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淺析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解讀情感管理

淺析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解讀情感管理

淺析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解讀情感管理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雋永,蘊含著深刻的管理思想,這些思想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並貫穿於數千年的社會管理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倫理型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徵,它以情感為紐帶,重視人的思想感情,注重“情”字、強調“心”治,提倡“治心為上”,講求“士皆悅”而“願立於朝”。重新審視和分析傳統文化中的“治國之道”,對於理解現代以人為本的情感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感管理的內涵知識經濟時代裡,管理由 以“物”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管理的人性化使管理者不再僅僅依賴於管理技術,而是基於人性,重視並滿足員工的情感需求。

  因此,從本質上講,情感管理是指管理者以真摯的情感,增強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情感聯絡和思想溝通,從而形成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的一種人性化管理方式 [1]。其內涵主要包括:

  1.以人為本。儒家主張:“天生萬物,唯人為貴”。管理的核心在於“人”,本質是“治人”。情感管理倡導企業組織必須突破以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為中心的硬性管理模式,轉變“保姆式”、“裁判式”、“監督式”的管理方式,真正“以員工為中心”,關注員工的情感需要與發展目標,增強員工的自主、自律和參與意識,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2.有人情味。古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情味是人通常具有的情感和意味。管理者應重視對人的“感情投資”。尊重員工,善於溝通,對員工寬容、仁慈等。同依靠剛性制度約束員工相比,用情感調解更符合人性的需要,不但能達到滿意的管理效果,而且會使員工輕鬆、愉快、幸福地投入工作。

  3.靈活變通。孫子指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之就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要取勝,就要“審時度勢”。情感管理摒棄剛性管理存在的程式化、公式化和千篇一律,考慮員工的個性特點、文化背景、能力和行為方式等變化因子,在管理態度、方式和績效評價等方面,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靈活變通、及時調整,以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共同成長。“過猶不及”,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管理不是單純的追求利潤,而是“安、和、樂、利”,即兼顧各方利益,才能不偏不倚,合乎中道。情感管理是以發展的眼光,透過教育、激勵和引導等方式,讓員工潛移默化中,達到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自覺內化,不斷激發員工積極向上,最終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情感管理元素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儒、道、佛、法、兵、墨等諸子百家交相輝映、極具豐富內涵的文化體系,其中飽含著情感管理的諸多元素,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以情為重。中國傳統文化將“人”看做一切事物的核心,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強調“人”的重要性的論述,俯拾皆是。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的“上下一心,三軍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這些言論的實質就是要求管理活動必須以人為本,上下一致,同心同德。

  2.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古人非常重視“禮”,它相當於現代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社會輿論等非剛性的約束機制。“三綱五常”一直作為中國古代治理國家、統治民心的最基本的“禮”。孔子尊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管理思想,用“道”來協調人際關係,用“禮”來規範人的行為。

  3.經權結合,因變制變。“經”指有所不變,“權”指有所變。宋代理學家朱熹強調“權是經之變”,即“權”是作為原則性的“經”的基礎上的靈活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經權觀”的理論依據可以追溯到《易》中的三易,即“變易”、“不易”和“簡易”。“變易”指的是萬物的不斷變化,即“權”;“不易”指各種規則和原則的確定不易,即變“經”;“簡易”指對規律本質簡明的把握和領悟。管理的經權觀就是以“不易”的“經”作為判斷事物的準繩,以“變易”的“權”來達到最優的決策,並以最簡要明確的原則讓企業員工易知易行,變成共同的管理行動。

  4.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天、地皆須遵循“道”,“道”是順乎自然的自然而然。老子還強調:“有道者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即循“道”而動,不亂為,無為而治。運用到現代管理藝術中,“無為”管理就是將日常事務的決策權下放,充分調動下屬積極性,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使企業成員各司其責,和睦共事,協同前進。

  三、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的情感管理實施路徑基於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諸多情感管理元素,很多企業在實踐中把情感管理從企業管理的各種方式方法中突出出來,形成一系列具有企業鮮明特色的情感管理實施路徑,為我們認識情感管理、理解情感管理、實施情感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鑑。

  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以和為貴。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和為貴,人際關係重倫理、講親和。管理思想的中心是“禮治”,而禮的核心則是“仁”。管理者應當繼承“和為貴”的思想,注重感情投資,在企業中倡導“仁愛”、“禮讓”,使企業內部洋溢著濃厚的“大家庭氣氛”,進而“家和萬事興”。情感管理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恰如其分地將情感融入日常的瑣碎生活中,時刻關心,愛護和尊重員工。這種情感能使員工倍感溫暖,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時也有利於管理者與員工形成輕鬆、親密和平等的人際關係,使員工在深切地感受著情感和親和力時,增強集體歸屬感和忠誠心,自覺地把自己的思想理念昇華到樂於奉獻中去。通用電氣的日本子公司年銷售額在通用電氣的所有海外子公司中獨佔鰲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業績,關鍵就是該公司實行了一種特殊的“無章管理”,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公司內部人際間的緊張關係,增強員工之間的信任,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及員工對企業的信任。

  2.上下同欲者勝:傳播願景。三國時期“望梅止渴”的典故,曹操以簡單的一句“前面有梅林”來激勵口乾舌燥、軍心渙散計程車兵繼續前行,從管理學上分析,蘊含的是願景激勵的管理方式。孫子強調“上下同欲者勝”。上下同心則無往而不勝,上下離心則一盤散沙,不攻自破。管理者應當經常以鼓舞員工的方式來傳播企業的願景。員工在每天的工作中,關注更多的是工作對自身的提升和發展,這就需要將企業願景與員工的成長目標緊密聯絡,針對員工個人特點幫助其進行職業發展規劃,讓員工明確自己的工作發展前景和人生價值實現過程,從而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現代企業中運用願景凝聚 人心、激勵鬥志的成功範例還有很多。比如:騰訊公司的“成為最受尊敬的網際網路企業”;蘋果公司的“讓每人擁有一臺計算機“;福特公司的“讓大眾能擁有汽車”等等。這些卓越的企業願景,不斷激勵著員工奮勇向前,拼搏向上。

  3.禮賞不倦,則士爭死:情感激勵。“心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激勵的重要表現形式。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諸葛亮雲:“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這些都集中體現了以心交心、以情感人、激勵下屬的思想。員工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後,當物質激勵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時,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管理者可以透過自身行為的表率、日常交往中的融通、佈置工作時的發問、交代任務時的授權、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和發生矛盾時的寬容等來激勵員工。沃爾瑪的當家人沃爾頓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總是想方設法鼓勵員工對企業的各個方面提出新構想,與他們交流和溝通,一旦有好主意被採納,沃爾頓就請當事人出席星期六上午的會議併發給獎金。沃爾頓的做法表達了他對員工的信任和尊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

  4.安其居,樂其俗:傳統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依託科學規範的管理並不能解決企業的全部問題,還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企業文化是企業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觀念和傳統,以共同的價值標準、道德標準和文化信念為核心,最大限度凝聚企業內各種力量,齊心協力地實現企業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本思想;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對“為富不仁”的“義利並重”的價值觀念;注重誠信,提倡誠信是人性之本、大道之源的道德觀念等等。這些傳統文化都可以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源泉。比如,海航集團今日的輝煌成績,很大程度得益於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即“海航文化”。這種文化以中國傳統倫理觀為價值支撐,在發展中努力延續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的優良傳統。海航人奉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善若水”、“知止而後定”、“以德平天下人心”等“人道做人”的思想[2]。現代職業環境的快節奏、高壓力及人際關係的複雜化,使員工對工作缺乏熱情,呈現出職業倦怠的症狀,如焦慮煩躁、情感冷漠、個人成就感降低甚至抑鬱。

  這使得情感管理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同時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及倫理觀念根深蒂固,至今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沒有文化底蘊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現代管理必須深深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感人心者,莫乎於情”,管理者應傳承傳統文化的人本主義的管理思想,汲取前人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充分實施好情感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淺析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解讀情感管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