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仰望歷史的星空,那舉世聞名的傳統文明還在星光閃爍,熠熠生輝。認識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當前語文教育的總目標之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現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淺談如下。

  一、注重讀寫,感悟積澱讀和寫是我國語文傳統教學的精華,也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讀,是人們有效獲取資訊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它是以了 解文字意義為中心的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這種活動,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是一個不斷接收資訊、處理資訊、貯存資訊、提取資訊的過程。閱讀能力對於一個人的發展,特別是對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塑造作用。寫,是把人們思維活動的內部語言轉化為表情達意的外部語言的一種活動,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寫作,能更準確、嚴密、快速地反映身邊的客觀世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注重讀寫,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更有效地引發了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形成文化積澱。1讓感悟貫穿學習的始終。語文學習中的感悟,像是一條線,貫穿在整個語文學習活動之中。感悟是讀者把所感知的材料聯絡起來,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想象與聯想、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的一種思維活動。感悟是瞭解事物本質含義的能力,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引領學生透過聽、說、讀、寫等環節來體會文字資料帶來的心靈感應。2在誦讀中感受傳統文化。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財富,也是學生走進文字、對話文字、融入文字的重要途徑。在誦讀中引領感悟,能使讀更加有目標、有層次、有質量。如《矛與盾》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在指導誦讀時,可用在文中標間隔號的方法強調語句的停頓,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體會文言文簡約精練的美,感受文章誦讀時的節奏美,品味傳統文化的古典韻味。

  二、多元學習,形成內化培養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素養,注重“基礎訓練”的教學長期以來是以讀讀、寫寫、練練為主,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長此以往,不僅會削弱學生學習的情趣,還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也很不利。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積澱傳統文化,單靠幾本教材,依靠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擴大閱讀範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運用,形成內化,是必不可少的補充。1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較好地利用教材資源。如利用“語文園地”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成語故事”旨在讓學生了解成語典故的奇情妙趣;“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旨在讓學生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奇情妙趣;“趣味語文”則從闡釋、概括各種常見專用“語文”的角度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奇情妙趣。2在參與和激勵之中薰陶感染。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甚至不同文化基礎的學生,在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是有差異的,就是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時,要施予個性化要求,把握好彈性尺度,爭取使每個學生都樂於參與,在參與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真心賞識學生的每一點成功,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傳統文化的凝練典雅,會像甘露“潤物細無聲”,在學生覺得神奇而心生嚮往的同時,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會不自覺地在學習和生活中引經據典,日復一日在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下內化成自己的氣質魅力。學生作為祖國文化的傳承者,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勢必需要、也必須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教育,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傳承祖國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猶如將民族文化的種子植入學生的心裡,民族文化的因子會隨著成長而逐步融進他們的血液,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