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伯牙絕弦羅才軍教學實錄

伯牙絕弦羅才軍教學實錄

伯牙絕弦羅才軍教學實錄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讀這個課題?(指名讀)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難唸的“弦”你也念準了,我們一起來。(生齊讀課題)

  師:“絕弦”是什麼意思?(“絕弦”是彈完這一曲,這一生就再也不彈琴了。)

  師:那麼“伯牙絕弦”呢?(簡介伯牙)

  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要做到字音準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師: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

  生:伯牙和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為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出示:子期死—終身不復鼓。)生:鍾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絃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了。

  師:這裡的“謂”是什麼意思?

  師: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不太好懂,沒有註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書。(出示 謂:①稱為;②認為,以為;③評論。)你覺得“謂”在這裡應該是什麼意思?

  師:那麼“乃”呢?

  生:“乃”是“於是、就”的意思。

  師:理解了之後,我相信能讀得更好。(指名讀)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為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後邊要做一下停頓。

  師:你知道了怎麼斷句。我想問問你,為什麼要在“兮”字後邊斷句?

  生:因為註釋裡說“兮”是個語氣詞。

  師:你看,藉助註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後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朗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後邊的停頓。(生齊讀)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 (生朗讀全文。)

  師: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妙哉。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範讀)

  (生再齊讀)

  二、高山流水明知音

  師:(出示課文插圖)圖中倆人是誰?他們正在做什麼?(伯牙在彈琴,鍾子期正在傾聽的情景) 課文哪一句道明瞭這兩個人的特長?——“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句子)

  理解“ 善:擅長、善於(你知道哪些成語的“善”意思也是“擅長 善於”嗎?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生: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體會到。

  師:怎麼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這兩個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當中“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麼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這裡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當中的“善”是“擅長、善於”的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

  師: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裡很常見。這裡的“善哉”是子期聽了伯牙琴聲後一種由衷的稱讚。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

  生:好啊!

  師:在古代就說成——

  生:善哉!

  師:誰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這種由衷讚歎的感覺讀出來。(生讀)

  師:善哉!“哉”字後邊一延長,好像琴聲都落到心裡去了。我覺得你不僅“善哉”讀得好!你這個“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真好啊!當你讀著這個“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高的泰山,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請你再讀,讀出這種畫面來。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聳人云的、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

  師:體會得真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 (男生齊讀)

  師: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不愧是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第二句誰來讀? (女生齊讀。)

  師: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呼應著上邊的泰山,這裡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裡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肯定能猜出來。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厚。這裡的“江”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江——長江,“河”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河——黃河。想到這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生:我的腦中跳出了“波瀾壯闊、波濤洶湧”。

  師:就是這樣“波瀾壯闊、波濤洶湧”的江河,請你來讀!

  生:我想到了一句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生朗讀)

  師:正是這樣磅礴雄偉的泰山,正是這樣洶湧澎湃的江河,一起讀。(齊讀)

  師:無論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知道。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講——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這裡“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

  生:這裡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樣,都是“心裡想”的意思。

  師:沒錯。有時候咱們可以用現代詞彙去代替古文詞彙來理解古文的意思。

  無論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鍾子期必得之。我想問問,鍾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麼?(伯牙心裡的想法)。 師: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裡的心聲。這樣想來,鍾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吧?(出示: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說出了伯牙的心聲。

  生:它不僅說出了伯牙的琴聲,還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什麼樣的志向?什麼樣的胸懷?

  生:像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心胸寬廣、能撐萬里船的胸懷。

  師:原來鍾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裡的——(出示: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胸懷)

  師:這樣想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僅僅是想,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啊!(板書:志)

  師:伯牙琴藝妙絕天下,被譽為“琴仙”!許多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為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寄託在琴聲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

  生:不能得。

  師:唯有誰能得之?

  生:鍾子期!

  師:誰能必得之?

  生:鍾子期!

  師:這才是——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念)請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與孤獨。可是在這裡,無論你彈什麼,無論你寄託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鍾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拿出練習本,請你順著“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接著往下寫。(出示)

  “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

  師:你想伯牙得遇鍾子期,什麼感覺?

  生:非常高興。

  師:是啊,欣喜若狂啊!怎麼說?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有鍾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師:以前我是欲覓知音難上難,如今我是得遇知音——不再孤!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師:(激情朗讀)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裡所想的——

  生:(齊答)一模一樣。

  師:志想像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

  生: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板書:心)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

  師:(板書:知音)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讀完後換角色再對讀。)

  師:就是這樣的心靈相契。讀著讀著,你發現這些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感覺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後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師:這樣的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回應

  師:寫得多妙啊!讓我們彷彿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諧!伯牙把自己的感受傾注在琴絃上,譜寫出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師: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了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終於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樂《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時高山默默,流水無語,天地之間也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齊讀)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擦去板書:志。)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擦去板書:念。)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擦去板書:心。)

  生:(齊答)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啊!(擦去板書:知音。)一起讀!

  (生齊讀此句)

  師:伯牙於子期墳前祭悼,彈奏一曲,而後憤然摔琴,自以為世再無知音矣。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這真是一曲肝腸盡寸斷,天涯無處覓知音啊!

  (生再次齊讀)

  四、千古傳唱懷知音

  師:同學們,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蕩氣迴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傳誦著它!課文後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學生閱讀資料)

  師:同學們,伯牙和子期,這知音的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生300多年後的戰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為我們呈現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男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後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為那伯牙的破琴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2000多年後的明朝,人們又用小說傳誦著這個千古佳話(出示全文)讀!

  (生齊讀全文)

  師:2500年後的今天,就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六(5)班的孩子也在無限神往地傳誦著這個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著書朗誦。

  師: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師:(再次板書“知音”)儘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將懷抱著願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

  生:知音!

【伯牙絕弦羅才軍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