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

  新課程推行以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關注的重點。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希望能幫到大家!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

  作為一名中學一線教師,我經歷了從教師一言堂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巨大轉變,並在新課程理論學習中認識到審美教育於學生成長髮展的重要意義所在,因此,多年來,本人一直進行著審美育人和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現就其深遠的意義的價值歸納如下:

  一、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

  許多教師都有同感,說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味同白水,無一點新意可言,還有許多七拼八湊的抄襲現象,這就是學生沒有審美素養的反映。審美素養不是一個抽象的不可想象的學術概念,而是包括充足的理論和欣賞美、鑑別美、創造美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在內的一門科學,審美素養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或決定著學生審美情操的優與劣,由此可見,學生學習審美知識提高自身審美能力至關重要!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此話不假,許多發明創造全開始於想象。從蘋果落地到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的發現;從水車轉動到飛機螺旋槳的問世 ;從帶著掃帚去掃雪到電動除雪器的誕生等等,全緣於想象。想象是審美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推陳出新,敢於創新大膽想象地引導,學生才會寫出立意新穎文彩斑斕的好文章來,只有鬆開學生心中各種顧慮,放開條條框框的束縛,學生的腦海中才有可能流繪出五色繽紛的夢想洶湧澎湃的抱負,此等思緒此等胸襟成文,定不會只是小花小草般狹隘偏激,相反,大江大河的氣度和心繫人民情牽祖國的情懷才會躍然紙上,撲面而來。

  二、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俗話說:“針刺如芒在背。”我們所處的社會和自然環境都在不斷變化中,只有教育並引導學生增強自身感知能力,才能讓他們感同身受在想象中觸控歷史那早已冰冷的真實。眼下許多學生對國際國內新聞充耳不聞,對父母的期待老師的`教誨不理不採,相反,他們更願意蝸居於網咖一角,把美好的青春年華浪費在虛幻的網路世界之中,這是喪失感知能力或漠視生命的一種體現、教師更應該予以關注。人常說:“美無處不在”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自然,並領略到其中之美進而表現在作文中呢?我認為:課外應該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心情和視野,讓他們到風景悠美的地方去感受美 ;到純真可愛的孩童中去尋找美;到貧寒卻充滿真情的農家去品味美。豐富自身的視野和情操,豐富自己的知識矯正對美的偏見。課內教學中,教師要著意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課文中的情境,設身處地地對換角色,真真切切地貼近感情,長此以往,學生的感受能力定會有所發展,到那時,他們跳躍的筆下定會是一片錦繡、一片燦爛。

  三、開拓學生的精神世界。

  審美是對美的境界進行審視品味欣賞,從而使心靈得以淨化和洗禮、思想得以啟迪和充實、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以昇華的過程。一個品行高尚知識淵博、情感豐富的人絕不會做出自私低俗喪失靈魂的文章來。足可見精神世界完美與否,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立身行事的方法問題。因此,在引導和準備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和觀察力,這樣學生 的精神世界才能變得豐富多彩,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百花齊放,才能有真知、有見地、有思想。

  四、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

  人格包括興趣、愛好、性格、能力、世界觀等因素,而完善的人格是尋真、持善、求美的和諧統一。現代社會中學生人格組成中的任意一部分形成及發展都緣於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文教學還必須注意到學生理想人格的培養。

  總之,一句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審美教學和作文育人相給合,只是一種嘗試,但其作用及價值卻如春天的種子,已經發芽,希望在不久的將 來,我們收穫一縷燦爛的陽光。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