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實錄及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實錄及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文言語感,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鑑賞與寫作能力。

  ㈡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於透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透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透過反覆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

  1.匯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餘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齊讀、範讀、聽讀等)來培養語感,初步感知內容。

  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髮現、質疑、討論、總結,然後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透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並設定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節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彙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藉;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於發現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注重品讀,透過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去質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彙,表現景物特徵,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於景。

  (5)整體佈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採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定一個小小的遊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遊,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援人數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 導遊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麼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緻,富有表現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彷彿眼前就現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麼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彷彿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麼精緻。同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彙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讚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餘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麼多事物,為什麼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構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麼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構沒有關係。

  師(轉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係。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思好,這裡畫一筆,那裡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構如何個好法。

  (教師與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全景,總領全篇。

  第二段展現“水之異”。“水皆縹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山之奇”。“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邊分析邊板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現注重這幾個環節的設定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匯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採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於理解,又有助於背誦。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於開展小組合作,調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現,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讚賞個性化的發現,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透過反覆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鑽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後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緻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課。

  《沁園春 雪》(教學實錄)

  贛榆縣門河中學 王維

  師: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現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中國人民無人不知道他,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

【《與朱元思書》教學實錄及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