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

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

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

  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是指教師在圖畫故事書教學過程中,如何引起幼兒對書中插畫進行探討或故事分析的引導。陳木子(1997)認為,當面對一幅畫時,我們應先以藝術批評的描述把所看到的內容、題材描述出來。研究發現,教師為了引導幼兒對插畫進行觀察探討,在過程中會運用問題、觀察、扮演活動等來引起幼兒對插畫進行描述,其中以觀察引導為主要引導策略。以下依據研究發現,說明插畫引起動機的各種教學方式。

  觀察引導

  觀察引導是指在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教師以觀察為手段的引導策略。Doonan(2006)認為,閱讀圖畫故事書,我們不只要看畫中畫了些什麼,還要看畫裡面每一樣東西如何表達它們自己。觀察發現,教師為了讓幼兒瞭解書中的故事,會引導幼兒觀看插畫的每一部分,把所看到的內容描述出來,而觀察的方法會順應故事內容的性質而有不同的引導。

  焦點引導。焦點引導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插畫中重要或特殊畫面的引導方式。在觀察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焦點引導。觀察的方法歸納有角色觀察、觀察發現、介紹觀察、加強引導、觀察回溯、細節觀察、角度分析、純粹觀察。其中以角色觀察為主要的引導策略,觀察角色的內容又歸納為行為觀察、改變觀察、身份觀察、情緒觀察、位置觀察。從引導的方式來看,焦點引導會運用較多元的引導技巧,包括引導幼兒注意插畫中故事的細節、遮蓋文字只觀察插畫等不同技巧,目的是引導幼兒集中焦點去注意特定畫面並進行探討。

  畫面觀察。畫面觀察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觀察整個畫面為引起動機的策略。在觀察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畫面觀察。觀察型別歸納為延伸再觀察、瀏覽觀察、指示觀察、內容觀察、暗示觀察。其中以延伸再觀察為主要的引導策略。畫面觀察主要是透過整頁插畫的觀察,讓幼兒概略知道這個故事或插畫中的內容,觀察畫面的引導方式分別有延伸另一問題、瀏覽畫面、指示觀察特定畫面、插畫內容提問、暗示性觀察提問等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針對整個畫面來進行觀察的引導。

  問題引導

  問題引導是指教師針對插畫中故事的問題或圖畫中的疑問提出相關問題,以引導幼兒對插畫進行探討。由分析發現,問題引導歸納為以下八類問題,主要是透過詮釋故事內容的問題來引起幼兒對插畫探討的`動機。

  解釋性問題。解釋性問題是指教師針對圖畫故事書中的插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來解釋。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5位個案教師使用解釋性問題。解釋的內容依序分為:現象解釋、情緒解釋、情節解釋、角色解釋、物件解釋、環境解釋。其中以現象解釋為主要的引導策略,情緒解釋引導次之。而問題的性質主要是解釋插畫中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問題,作為插畫討論的引起動機策略。

  判斷性問題。判斷性問題是指教師的提問是引導幼兒運用判斷力來解答。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4位個案教師使用判斷性問題。判斷的內容依序分為角色判斷、環境判斷、情節判斷。其中以角色判斷為主要的引導策略,目的是希望孩子透過插畫中問題的判斷來深入瞭解故事內容,提問的方式通常以“為什麼”、“是嗎”、“哪一個”、“沒去嗎”的判斷性口吻作為引起動機的提問。

  感受性問題。感受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插畫中所傳達訊息的提問。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感受性問題。圖畫能夠激發觀賞者個人情感和思想的響應(Doonan,2006)。在圖畫故事書插畫中,影象透過各種視覺形式來傳達訊息,教師為了引導幼兒感受插畫中情緒氣氛的畫面,以“覺得”、“發現”、“你看”等提問引導幼兒去感覺畫面,藉以進入插畫中所呈現的氛圍。

  推理性問題。推理性問題是教師從插畫中提出相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透過故事情節來推論出答案。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推理性問題。圖畫故事書的畫面一幅幅連貫起來,一個故事就被敘述出來(彭懿,2006)。因此插畫與插畫之間極具關聯性。由觀察分析,教師通常以“是什麼”、“是誰的”、“誰幫他”等提問引導幼兒從前面的故事分析中,運用推理思考來解答插畫中相關的問題。

  認知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4位個案教師使用認知性問題。認知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以認知能力來解答插畫中相關的提問。孩子究竟需要多少幫助才能明白圖畫書的豐富內涵,就得先為他們補充一些知識(Doonan,2006)。由觀察分析發現,認知性問題是以幼兒的認知為基礎提出與插畫相關的問題作為引起動機。例如,教師為了讓幼兒認識插畫中的自由女神、超人,分辨猩猩的影子,因此以“這是什麼”、“你看他”來提問,引起認識這些影象的幼兒來介紹分享,以達到認識插畫中影象的目的。

  合理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3位個案教師使用合理性問題。合理性問問題是指教師針對書中的插畫提出畫中內容是否合理的提問。具像的圖畫展現了真實世界的一角,也提供了一個想像的世界(Doonan,2006)。而每一個荒謬都有合理的過程(郝廣才,2006),因此圖畫故事書中的插畫,提供一種荒謬想像性的真實世界。由觀察分析發現,教師面對插畫所呈現荒謬的想像世界時,會以“熊會在辦公室”、“熊會刮鬍子嗎”提問引導,讓幼兒在面對荒謬的插畫時也能兼具理性的思考。

  猜測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2位個案教師使用猜測性問題。猜測性問題是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插畫中的故事發展,並對各種訊息加以猜測。好的圖畫是吸引人的,哪些圖促使我們停下來仔細觀察,並由觀察分析吸收細節(Nodelman,2000)。由分析發現,教師以“去哪裡”、“覺得有沒有”提問,引導幼兒從插畫中延伸問題,並去猜測插畫中故事的發展。

  回憶性問題。在插畫運用的問題引導中,有1位個案教師使用回憶性問題。所謂回憶性問題,是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前段,以回答現階段插畫討論的相關問題。由觀察分析顯示,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遇到插畫中某些在書中前段已看過的影象,會以“很熟悉”、“有沒有看過”來提問,檢視插畫的影象與之前的插畫是相同或類似,以引起幼兒對插畫回想的引導策略。

  戲劇扮演

  戲劇扮演是指教師運用聲音或肢體語言來引導幼兒瞭解插畫。戲劇扮演可分為聲音模仿、內容扮演,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依據圖畫故事書中插畫的內容進行戲劇扮演,這種引導可以激發幼兒的情緒,帶領幼兒融入故事中的情境。而戲劇扮演的引起動機需要在插畫中出現發聲及具有動作的情節下,教師才能運用提問進行戲劇扮演的引導。

【圖畫故事書教學中插畫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