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世說新語》裡的人物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具有獨立的人格。名士風度恐怕只能高山仰止,但獨立的人格應當成為每個人的追求,每個人都應當敢於做獨特的自己,不被世俗時弊湮沒,毋自同於眾人。作為教師,尤其該有些自己的風骨,不跟在時風后瞎轉。說句不怕別人笑話的,做老師的,應當高看自己一眼,應當追求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世說新語讀後感篇一

  讀書,是既能安靜下來,又能提高素質的一項活動,而讀名著,卻又是別一番滋味。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世上的書千千萬萬,在大千世界中,怎樣的書沒有?真正被稱為“名著”的那幾本,到底為什麼是名著?

  《世說新語》是一本描寫人物有趣的言行舉止的書,由一個個或新穎,或陳舊的小故事組成。《才思敏捷的楊修》就是其中一則。它講了楊修和曹操猜謎的故事“黃娟幼婦,外孫齏臼”竟可以一看就理解出“絕妙好辭”四個字,我們不得不驚歎楊修的才華和文字聯想能力。

  還有《為朋友捨命的苟巨伯》苟巨伯遠道而來看望朋友,可是準備攻城的賊兵闖了進屋,賊兵怕有詭計,質問他們為什麼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懼的說:“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丟下他,寧願用我的身軀代替朋友的性命。”就這樣賊兵羞愧難當,讓下城池,撤退了。

  《世說新語》的一個個小故事分開看,處處 閃耀著人們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合起來看,又是一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盡顯人間百態,世事滄桑。

  世說新語讀後感篇二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徵。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為其重要價值就在於它原生態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為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為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麈尾,作神姿仙態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或體現為山林之志,或表現為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懷,瀟瀟灑灑。

  我想不憤世嫉俗人的很難成為名士,尤其難成為魏晉時代的名士。《世說新語》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群體或說是文化群體。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世筆記影響尤其大。《世說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範已深深地紮根於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讀後感篇三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人深思的道理。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口吃的鄧艾,自稱時便經常重複說“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說:“你總是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啊?”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說:“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隻鳳。”他用楚國陸通比喻孔子的名言,來說明自己雖然常常連連說“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髮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麼你的頭髮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經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餘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願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己熱切的言辭和神態,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

  鄧艾雖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應該好好的發揮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隻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侃,卻引出了顧悅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資質稟賦的不同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鬆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明代的學者胡應麟評介《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既是絕唱,定有屬於他絕唱的魅力,反覆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說,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