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技工> 探究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

探究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

探究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

  一、教學模式的剖析

  在機械類專業中,機械基礎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按照一般傳統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主要採用的是講授法為主,也是老師在備課後授課主要的講授的模式,對於備課來說難度較大。目前學校使用的是人社部教材辦公室開發的第四版教材,教材考慮學生的特點把一些難點在原有第三版的基礎上刪掉,突出了一些重點的基礎內容。老師備課時要充分挖掘知識的內涵,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由於大多數學生文化課功底不紮實,理解能力低下,抽象思維缺乏,對於機械知識的理解能力達不到要求,課堂接受能力難度很大,故而學生學習態度浮躁,課堂上對於老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對於書本知識的理解以及興趣無法適應與匹配,特別是對於機械方面的概念性的理解更是空洞的。比如,在講解運動副概念時,因其理解極其抽象,如果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根本聽不懂。再則由於課時限制,不少教師偏重於教材理論知識的傳授,大多采用強硬的記憶法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因師生間缺乏交流互動,導致大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不能夠融入到課堂中來,成為聽不懂的旁觀者。所以從以上分析來看,要想把機械基礎這門課的知識融會貫通地傳授給學生,達到概念清晰的地步,課程改革與創新勢必要進行。

  二、課堂教學的探究

  透過對上面各種情況的分析和就筆者多年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點滴的總結,筆者從以下幾點探討一些體會。

  1.教材內容的最佳化

  結合學校教學計劃實行一體化課程的改革以及課程設定,我們把該課程的教學計劃調整到144課時,最佳化整合課程內容安排。現在筆者使用的第四版《機械基礎》教材,教材的章節涉及緒論、機械傳動、機械機構、機械零件和液壓及氣動傳動幾個部分,涵蓋的知識面廣,基本上是突出重點,點到為止,這就要求教師上好第一堂課。筆者把緒論部分看作提高學生對機械基礎知識學習的方向標與領路者,是學生對機械專業認識的突破口,狠抓備課力度和深度。首先帶領學生到實訓基地認識一些機械裝置,讓他們去觀察拍照,回到課堂上再討論補充,而後採用多媒體以及實物來講授。採用把帶傳動和鏈傳動、輪系與齒輪傳動結合講,把常見機構分開講的方式,按照操作的技能點,分成幾大模組進行整合,使概念的學習系統化,幫助學生理解。

  2.教學意識和方法上的更新與突破

  目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被社會的進步和教學方式逐漸取代了。全國的技工院校都在逐步推行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老師的主導地位逐步下降。因此,筆者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用匯入法和案例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利用一體化實習室,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尋找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此,在執行教學時注重角色的轉換,思想意識的更新與教學方法上的突破,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的任務從講授過渡到以啟發引導為主,形成以問題為導向,分組共同分析探討,師生相互評價,最終解決問題,這樣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用任務引領、專案驅動、分組討論等完成對知識體系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透過探索和解決問題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筆者把每節課或每個章節的知識體系用自編的工作頁或問題的形式先呈現,再討論、分組。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最後展現成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教學重點、難點。例如,鏈的結構滾動軸承的代號組成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運動副概念等內容,首先在班級的學生中進行分組,選出專案組長和任務小組成員,筆者提出任務並分發任務書,圍繞任務與學生共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小組成員討論後形成學習內容方案。在討論中,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人人積極參與到任務中,同時教師適時給予引導,使學生能自己總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後做講評和總結評價。實際教學結果表明,課堂的討論氣氛異常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利用板書、模型、實物以及掛圖進行教學,儘量地去直觀展示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如利用掛圖和模型來分析機械零件的構造、作用和傳動機構的運動、傳動的原理等。教師按照備課的內容進行傳授,每節課45分鐘時間基本上成了教師的演講會。雖然教師講解很系統化、程式化,教學環節很完整,教學進度按計劃推進,卻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專心在聽,大多數學生卻習慣作壁上觀,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內容是什麼,有的乾脆就玩手機或者睡覺。這就大大降低了課堂質量,教師收到的作業也往往帶有抄襲的性質,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基本上改善學生暈頭轉向的局面。為強化影片效果的演示、內容的展示,筆者會多製作一些企業實實在在的相對應的產品,結合理論內容對比教學,並將各種零件的外形以及內部結構、傳動機構中各個零件的相對運動透過flash等計算機軟體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透過這些三維動態的畫面演示,能夠清晰深刻地理解各種機構的.運動原理,提高上課積極性。上學期,學校利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專案資金,由數控技術系模具教研組牽頭組建了機械基礎一體化實訓室,筆者和其他幾位老師在第五版《機械基礎》一體化教材的基礎上開發了《機械基礎校本教材》並且編制了類似於專業課的工作頁。這樣可以使教材內容體現得更為生動,對教學形式上採用任務引領、專案驅動、分組討論、教學評價等方式,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校企互動的利用

  校企合作對於技工院校的學生而言,是提高實踐課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如何達到與企業的互惠對接,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所設定的內容,實現學生走入社會實際工作中所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教師教學的題中之意。作為機械專業的基礎課程來說,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機械專業方面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點,同樣可以藉助校企合作這一方式。

  筆者學校在2012級數控1班進行試點,系部與江蘇鋁技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合作,實行廠中校的模式組織教學,組織學生到工廠實地參觀。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訓室和實習車間,做好每次實訓教學和操作訓練。同時,讓實踐教學在內容和時間上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絡,使學生真正掌握和運用所學理論,實現理論與技能訓練一體化。例如,講授輪系的知識,帶學生到實習車間,開啟車床傳動箱(CA6140),觀察內部結構和傳動路線、演示變速變向是如何實現的。從而使學生對輪系中各級傳動路線一目瞭然。而後在拆裝實驗室實習軸系零件的知識,安排拆裝減速器的操作練習,採用驅動教學法實訓,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對學生的不當操作應及時指出,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鼓勵小組之間交流討論,並把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透過評價結果反映,學生不僅對軸系零件知識的理解深入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起來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並且還在不斷髮現的過程中培育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實踐教學可以在實驗室進行一些機械機構的拆裝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到校外的實訓基地或者工廠進行參觀或者直接參與生產,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也能培養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環境的能力。

  作為專業基礎課的機械基礎教學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機械專業的傳統教學下,把機械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繼承機械知識,激發他們對機械專業的興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我國的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為社會的發展培育出新型的技能人才。

【探究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