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在作文教學上下功夫

在作文教學上下功夫

在作文教學上下功夫

  作文教學上,普遍存在學生面對作文感到頭疼,寫作興趣不高漲,作文素材不豐富以及寫作技巧不靈活等實際問題。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寫作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但是作文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寫作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再頭疼也得徹底解決這個難題。綜合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作文教學應“細”“密”,做到讓學生作文有“趣”而行,有“材”而言,有“法”而作。

  一、興趣,是作文的前提,措施重在“密”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是人們順利完成某些活動的先決條件。中學生,對作文普遍存在著消極心態,主要表現在對寫作的“情感冷漠”、“焦慮失調”或“情緒抵抗”等形式,給作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帶來了極大的障礙。教師應怎樣排除學生的消極心態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呢?途徑是很多的——從提高學生的作文意識,組織多渠道的寫作實踐,引導學生原有興趣的轉移或模仿寫作等等,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筆者曾經用“興趣轉移”法做過這樣的嘗試:在接任新班級語文科的教學時,首先對該班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工作能力及業餘愛好等情況作深入的調查,然後按學習、生活、工作、愛好等方面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歸類,給每一位學生髮下一張不同要求的“行為習慣跟蹤”卡片,最後在班內強調:每位同學每一週都必須按照自己“卡片”的要求,做一件或幾件有利於糾正自己行為的事情,並把自己做這些事的過程和做完這些事的感想填寫在“卡片”上,每週週末進行檢查評比,對做得好的同學及時表揚。這樣,班裡學生的“做事”與“寫作”興趣都高漲起來了,各自都做起了以往不願意做的事情來: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同學卻學起打籃球、打乒乓球、踢毽子、跳繩等運動來了;不喜歡做家務的同學卻樂意幫助家長洗碗、掃地、洗衣服、餵雞等;不喜歡看課外書的同學卻到書店裡買回了幾本課外的書籍,認真地閱讀起來了……在作文課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卡片”上登記的內容,口頭說出自己所參加活動的過程及心得體會,教師不時表揚他們說得好的方面,並不時提醒他們補充說明可能遺漏的事情,然後要求學生將自己口述的內容詳細地筆錄下來,再加以整理和修改,這便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寫作訓練。這項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使他們學會了積累寫作材料的方法。

  仿寫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特別對於中下生,這項訓練尤為重要。如“範文引路”、“模擬訓練”,可以把其當作學生模仿寫作的典範。只是要求教師在教這些範文之前,應作好寫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數,學者學有目標。在評析範文時,教師應著重分析作家觀察、發現、思考、聯想、選材、構思等的方法,講清每篇文章的仿寫重點,讓學生有法可效,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範文引路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學範文之選擇材料、佈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原文。讓學生透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並加以發揮,最終變為自己的東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怎樣寫”的“心理障礙”就得到了解決,作文“冷場”的局面將會消失。人的興趣與愛好並非先天鑄就,後天的引導對興趣的培養及興趣的轉移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育的時機,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以發展的。這些工作需要教師小口吃飯,從一點一滴抓起,密實地把“提高興趣”這張大網織好,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最好的基礎。

  二、積材,是作文的關鍵,教師工作要注重“細”

  寫作材料是寫作的依據,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所謂“積材”,就是積累

  寫作的材料,它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積累好詞佳句,二是積累寫作內容。

  “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的抄襲現象,在中學生的寫作課堂上,隨處可見。這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腦海記憶裡缺乏寫作的材料。積累寫作的材料,並非一天兩天所能夠辦好的事情,要靠學生自覺的、長期性的語文活動才可以做好的一項艱鉅工作。以寫日記或週記的形式來積累寫作材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避免學生作文時所出現的東拿西抄現象。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的日記或週記記錄三大內容:(1)將自己看到的課內外書籍、報紙上的好詞、名言、警句、熟語、諺語等抄錄下來,並弄清它們的含義,儘可能背誦默寫熟練;(2)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對自己有啟發、有教育意義的人物或事件用簡練的文字記錄下來,;(3)將自己親身參加過的各項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內心感受詳細地記錄來。在引導學生蒐集寫作物件時,要特別注意身邊的“小事”。讓學生明白:寫作文,未必寫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寫出有意義,對自己或別人能構成一定影響的事情,事件雖小,但反映的問題,揭示的道理並不小,就達到了寫作目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作文要從身邊的“小事”寫起,否則,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是難以蒐集到寫作材料的。透過這項訓練,便可避免學生作文“無處下手”的僵局。

  積材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課外大量的閱讀。大量的.事實證明,閱讀是增長知識的有效辦法之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特別是寫作能力,光靠教材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外閱讀方法上,可以採取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合。自由閱讀,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閱讀作品。定向閱讀,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以及某一寫作單元的目的和要求,確定閱讀作品目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筆記和卡片,這對增強學生的詞彙量,激發思維,豐富語言,大有好處。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每個學期背誦一定數量的現代詩歌和古詩詞,這對增加學生對名言、警句積累也有重要的作用。材料的積累,需要教師自身的細心,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不放過,這樣,學生才能“厚積薄發”。

  三、作法,是作文的保證,要做到一個“勤”字

  作法,即文章的寫作方法,就是讓不同年級的學生掌握相應文體的知識,使他們適“材”選“體”,落筆成文。學生寫文章之所以感到無從寫起或不知道“怎麼寫”,其主要原因是就是他們不掌握各種文體的知識,缺少作文的“規矩”。

  在語文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不同文體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區別的學習指導工作。首先讓學生了解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們的共性,無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都要有具體的內容和明確的寫作目的,內容要為目的服務。其次,要了解不同的文體又有各自的特點。要了解它們的中心和內容各有區別:記敘文的中心就是內容和寫作目的(或意圖);說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的特徵;議論文的中心就是中心論點等等。記敘文的內容就是人、事、物、景;說明文的內容就是事物的具體形態、顏色、味道、佈局等;議論文的內容就是論據。再次,要了解各種文體在形式上的區別:記敘文有六要素,它的寫作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的提出可以在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說明文卻是運用具體的說明方法,圍繞事物的特徵進行說明的……其實,只有抓住了各種文體的特徵進行對比教學和比較訓練,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文體的規律,掌握它們的寫法,寫起作文才會順理成章。除此,還有文章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設定中心句的方法以及措辭用句的方法等等,都必須經常性地讓學生去訓練。

  勤於練筆是訓練“作法”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只學理論不實踐,無法達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與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結合,是近年來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強化課堂計劃內的定性作文的訓練以外,還必須抓好學生的課外練筆,提倡寫隨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記、週記、評論、讀書筆記以及信函等等。這是學生寫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塊園地,讓他們寫自己的話,寫實在的話,見什麼寫什麼,幹什麼寫什麼,讀什麼寫什麼,想什麼寫什麼。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每人每週寫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於教師全面總結,可起到強化“作法”訓練的作用。

【在作文教學上下功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