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關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以下是小編帶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並不是心理學新興的一門分支學科,最先使用這個詞的是馬斯洛,出現在其1954年寫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是由於20世紀末發生於美國的一場心理學運動而得名。它關注人們的心理健康和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旨在促進人們的發展和自我實現。

  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心理諮詢輔導以及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主。原因是由於現在的人們,尤其家長開始意識到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能僅僅關注其生理方面,其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但是現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或是心理諮詢輔導等都只是針對存在的、或者比較容易發生心理問題的個體而進行的一種構建。這就導致了無論是教育的形式,還是其設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或是開展的方法、途徑,抑或是被教育的物件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也使得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難於深入開展。

  曾擔任過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馬丁·塞利格曼說:“積極心理學並沒有改變心理學的研究正規化,但不同於以往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和障礙的研究,而是將心理學的研究關注點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方面,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展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科學。”因此,我們應當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積極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為價值取向的一種新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依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整合積極心理學。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考慮到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各種要素,同時對校內、校外相關的問題、學科都統一起來,滲透互補,實現最最佳化的效果。積極心理學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社會公民,這一目的也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無論從其價值取向,還是從整體評價機制考慮,二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積極心理學注重個體和群體的積極一面,關注個體同群體的成長和經歷,同時也不忽視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是讓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最好的發揮,不會以心理鑑別或者心理疾病為方式進行評估,主要是關注內在的成長動力和主觀情緒體驗。所以,積極心理學的目的是發掘出每個個體和群體的良好的品質和潛能,創設積極有利的環境來使得個體得到最最佳化的發展。

  其次,整合教學資源,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出發構建積極心理學。現代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為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取材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源泉。因為實在的生活體驗會在教育者和學生思想中形成一個主觀的情緒體驗,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同時又具有社會的普遍性。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個體和群體主觀體驗的積極樂觀的情緒,其所能感受到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就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來完成。透過課堂組織、透過目標和結構的練習,同時讓家長、教師挖掘資源,意識到自己的自身所具有的積極性,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係,幫助學生髮展。無論每個個體的家庭有多不同,每個個體的差異有多大,他們都同樣具有構建健康的心理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利用積極心理學,構建出一個整合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多資源的人文環境,以學校教育為主,以社會生活為載體依託,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最後,積極發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預作用,構建積極心理學教育關係。無疑,學校是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營。教師和學生,不再單純的是教育—被教育的關係,所謂教學相長,教師也在不斷地構建自己的積極心理學體系。學校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一種交叉多維的互動的教學關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學,鼓勵和指導學生們構建自己的積極心理學,充分利用教學策略,干預學生們主觀體驗,感受積極、樂觀的情緒,感受滿足感和幸福感,感受快樂和希望,感受自豪和自尊等一切具有積極向上的健康情緒。

  最核心的應當還是評價機制,積極心理學的評價並不是以諮詢和診斷為主,更不是給人下一個定論,而是以發展包容的心態,對學生個體的形成發展起到指引性作用的評價。學校在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不斷調整,做到促進學生們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2

  隨著全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和教育問題不斷曝光,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也逐漸收到人們的注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為如此,據瞭解,近幾年來,我國學校曝光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在少數,這也就說明了我國過去教育的缺失和不對稱,導致了現在的教育情況十分複雜,過去的單單唯成績的教學方法逐漸不再適合現在教育。所以本文將從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出發重點分析當前學校的心理將康教育問題。

  1.為什麼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這是由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過去我國在教育的發展問題上面出臺了很多的相關政策,現在看來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也發展我國的教育,將過去的教育一塌糊塗的局面大大的改變,這也成功的將我國的將於拉倒正軌上面來。但是在教育規模的擴大的同時,有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正在被我們忽略,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也在不斷加劇,導致農村人口加速流失,留守兒童等問題漸漸的突出,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難點工作。正是有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才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2.如何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如何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這是需要根據實際相結合來解答的一個問題,學校不僅僅要從學校層面上解決心理素質問題,還要從學生本身,心理素質問題無非是從三方面來的,社會、家庭和學校。所以關於加強學校心理將康教育就要從加強調查、努力營造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大力舉辦學校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題班會等等方面做起。

  2.1加強學校學生心理活動調查

  要想知道學生內心在想什麼,除了面對面的訪談之外,還有就是要加強學校學生心理活動調查。此舉的目的在於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雖然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資料會顯得不是非常準確,但是由於這些問題始終存在,所以只要長期進行調查,就會有所收穫,達到調查的本來目的。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做出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2.2努力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心理問題的由來大部分都是由於家庭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家庭環境一般包括家暴、留守、離異等等問題引起的孩子內心不平衡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給孩子心中留下非常難以抹去的陰影。另外一方面,社會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上的違法勢力對學生的一種殘害等等,所以學校要聯絡有關部門對社會進行更加嚴格的治安監管,學校也要積極聯絡家長,進行溝通,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2.3大力舉辦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題班會

  心理健康問題還可以透過舉辦學校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體班會來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這個方法可能不一定管用。但是活動和班會最主要的作用就在於團結,由於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數都是由於溝通上的孤單引起的,所以班會和活動就會幫助學生有效的跟同學們呢進行溝通和交流,團結一致的實現活動中的目標,在歡樂中悄然的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

  2.4加強心理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

  跟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這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溝通能力,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學校的相關方面的人才一直都非常匱乏。再加上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心理學科的教師也就更少了,所以在這裡我們應該清楚要想讓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繼續實施,就應該加強心理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引起比較權威的心理學家進行心理學科的指導。

  3.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應該注意的同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就有包括完善教育政策,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和堅定信心,堅持不懈的實施既定方案等等,這些都需要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處理不好,勢必影響到心理教育工作的整個過程。所以,處理好這些問題尤為重要,不可馬虎。

  3.1完善教育政策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

  過去的教育政策基本上都是朝著發展基礎好的,城市發達的地方傾斜,導致了教育的嚴重不公平,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協調的情況發生。現在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教育資源也越來越傾向於平等,所以現在在心理健康教育這個問題上面也是如此,更要實現資源的平等。完善各個地方的教育政策,保證公正、公平和公開。從另外一個角度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使之傾向於公平。

  3.2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實施既定方案

  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更要注重信心的恆心的培養,實施主體始終都要堅信一點,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只有學生的各方面健康,學校才能夠健康的發展,否則哪怕升學率再高,最終也將淪為一臺機器變成破爛毫無用處。所以對於既定的實施方案,一定要堅持下去。

  4.結語

  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方面在初始階段做到盡善盡美這是不可能的,只有盡力做好每一方面,努力考慮到沒有想到的細節,才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過程中沒有遺漏,才能夠使得學校和學生健康發展。

  關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中學生面臨著學習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心理問題、性適應的心理問題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立學校心理健康問題預防機制

  目前開展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重對已有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矯治,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倡導發展性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著眼於心理素質結構的最佳化及整體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堅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原則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每學期初,透過科學的心理測量篩選出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以及仔細調查來自非常態家庭(單親家庭、離異重組家庭等)的學生,為其建立心理檔案,注意做好保密措施,做好對後續的學習和生活的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干預。其次,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瞭解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基本的心理問題自我調適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最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預防機制不是階段性的,而是長期性的舉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注重前期的適應性教育和後期的干預性教育,更應貫穿於中學階段的全過程,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建立學校心理健康問題干預機制

  首先,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物件。傳統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把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納入干預機制,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認識誤區,把“差生”作為重點物件,忽視了優秀學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中學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針對全體學生。

  其次,採取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徑。第一,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閒輔導,投入專項經費,增加學校休閒娛樂的硬體設施,為學生放鬆身體提供客觀條件。另外,為學生進行休閒意識和休閒能力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休閒品位。第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選擇適合學生身體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系統地普及青春期心理衛生知識。第三,創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家校合作,使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另外,還有淨化校園風氣、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策略。

  再次,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根據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確立以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1)學習心理教育。透過歸因訓練、利用獎懲手段等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瞭解基本的學習策略,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諧的同伴關係,培養學生的親社會行為,推進中學生個體社會化的程序;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尊老愛幼,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高中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3)行為心理教育。透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夠正確處理早戀問題,應對逆反心理、網路成癮等心理困惑。

  最後,區別應對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中學生群體。當學生出現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類心理問題時,應積極進行醫學治療,另外需注意一種情況,即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心理危機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普蘭提出,他認為:“每個個體都在努力維持內心的一種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中,自身與環境能夠平衡及協調,但是一旦重大問題或變化發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針對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應明確問題的根源,制訂問題解決的計劃,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

  一方面,加強行政組織隊伍建設。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門、校級領導和班主任為主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組織,加強責任意識,明確職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在學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領導是主管校長。主管校長直接領導心理諮詢中心或心理諮詢室的工作。心理諮詢室指導班主任、學科教師以及團隊組織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各項工作的規範化和專業化,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體系中。

  另一方面,制定相關規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製度,提高學校專職教師、科任教師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勝任力,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各地區、各學校的具體情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問責制度,真正把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建立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考核制度,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定晉升和評職稱的實施細則,並進行全面系統的業務知識和技能操作的培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機制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導向功能、規範功能和激勵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評估。透過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中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等專業的心理量表的檢測結果,客觀公正地評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為下一階段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根據需要調整方法和手段,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對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調適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意義深遠。首先,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傳統的由領導單方面評價的方式,學生和家長的評價也極具參考價值;其次,評價內容全面化,改變傳統的重視學生學習心理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最後,評價方法多樣化,改變傳統的紙筆考試,增加競賽、活動等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評估。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開展列入績效考核,監督部門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各級領導是否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組織機構是否健全,規章制度是否真正得到落實等。應設計細化的指標體系,督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熱點話題,當前對中學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心理問題的調適策略方面,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機制構建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索還有很多空白。構建行之有效的中學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