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

  導語: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位會帶來怎樣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供各位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篇:芻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關鍵時刻,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本文透過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來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與心理的發育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將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使他們出現心理障礙或人格缺陷。

  1.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1學習類問題

  1.1.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每天覆雜、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長期置身於學習中,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等一系列問題。

  1.1.2考試焦慮,是一種自信心或自卑心理過強而產生的對考試的恐懼感,他往往隨著不同級別的考試而表現不同。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1.2人際關係不協調

  1.2.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其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導致學生產生的逆反心理,教師死板老化的教育方式與學生認知規律的偏差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拒絕他人的建議。另外“,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的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之間發生衝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消極情緒,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1.2.2同學間的關係問題中學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援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然而生活中的矛盾時刻衝擊著同學間的友好關係,有的同學就流露出一種莫名的孤獨感,最終遠離班集體。

  1.2.3與父母的關係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

  1.3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1.3.1青春期閉鎖心理。青年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探索比較新奇的問題,並以標新立異為自豪,不願意格守“老一套”,不願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1.3.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時期的心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2.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2.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夠重視,造成青少年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的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在2004年3月西安發生的一起少年團伙持刀殺人案中,13名犯罪嫌疑人中有8人是父母離異的青少年。據中央綜治辦和全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前不久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對未成年人犯罪調查中顯示,青少年犯罪佔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而屬父母離異的青少年就佔了其中的50%。

  2.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家庭是學生最初接觸的社會場所,也是影響學生品格的最初環境。現在許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或發財致富,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採取驕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

  2.3社會環境“汙染”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是習以為常,並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青少年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盜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3.1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之中。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後將心理教育分佈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諮詢和實施心理治療。

  3.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3.3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淨的生活空間,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第2篇: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摘要〕

  中學時期,雖然只佔人生長河幾十分之一的時間,但卻是個體心理激烈變化、迅速發展的重要階段。伴隨著顯而易見的生理上的重要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性趨於成熟,心理上的激烈變化往往被家長甚至學校所忽視,要麼一味地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語言安慰、責罰,要麼完全當成大人的模式處理,嚴重忽視了這一特殊時期學生心理的需求。只有當極少部分學生由於極端事件的出現才會偶爾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這是非常被動的,也是非常不科學的,我們要防患於未然,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疏導學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狀態和各種衝突。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生成長需要

  中學時代是人類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個關鍵階段,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一階段顯得尤其重要。一是隨著中學生的身體在快速地發育,外在表現有身體長高、嗓音變粗、變細、開始長喉結、生理期的到來等,這些都能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而另一方面不愛說話、上課精神不集中、無法溝通等問題也普遍表現出來,學校和家長僅僅簡單歸結為長大了、心事重了、學習壓力太大了等原因,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就學校教育而言,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符合這一階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中學生的人際關係的複雜性是家長和老師們嚴重忽視的地方,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對自我與同性、異性之間關係的認識,對家長、老師的認識,對社會各種現象的認識等表現出強烈的認知需求。在網際網路沒有出現的時代,處於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更願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尊重他們的指導,而如今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代際之間的傳承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學生更願意從網路上了解他們想知道的知識,更容易對家長、老師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有針對性的、科學的、與時俱進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育的完整性、現代性有著重要作用。根據本人近幾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和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歸納出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幾個心理困惑:

  1.對學習產生恐懼,精神緊繃,往往花費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體為代價的努力學習,而學習成績卻不理想,學習效率低下。焦慮的心態在中學生中很普遍,引起焦慮的原因有很多,中學生最常見的焦慮是由學習壓力引起的,表現為緊張不安、失眠、食慾不振、思維不敏捷,導致學習水平不能正常發揮。

  2.人際交往障礙。很多中學生覺得父母、老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學習方面,所做的溝通也都是圍繞著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常常產生很大的牴觸情緒,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困惑,尋求指導和幫助。他們更願意在網路上尋求所謂的“知音”,甚至發展成沉迷網路的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惡性迴圈下去,更是使得他們不願意面對、躲避現實世界的正常人際交往。他們不敢向別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敢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甚至出現了對社交生活的深深恐懼,產生強烈的自卑、沮喪、孤獨的心理,嚴重的甚至發展到了抑鬱症的傾向。

  3.適應不良行為。中學生的世界觀還在形成過程中,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社會閱歷幾乎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如在班級學習氛圍差的環境裡不思學習、打架、吸菸甚至是逃學、離家出走等。

  4.早戀。青少年情感豐富,體驗強烈,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沒有控制情感的尺度和分寸,特別容易衝動,不計後果,輕則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重則由於戀愛受阻、失敗等而產生輕生的心理,非常危險。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

  身體的健康並不代表心理的健康,但心理健康卻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現代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一個事物的兩面,而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絡、互動影響著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塑造中學生健康人格。人格是一個人整體的外在表象。每個人的人格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的兩個人,成長環境、教育環境都是一樣的,雖然大多表象都是一樣的還是會有差異。人格的健康才能促進自身潛能的發揮,才能更好地在社會生存,良好的人格促使自己戰勝自己,功成名就;良好的人格把挫折當成基石,愈挫愈勇;良好的人格促使你身強體壯,延年益壽。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智慧、意志、性格、氣質、道德等方面著手,引導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協調的、統一的整體,以達到健康的人格境界。心理健康教育對幫助增強中學生的適應能力,開發其潛能具有重要意義。適應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人在生活的過程中都要與客觀現實打交道,客觀現實十分複雜,並有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人的需要與客觀現實之間總有一定的距離,任何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稱心,每個人都受到個人能力和客觀現實的制約。所以,只有實事求是地根據客觀情況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問題,取得積極的平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積極地引導學生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學習、生活以及日益複雜多變的社會大環境,這對現代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第3篇:淺議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很脆弱,自尊心很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本文就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議論,旨在從學校和教師包括家長的角度更加重視和積極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加強

  中學生是不成熟卻趨於成熟的青少年,在這競爭激勵的年代裡,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底蘊,還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這個階段是他們第二次成長高峰期。這個階段無論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識等都在迅速發展,是人生中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關鍵時期。這階段的學生最容易出各種問題。作為他們的老師應該充當好管理者的角色,還必須知道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需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品質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的學生由於自身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家庭、學校、社會不加以正確的引領,很容易使他們心理不平衡、性格偏異,產生不良的結果。

  一、為什麼中學生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健康的因素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長中都會產生逆反心理。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自尊心、自認為是大人了,有極強的`自我意識,不願意服從長輩,喜歡自己的獨到見解,不願受別人引領和指導,有些青少年過分自我意識很強,惟我獨尊,對於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幫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馳,他們能力和價值主要體現在反抗和不遵重。這種心理如果不正確的引導,他們求異的思維和創新意識就會成為一種積極的因素。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很難正確把握,就會養成偏激的不良心態。

  2.青少年就會產生脆弱、孤獨的不願意讓人接近的心理。現在獨生子女居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父母因忙於工作和事業,很多父母顧不上他們,與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時間少,就會產生孤僻的性格,不願與老師同學交流,把自己封閉起來。大多數孩子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沒有吃過苦、受過罪,經不起挫折,在學習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內心的苦悶沒辦法得到排解,就會產生焦慮、抑鬱心理。這種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不知所措,精神狀態低入谷底。

  3.應試教育更多的注重書本知識,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現在競爭有很激烈,更是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學競爭壓力大,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迫切的願望加重學生心理負擔。頻繁的測試、考試使學生經常處於一種高壓狀態,超負荷的學習讓學生精神緊張,心情抑鬱。面對自己不滿意的答卷時,總是痛恨自己能力,失去了對學習的渴望和信心。此外,大多學生都是單親家庭,或親人不在身邊等都可能造成學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現在這些不健康的心理,與當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現在老師應該擔當的任務。

  二、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在學生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敏銳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察覺學生行為。在平常的教學中、課外活動、學生的交流和交往的過程等所有方面,都認真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精神面貌、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表現。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還應該讓學生建立心靈信箱,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到心靈信箱裡,老師定期檢視,更好的瞭解學生的心理情況,然後採取一定的措施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

  2.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聽學生心聲。老師經常透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瞭解學生的心理的思想問題。談話是最親切和最直接的、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悅色、你要捨得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重要資訊。心理學研究表明,談話過程實際上是交談雙方之間的一種交往與認識過程。談話雙方的心理特徵、態度、期望、動機、知覺、情緒和行為等對談話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3.要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讓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中學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於成績的不佳和同學關係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不良心理給以指導和幫助,這樣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級作風。剛上初中時,很多學生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有很多同學產生了厭學情緒,內心嚴重受挫。對於這類情況,就要讓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學生。要及時有效地告誡他們,有遠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汗水。透過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勵他們,抗挫折能力增強了,克服了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成績也提高很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要滋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對待每個學生付以真誠的情感,尊重他們感化他們,讓學生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熱愛學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愛的情感播種到學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學生在新教育形勢下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師生間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裡,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5.要指導家長“賞識教育”。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要和家庭緊密配合,以教育開展的效果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實踐,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