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生命終結

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生命終結

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生命終結

  導語:普通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是心理學統考專業基礎綜合考察的內容,馬上迎來暑期備考黃金期,考生對於專業課的複習也要提上日程,趁著暑假打好專業基礎,為後續提升和衝刺做好鋪墊。以下是小編整理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考研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生命終結

  大部分生物都是會死的,只有一種例外,它們可以再生,亞述人稱之為不死鳥(Phoenix)。不死鳥並非靠花草果實維生,而是以乳香為食,在降生五百年後它會落在棕櫚樹頂端的橡木枝上為自己搭建一個巢,然後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沒藥等香料,銜入巢內,墊在自己的身下,當它撥出最後一口氣後會悄然浴火重生,從它的身體的灰燼裡飛出一隻新的不死鳥,同樣擁有五百年的生命。

  1.死亡的意義

  死亡:死亡與疾病一樣是生命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它是人生所承受的'最後襲擊。

  一般來說我們會盡可能將其向後推遲。老年期的死亡是生物意義上生命的自然終結,它不僅是個人生命的終止,而且是影響死者周圍人的一種社會事件。

  對死亡概念的全面瞭解至少學要三個因素:

  ①不可逆轉性:人死不能復生

  ②無功能性:活著時的技能在死後就停止了

  ③普遍性: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死亡焦慮

  大多數人都會經歷某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死亡焦慮。死亡焦慮至少具備四個不同特徵:

  ①對軀體變化的擔憂,如老化和疾病

  ②對時間流逝的意識

  ③對伴隨死亡而來的痛苦和緊張的擔憂

  ④對死亡引起的智力和情緒反應的擔憂

  成年晚期的死亡焦慮更多是一種長時間的消極情緒,這種情緒由以上提到的四點原因造成。然而研究證明,青年人懷有的死亡焦慮到達一生中的頂峰,對這一模式有三種解釋:

  ①老年人更虔誠,並可能會在死後生命的概念中找到安慰

  ②老年人可能比年輕人感到更能接受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所做出的決定

  ③老年人對死亡更為熟悉,也就是經歷他人死亡的機會

  3.臨終心理

  老年臨終病人心理和行為會發生變化,臨終的狀態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①否認階段:病人對疾病的嚴重性尚無思想準備,否認是為了暫時躲避病症給予的壓迫感,有些病人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瞭解自己死亡的預期後,故做歡態,為不使家人過度悲傷,但對知情者則會哭訴真情,以減輕內心痛苦且期望奇蹟治療。

  ②憤怒階段:當病情趨於危重、難以否定時,病人表現生氣,憤怒及怨天憂人的情緒,常遷怨家屬及醫護人員,責怪上帝,發洩他們的苦悶及無奈。

  ③乞求階段:此時期,病人存有發生奇蹟治療的幻想,期盼延長壽命,提出種種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這個階段病人還存在著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療。

  ④抑鬱階段:當病人知道自己乞求無效時,死亡無法逃脫之後,便進入重度抑鬱,表現為悲傷,情緒低落,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此時病人會體驗到絕望及一種準備後事的悲哀,家屬必須在其身旁全心陪伴。

  ⑤接納階段:此階段病人準備接納與之俱來的一切,多數病人自己即將面臨死亡有所準備,心情相當平靜,對高興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4.死亡應對

  對臨終病人的心理關懷,主要應該根據臨終病人心理發展階段,給予不同的心理關懷,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做好基礎護理是心理護理的基礎?

  ②解除臨終病人的苦悶與恐懼?

  ③滿足臨終病人需求和願望

  a.基本的生理需求b.安全感的需求c.歸屬與愛的需求d.自尊或自我價值的需求e.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

  ④透過教育幫助臨終病人正視死亡?

【發展心理學知識要點:生命終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