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對聯> 端午節的趣味對聯

端午節的趣味對聯

關於端午節的趣味對聯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主要是吃粽子、划龍舟。古往今來,文人墨客不僅為端午節留下大量的膾炙人口的端午詩,而且也留有不少耐人尋味的有關端午節的對聯。以下是關於端午節的趣味對聯,歡迎閱讀。

  據傳說,清代文學家,四川才子李調元,有一年回家,進廚房發現一鍋粽子,剛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攔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隨口說出一句上聯:

  “五月五日五弟廚房討粽子。”

  並聲稱對不出下聯不能吃粽子。這上聯連用三個“五”字,加之有個“討”字含有貶義,有為難、譏笑的意思。李調元很不高興,剛要賭氣離開,忽又見到廚房中有餈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攔,說:“這餈粑是我昨晚熬夜熬到三更舂米做成的,如果對不出上聯,還是別吃。”李調元聽三嫂這樣一說,急中生智,對出了下聯:

  “三更三點三嫂簷下偷餈粑。”

  字字對襯工整,且用“偷”字報了“討”字之仇。三嫂深感欽佩,但還佯裝不滿。李調元也覺得出語不恭,兩人相視而笑,各自更換一字雲:“五月五日五弟廚房吃粽子;三更三點三嫂簷下舂餈粑。”最後李調元終於喜得香粽而食之。

  相傳,明代解縉一日與友宴歡,友人出上聯: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縉馬上對出下聯: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上旬上,每月上旬之初;中旬中,每月中旬之中。朔日,每月初一;望日,每月十五。五月五日為端陽,即端午;九月九日為重陽節。聯語所有歲時節令之稱都是我國夏曆中的名稱。

  聯語復辭迭出,對偶工整,自然,前後照應,又在整句中有“小回文”,為不可多得的佳對。

  相傳,明代沈應,一日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見,時值五月初五端午節,太祖出上聯命沈對下聯。上聯雲:

  “端門北,午門南,朝廷賜宴於端午。”

  沈應隨口對之:

  “春榜先,秋榜後,科場取士在春秋。”

  端門、午門均指南京皇宮的門名。明代春榜,指科舉會試與殿試,也叫甲榜;秋榜,指科舉鄉試,亦稱乙榜。乙榜取舉人,甲榜取進士。以春秋兩榜對端午二門,又由端、午合成端午轉成節名,由春、秋合成春秋轉成書名(或表示一年),真正恰到好處。

  清朝末年,廣東有個何淡如,很有才氣,特別擅長詼諧有趣的'對聯,每每信口吟來,信筆書來,無不令人捧腹大笑。

  有一年端陽節,湖南某地開展扒龍船(即今划龍舟)比賽,特請何淡如寫副對聯。何淡如問要寫幾言。來人說:“任由尊便吧。”何淡如略一思索,就揮筆蘸墨,一口氣寫下九個“扒”字,每寫一個“扒”字,旁邊圍觀看熱鬧的人就跟著高聲讀一個“扒”字。寫到第十個“扒”字時,何淡如笑著問圍觀的人們:“扒夠了沒有?”大家應道:“扒夠了!”何淡如繼續寫道:“扒到龍門三級浪。”

  大家正喝彩間,只見何淡如揮筆疾書,又寫出九個“唱”字,然後又寫道:“唱出仙姬七姐詞。”人們定睛再看時,只見這副妙聯為: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龍門三級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詞。”

  這副別出心裁的妙聯,將賽龍舟的氣氛、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人們看後使勁喝彩,並迅速在民間傳開。

【端午節的趣味對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