組學生能全神貫注地聽講,不做小動作,思維集中,很少受外界干擾,同時在積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表達自己見解方面得分更高,其依據是小組內學生暢所欲言,全班交流踴躍,3/4的學生參與交流。且向全班展示成果時,思路清晰,表達清楚。其次,在認知參與方面,實驗組學生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善於傾聽並複述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同學的發言,能在學習中自覺從教師推薦的資源中自主選擇、重組資訊,發現“規律”,形成自己的見解並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深刻性與層次性更加完善:學生考慮問題廣泛全面,善於透過現象深入到問題的本質,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能預見事物發展的過程和規律。

  同時,學生能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調整學習策略,這是學生參與監控性提高的重要因素。最後,在情感參與方面,實驗組學生參與的投入度更加全面、完善,表現為學生不僅“肢體介入”課堂進行發言、討論和表演等活動,而且“精神介入”課堂,師生、生生之間有思維互動、語言互動、情感互動及資訊互動等多向交流;從整體上而言,整節課堂氣氛和諧,學生在傾聽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從傾聽中分離出問題,合理並及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變成師生對話、心靈互動的舞臺;在學生合作時,合作討論時機得當,小組成員都能暢所欲言;小組討論交流組織合理,開展有序;課堂氣氛民主、寬鬆、有序。最終,課堂教學結束後,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愉悅,獲得了身心的滿足。

  4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經課堂觀察與量表評分,在學生參與度維度中,處於學講課堂氛圍中的學生表現比對照組的學生更加優異,證明了學講方式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積極作用,顯示出了學講方式高中英語課堂的優越性。綜合以上觀察評定的結果,筆者認為從學生角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包含如下因素:

  (1)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施展的舞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以更加自由、放鬆的心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構建出新的知識與經驗。同時,在和諧互動型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接受來自教師不間斷的刺激與重複,這類重複既作用於學生言語上的攝入,也涵蓋行為動作上的習得。

  (2)最佳化教學組織形式。當前我國高中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將同齡的.學生安排在統一教室裡,進行集中式、統一式的教學,儘管此種組織形式有利於教師高效率地進行知識輸出,但不能全面地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實驗組與控制組課堂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空間佈局上的差異。控制組的教室多是“秧田型”的佈局,此種環境容易使後排學生產生距離上的疏遠感,不能全神融入課堂,造成專注力下降。因此,若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改變教室的物理佈局,學生的課桌按照U型或O型排列,教師融入學生中,從而達到了師生地位平等,有利於教師以組織者的身份開展活動,也便於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合作。但此種課堂布局主要運用在恰當的課堂主題或環節中,例如重在聽說訓練的口語課,否則就會出現“型達而意不傳”的問題。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生長、構建。但教師往往無法清楚地瞭解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大多侷限於作業的完成情況、教材的理解和試題的得分,並不能全面瞭解學生的真實知識。因此在課堂中常常出現如此情景:教師慷慨激昂、表演生動,學生卻不能適時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反饋,課後甚至出現不能回想起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交際情景,發現學生的關注點與興趣點,挖掘實用知識。且要處理好師生情感問題,在平等、尊重的交流溝通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促進雙方共同進步、發展。

  5結語

  觀察是為了發現教學環節中的瑕疵和不足,反思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但英語課堂教學重在實踐,研究工作都應圍繞教學環節展開。教師和研究員都應從實際教學環節出發,為學生著想,使學生與課堂緊密銜接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學生參與度看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