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學習不同階段需要注意的重點

音樂學習不同階段需要注意的重點

音樂學習不同階段需要注意的重點

  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各種音樂學習方法的討論在當今算比較受關注的話題。大多數人學習音樂都是從對音樂感興趣開始。在音樂學習的初級入門階段,“興趣”能起到作用是非常大的,當學習者經過了簡單的入門階段,對音樂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依然堅持學習音樂且走上了漫長的音樂專業的學習道路之後,“興趣”對於音樂學習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有很大的侷限性了。

  一、音樂享樂興趣與音樂學習興趣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層次要求也在不斷高漲。音樂已經成了現代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音樂感興趣的人群越來越龐大,在當代生活中很少有對音樂不感興趣的人。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的生活已經無法離開音樂。看影視劇會聽到動聽的主題音樂,上班路上能聽到汽車的廣播、CD裡播放的音樂,逛街能聽到時尚的金曲,餐館裡也是播放著優美的背景音樂。音樂無處不在,有了這種音樂環境,很多人都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但音樂享樂興趣與音樂學習興趣絕不是同一回事。

  1.音樂享樂興趣。聽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無疑是一種精神享受,在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時,人一定是快樂的。這種給身心帶來愉悅的事情誰都會有興趣去做。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音樂享樂興趣。不同的年齡段的人都會有這種興趣,只是享樂的音樂內容會因人而異。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嬰幼兒聽到適合他的音樂,也會對聽到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手舞足蹈。很多少人會不經意地學會哼唱天天播放的電視熱播劇的主題歌旋律,當然這種學唱還是屬於享樂行為。年輕人又有幾個不能隨口哼唱幾句最近網路上廣為傳唱的口水歌曲?這是一種音樂享樂興趣。很多家長把孩子對音樂的享樂興趣作為送孩子去學音樂的理由。也有很多成年學生自己感覺對音樂感興趣而報考音樂專業。音樂能給人帶來美感帶來享受,因此很多人會因為在生活中得到的音樂享樂而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驅使很多人主動或被動地走上音樂專業學習的道路。

  2.音樂學習興趣。在音樂學習中“興趣”能激發學習者的求知慾,但僅靠興趣的驅使而達到長期堅持不懈地學習音樂的目的是不現實的。縱觀現在的音樂學習者中幼兒、少兒(包括學齡前的幼兒、小學生、初中生)佔有比較大的比重,以這個人群作為分析物件比較有代表性。

  幼兒及少兒通常是在家長的監管下學習音樂,這類人群在音樂學習的開始和結束的過程中幾乎是沒有話語權的。學音樂的動機絕大多數來自於家長而並非本人,就算本人起初有學音樂的動機也是不成熟的動機。這類人群學音樂的起始動機一般是兩種。一種是家長僅僅是想培養小孩子的興趣愛好,從頭至尾就沒打算將來讓孩子學音樂專業,走音樂專業的路;還有一種動機是家長先讓孩子學學看,或者將來就讓孩子學音樂專業,從事音樂工作。家長的動機一般是來源於自己對音樂感興趣,或者是發現孩子對音樂感興趣,比如家長一直比較喜歡聽音樂,或者發現自己的小孩聽到他喜歡的音樂就會做出某種回應,這的確是對音樂感興趣的表現,但這種興趣通常僅僅只是音樂享樂興趣。家長認為自己對音樂感興趣就一定能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孩子對音樂感興趣了就一定能學好音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興趣僅僅是讓孩子正式開始學習音樂的“引導者”,而不能成為長期學習音樂的“好老師”。

  幼兒、少兒音樂學習中,學鋼琴的小孩子居多,我就以鋼琴學習為例。無論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多麼的好,在面對初學鋼琴的學生的時候有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是必須要講的,一些乏味的缺乏旋律美感的練習曲是一定要教的,學琴的孩子也是必須要練習的,演奏姿勢、演奏手型也是一定要規範的。小孩子能對這些感興趣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動好玩,要規範他的演奏姿勢、演奏手型和指法,他會覺得很不自由,很不好玩,假如能用小手在鋼琴上隨便亂拍亂按或許他在一段時間內還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矛盾集中表現在小孩學琴的興趣上了。假如讓孩子把鋼琴當作一件玩具玩鋼琴,不規範他的彈奏,那大多數小孩子都會有暫時的興趣,孩子肯定能堅持“學習”一段時間。很顯然,老師要這麼教琴那叫誤人子弟,況且小孩子的興趣轉移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快就會玩膩了這件鋼琴玩具。當他玩膩了的時候,不但不會對彈琴再感興趣了,而且還會反感甚至厭惡直至放棄。直到迫不得已放棄的時候家長找到答案了,原來我的孩子對鋼琴根本就沒興趣。

  要學好音樂,避免不了基礎理論學習和基本功的練習,這些內容的學習和練習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真正要學習音樂專業不能僅靠起初的興趣,靠的是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學習和練習。

  二、音樂學習包含一個枯燥而艱辛的過程

  1.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音樂專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曲式分析與歌曲寫作、復調音樂、樂器法、配器、音樂史、音樂美學等等課程的學習。廣義的音樂理論還應該包括演唱理論、演奏理論等等。音樂是感性的,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理論都是前人在不斷的音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其實在音樂實踐中大多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也就意味著學習音樂理論只能幫助學習者認識音樂,而不能完全呆板地用音樂理論去指導音樂實踐。音樂是靠聲音去打動人的,我們對音樂的興趣主要是來自於由各種聲音製造的各種音響效果和氛圍對我們的感官形成的刺激,所以純音樂理論的學習是非常乏味和枯燥的。

  2.音樂表演生理技能的學習與練習。這裡所說的音樂表演生理技能的學習與練習指的是聲樂演唱技能和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與練習。演唱理論和演奏理論的學習,涉及到了人體生理構造知識和樂器構造知識。主要是指對人體用於演唱或演奏的部位和腔體的瞭解,對要學習演奏的樂器的效能及表現力的瞭解。學習如何充分地調動身體的機能去演唱或者演奏樂器的理論知識。

  在不斷地提高生理表演技能的過程中,學習者花時間和精力學習和練習最多的部分並不是優美動聽的名曲,而是大量的沒有太多音樂旋律美感的進階式的練習曲,而且為了要達到演唱或演奏技術的提高,需要經常反覆地練習同一型別甚至同一首練習曲。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通常沒有量的積累是達不到階段性的提高的.。在不斷地提高生理表演技能的過程中,興趣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我想沒有誰會對長時間重複沒有旋律美感的練習曲感興趣,假如是僅僅憑著對音樂的享樂興趣而學習音樂的音樂學習者,很快就會因為枯燥的練習曲而喪失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而放棄音樂學習。

  3.音樂感覺的培養。音樂感覺是對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容的理性理解和感知能力。音樂通常是透過對比的方式來表達音樂內容的。對比包括音高、節奏、節拍、調式、調性、力度、速度等因素的對比。比如,音樂高潮部分的演唱和演奏力度通常會比音樂的呈示部分要大一些;音樂旋律在進行音階上行的時候通常會用漸強的手法去表現;音樂旋律在進行音階下行的時候通常會用漸弱的手法去表現,具體的表現手法還是要根據音樂作品本身的需求,也跟表現音樂的人有關係。音樂的對比方式並沒有完全統一量化的標準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眾的音樂人會把符合大眾的聽覺習慣作為表現音樂的標準,想展現個性的音樂人會有著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獨特的理解。

  對聆聽者來說,如果聽到表演者僅僅是機械地完成一段毫無表情的音符,那會是非常乏味的事情。在演唱或演奏音樂的時候最不可取的就是“不作為”的行為。所謂的“不作為”就是對音樂作品的內容根本就不去理解或者缺乏理解能力,對於演唱或演奏的作品不做對比處理,僅僅是依靠生理演唱、演奏技能去完成一部音樂作品,這種表演者就可以稱之為毫無音樂感覺的表演者。所以音樂感覺的培養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聆聽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並對作品進行音樂理論分析。對於大量聆聽優秀作品這是很多音樂學習者都感興趣的事情,但對作品進行詳細的理論分析又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而分析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音樂理論學習的完善之上,所以音樂分析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

  4.長期不懈的音樂實踐。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學好音樂,必須堅持長期不懈的音樂實踐。對於音樂學習者來說,音樂實踐是參與實質性的音樂創作、音樂表演、比賽活動、音樂考試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音樂實踐活動有助於音樂學習者檢驗自身的音樂水平和能力。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之後可以對自己現階段的音樂學習做出總結並制定下一個進階目標。同時,透過音樂實踐活動如能取得好的成果,有助於提高音樂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

  三、學好音樂靠的是毅力和恆心,而不能僅憑音樂享受狀態下的興趣

  學好音樂必須擁有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心態。學好音樂靠的是毅力和恆心,而不是音樂享受狀態下的興趣。用毅力與恆心長時間地堅持不懈地學習和練習,能讓音樂學習和練習變成一種習慣。當音樂的學習和練習已經變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習慣之後,這樣才能真正培養音樂的學習興趣。真正的音樂學習興趣是建立在依靠毅力和恆心紮實地長時間地學習和練習,並取得明顯的成果之後。如果把這個邏輯關係搞反了,靠對音樂欣賞和享受的興趣去維持音樂學習,那音樂學習之路是走不遠的。

  音樂學習者和即將要送孩子去學習音樂的家長一定要對音樂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我們站在欣賞者的角度去欣賞音樂時,我們的身心是放鬆的,可以做到毫無壓力,盡情享受,誰都會對這種感覺感興趣。但當我們站在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去看音樂時,音樂就像是個惡魔,我們要長期忍受毫無旋律美感的枯燥無味的練習曲。要理性地研究那些冰涼的、毫無表情的音樂理論知識,要經常重複做著做過無數次的練習。我們只有戰勝自己,征服這個惡魔,透過大量的音樂技能練習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透過選擇性聆聽、分析大師的音樂作品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和感覺,才能讓音樂為我們的生活服務,才能讓自己的音樂道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音樂學習不同階段需要注意的重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