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談生命課文教學實錄

談生命課文教學實錄

談生命課文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上課!

  (學生起立,師生互致禮)

  師:請坐。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閱讀冰心的《談生命》。在開始閱讀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生命”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你思考過它的含義嗎?如果你思考過,能否把你的認識講給大家聽一聽?

  (短暫的沉默後,有學生舉手)

  生甲:我好像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生乙:我看過一些關於生命的文章,可是自己的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似乎……似乎挺深奧。

  生丙:有什麼深奧的,生命就是生命。

  (學生笑)

  師:這三個同學的發言我覺得挺有代表性的。對於生命,在大家這個年齡,的確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在我們的思想中,生命似乎很簡單,又很複雜。我們今天就一起閱讀冰心的《談生命》,看一下這位女作家給我們帶來哪些關於生命的認識。已經佈置大家預習,請大家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寫出來。

  生甲:巉巖屏息

  生乙:雲翳驕奢 怡悅歸化

  師:還有哪位同學有這方面的問題?

  (無人舉手)

  師:好,下面看這些字詞,你能解決哪一個?

  (學生紛紛舉手)

  生甲:(到黑板上給字詞注音)

  生乙:“巉巖”是指隆起而突出的岩石。“歸化”是歸服而受其教化。“雲翳”的“翳”原義指遮蔽,我想這裡指陰暗的、會遮蔽的東西。

  師:你講了很多,看出來預習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你透過什麼途徑解決這些問題的?

  生乙:上網,線上詞典。

  師:網路為我們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學習途徑,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誰說上網有害無益呢?

  生乙:就是,看個人怎樣運用。

  師: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感謝你給我們講這些知識,更給我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你說“歸化的意思是歸服而受其教化”,那在文中作者是怎樣運用這個詞的?

  生乙:(讀句子: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這裡好像不是這個意思,但到底怎麼理解,我說不上來。

  師:感覺有點不恰當,可以繼續思考,哪位同學能說說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

  生丙:我覺得這個詞和死有點相近。

  生丁:我覺得也是,不過不是死,好像寫它回去了。

  生丙:對,對,是回去了,回到了自然之中。

  師:(向乙)你能同意這兩位同學的解釋嗎?

  生乙:同意,是說生命回到了大自然之中。

  師:透過這個問題的解決你有想法嗎?

  生乙:有,理解詞語的意思不能光以來詞典,還要結合句子來理解。

  師:很好。還有哪位同學願意來解決問題?

  生丁:“驕奢”這個詞我不太理解,不過我看課文中是用來形容春天的,我想大概是指春天的繁華、充滿生機,不知道對不對?另外,我理解“怡悅”的意思是愉快。

  師:對,你的理解很準確。大家自己動手,解決了閱讀當中的很多問題,也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非常好。下面,我們請同學把這篇文章讀給同桌聽,注意,要讀出感情。

  (學生讀課文)

  師:你聽了同桌的朗讀之後,你覺得誰讀得特別令你佩服?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他朗讀的某一部分,推薦給大家。

  生甲:我推薦乙,他朗讀的從“生命想一棵小樹特別好”,而且他的聲音特別好聽。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聆聽這位同學的美妙的聲音好嗎?

  生乙:(讀課文)

  師:真的非常動人。哪位同學再推薦一位?

  生丙:我推薦我的同桌,他讀的全文都很讓人感動,有抒情的味道。

  師:那你能給我們讀讀全文嗎?

  生丙:我能讀我喜歡的一部分嗎?

  師:當然可以。

  生丙:(讀“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至結尾)

  師:你很喜歡這一部分,能說說你喜歡這部分的理由嗎?

  生丙:我覺得這部分有很多句子像格言。

  師:能引起我們的很多思考,給我們以啟發,是吧?

  生丙:(點頭)是的。

  師:剛才幾位同學為我們朗讀了課文,讀得都很好,有感情,有自己的理解,聽的'同學也很認真,也有自己的理解,說明大家對文章的預習是很充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篇文章。今天我們研讀文章的第一個步驟,是大膽地質疑。大家讀了這篇文章,有沒有覺得感覺不好的地方?

  生:(紛紛)沒有分段。

  師:大家看得很仔細。本文只有一個大的段落。不分段有什麼不妥嗎?

  生甲:顯得文章不是很清楚。

  生乙:好像不太規範。

  生丙:也沒有條理。可是,作者為什麼沒有分段呢?

  師:大家說得很好。分段是為了文章層次結構更加清晰,也是規範行文的要求。至於作者為什麼沒有分段,這個問題提得也很好。不過,我想,我們是否先解決分段的問題,有機會再探討作者為什麼沒分段,因為我們首先要讀懂這篇文章,好不好?

  生:好。

  師:那我們先分出第一個段落。誰先來談自己的意見?注意,不僅要說出所分的段落,還要說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生甲:我認為文章開頭的兩個句子應該作為第一段。這兩個句子是文章的開頭。

  (有學生笑)

  師:(指笑的學生)你覺得很好笑,你能說說好笑的原因嗎?

  生乙:他的第二句話等於沒說。

  師:你同意他這種分法嗎?

  生乙:同意。因為這兩句話是文章的總起,概括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文章要寫生命像什麼。

  師:很好,不過我覺得我們應當尊重別人,有不同意見可以交流,最好不要取笑,好吧?

  生乙:(點頭)我知道了。

  師:剛才這位同學講了他對開頭兩個句子的認識。這樣一個開頭,大家覺得還有怎樣的特點?

  生丙:開門見山。

  師:你能把你的意見說得更具體點嗎?比如說見了什麼“山”?

  生丙:就是說開頭就點明瞭文章的主要內容,非常直接。

  生丁:還很簡潔。

  師:大家能不能從句子的形式上作點評析?

  生甲:句子是對偶句。

  生乙:好像不是對偶句。

  師:的確算不上對偶句,但我們總覺得兩個句子形式很特別,很像駢句,句子形式很整齊,但詞句上有微小的區別。“是什麼”和“像什麼”,區別在哪裡呢?

  生甲:“是什麼”好像是下一個定義,“像什麼”是比喻的方法。

  師:那我們看這篇文章運用的最主要的表達手法是什麼?

  生甲:比喻。

  師:這樣來看,文章開頭還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生乙:說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

  師:說明了?能換一個說法嗎?

  生丙:概括了……不好,確定了……暗示了,對暗示了。

  (學生笑)

  師:好,好,有比較,有選擇。大家看,我們找到了文章的開頭,並且認識到這個開頭是非常好的:簡潔,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暗示了文章主要的表達手法,句式整齊中又有變化。大家的討論很有收穫。下面誰來談談第二個段落?

  生甲:到“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寫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

  師:我覺得這句話應當這樣說:用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喻生命,表達自己的認識。那第三處呢?

  生乙:很簡單,到第二處“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用一棵小樹比喻生命,表達自己的認識。

  師:誰來說說第四處?

  生丙:到“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葉”,這一部分用一個比喻表達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生丁:我認為應當到“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執行”,這是以比喻來表達對生命的認識。

  生戊:我不同意這兩個同學的分析。我覺得應當到“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因為這一部分是集中表達對生命的認識。下面又是另外的內容。

  師:看來我們的分歧首先在於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這樣吧,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是不是比喻?如果是,它和前面兩個比喻有怎樣的關係?

  生甲:這不是一個比喻,因為從比喻的特點上來看,不太符合。]

  師:為什麼不符合?

  生甲:像“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是本體,“向東流的江春水”是喻體,兩個之間很相像。可是“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怎麼相像呢?

  生丙:怎麼不相像呢?宇宙就像一個大生命,宇宙本來就是有生命的。

  師:對啊,宇宙本來就是有生命的,何必再來比喻呢?

  生丙:啊,可這裡的確看起來像個比喻啊。

  師:如果我說是一個論斷呢?

  生丙:那下面“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葉”可應該算是比喻吧?

  師:你說的的確是兩個比喻,那你能說說這兩個比喻的作用是什麼嗎?

  生丙:表達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師:也就是來表達對生命的認識。我們現在是否可以說,在前面兩個比喻之後,作者要集中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呢?

  生:對。

  師:下面我們再來解決第二個問題:這一部分有沒有必要再分。請大家朗讀這一部分,讀的時候注意停頓。

  (學生讀課文)

  師:如果要大家劃出停頓最長的一個地方,你將在哪裡劃開?

  生甲:我感覺到“大生命中之一葉”比較好。

  師:理由是什麼?

  生甲:我也說不出理由,只是感覺。

  師:說不出理由也許就是一種理由。有不同意見嗎?

  生乙:我覺得到“痛苦又何嘗不美麗”更好一些。

  師:你的理由呢?

  生乙:我也沒有理由,不過,我覺得到這裡,比到“大生命中之一葉”好,那樣的話,太零碎了。

  師:按你的方法停頓,看來你在文義的理解上有自己的意見。

  生乙:有點。我覺得這樣停頓,第三部分就是集中寫作者對生命的認識,第四部分是用一個警句結尾。

  師:兩位同學談的都很好,有自己的思考或感受,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丙:我贊同乙的劃法,別太零碎了,那樣文章就不整齊了。

  師:我們劃分段落是為了整齊嗎?

  生丙:當然不是,我是說意思上。你看,到“痛苦又何嘗不美麗”的話,這篇文章的整體結構就是這樣的:開頭是兩個句子,中間是兩個比喻,寫的是作者對生命的認識,第三部分寫的是作者對生命的認識,第四部分引用一個警句結尾,挺清楚的。

  師:我有一點不清楚,你說第二和第三部分都寫的是作者對生命的認識,內容上不重複嗎?

  生丙:……

  生丁:(舉手)不是重複,我覺得兩個比喻是用形象來表達認識,下面一段是抒情和議論,並不重複。

  師:大家是否同意這兩位同學作的分析?

  生:同意。

  師:誰能再完整地表述一下我們對這篇文章段落的劃分及依據?

  (學生紛紛舉手)

  生甲:開頭兩個句子是第一個段落,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法;兩個比喻各自構成一個段落,用比喻表達對生命的認識;然後一個段落集中議論和抒情,表達對生命的認識;最後引用一個警句結尾。

  師:大家聽懂他的意思沒有?

  生:懂了。

  師:你能對這篇文章的結構作一個簡單的評價嗎?

  生甲:層次清晰,結構完整。

  生乙:結構很整齊。

  師:結構的整齊表現在哪裡?

  生乙:我看的是兩個比喻,他的開頭句子的形式是一樣的,而且結尾的句子相同。

  師:你看的非常仔細,有自己的發現。

  生丙:我看這兩段還有相同的句子,像“他消融了,歸化了”,還有“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師:這樣就造成結構的整齊感。還有點韻律感,是嗎?

  生:對。

  師:好,關於這兩個段落,我們下節課還要討論。這節我們主要解決了本文整體結構和思路的問題,現在請大家回到最初我提出的方法:大膽的質疑。看,我們因為有質疑,才產生了討論研究,才對這篇文章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說,質疑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大家有關於這方面的名言嗎?

  生甲:“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這是蘇格拉底說的。

  師:非常好,就讓我們一這句話共勉,並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束語吧。下課。

  生:(起立)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談生命課文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