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裡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裡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裡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翻開書看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這段話震顫了。我像作者一樣感到惶恐,儘管我自認為目前我還沒有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但是舉目四望,又有多少老師還沒有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呢?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的老師營造出靜得可怕的課堂氣氛,是否是想把學生扼殺在沉默之中?每天撲天蓋地的作業、練習,還有無聊乏味的抄抄寫寫,目的是讓學生的腦子轉到眩暈,抄到麻木嗎?當學生犯了錯的時候,老師嚴厲甚至尖刻的訓話最終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折磨折磨著學生的同時,難道老師真的從中獲得了快感嗎?通常情況下,老師會為自己辯解:這都是為了學生好。用嚴肅的表情把學生們都震住,看起來課堂紀律是好了,但能保證老師講的他們就聽進去了嗎?用繁重作業負擔把學生壓住了,看起來學生都勤奮了,但能保證他們抄了做了就都懂了嗎?用嚴厲的訓斥把學生罵哭了,看起來學生是屈服了認錯了,但能保證他們以後就不犯錯,甚至不變本加厲地犯錯嗎?我只能說,很多時候,老師是帶著一份為學生好的心,做著自欺欺人的事情。那麼,是老師錯了嗎?

  說良心話,哪個老師願意成天陰著臉,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天天抓幾個學生訓來訓去?教師在進行著這樣的教育時,他的.人格也在不自覺中被扭曲;可能一開始還自認為自己不是折磨學生的工具,到後來就漸漸習以為常了。學生就是欠扁!學生就是犯賤,你不罵他他就不舒服。好學生是管出來的,懶學生是慣出來的。這種齷齪的言語,是否某天也會從我的口中一不小心就跑出來呢?如果真的變成這樣,難道是我自己願意的嗎?肯定不是。教師如果變成這樣,那是他和學生一起在痛苦的教育中犧牲了。

  痛苦的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是:學生個個都聽從教導,學習優秀,行為端正,讀後感《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有感》。以此為理想,急功近利、以偏概全、目中無人,便造就了這種痛苦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學生是必須被管教的,學生是不允許犯錯的,學生是不允許有任何私心雜念必須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然而,這可能嗎?學生是人,他必須脫離他律才有機會學會自律,他必須透過犯錯來避免犯錯,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不是老師一句不要想太多就可以不想的。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難怪會讓老師成為折磨學生的工具,同時也讓老師受到折磨。

  然而,只要你是老師,是學生,就逃不出這種教育。這就是老師和學生的無奈之處。有什麼辦法嗎?有,那就是老師和學生要站在一起。站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對立;站在一起,而不是居高臨下;站在一起,而不是前拉後拽。師生理應是站在一起的,因為老師和學生是利益共同體。《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中,透過很多小事例,告訴我們最佳師表與最差師表會對同一個學生同一件事情說出什麼不同的話,取得什麼不同的效果。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則: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請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他們持有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學生生來不是要被管教的,而是應該得到幫助;學生犯錯以後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撫慰他不安的心情;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不要對學生的人格品性下定論也許,你已經習以為常的一些教育行為,已經司空見慣的教育用語,給學生帶來的並不止你想象的那麼簡單。讀一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讓我們的教育多點兒快樂,少點兒痛苦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