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讀後感

《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讀後感

《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同於其他書,這本書的開頭便讓我有種放鬆的感覺:“家長只需要做對30%的事情,就已經很好了”。

  多少時候做母親的我們容易焦慮,焦慮自己總是做的不夠完美,焦慮自己的一點失誤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這本書中提到:我們無須要求自己完美無缺,無須培養出偉大的孩子。是的,我只想培養出一個能健康生存的孩子。你呢?

  很多人給孩子起名叫所羅門,大體因為所羅門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什麼是智慧呢?書中提到,智慧是智商與情商的結合。現在很多人也越來越重視情商。透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發現身邊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不一定過的幸福,但是情商高的孩子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能過得挺好。一位教育家曾說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改變不了百分之一的遺傳”。即使我們給孩子吃很多貴重的補品,即使我們上很多開發大腦的課程,智商的改變的也似乎微乎其微。但是情商則不同,情商的改變好像與我們的付出成正比。書上寫到:謙卑是一個人健全成長的關鍵。如何教育出謙卑的孩子?父母得以身作則。我覺得我離謙卑還太遙遠,但願我能持續進步,離謙卑近一點。

  很多書中都提到: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的角色。很多人也應該親身體驗過看一下子照看好幾個孩子。我記得那個時候,我的精力似乎都耗費在怎麼樣讓他們的安全得到保障,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不惹禍。越小的孩子照看起來越麻煩,幼兒園的老師一般一個人帶十多個孩子,你覺得他們有精力去關注每個孩子的狀況嗎?這些孩子如果不能按部就班的進行一天的活動,老師們會瘋掉的。由此可見,你的孩子在學校能平安的渡過一天,老師們就已經付出了很大努力。不過,每個孩子又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就意味著他的缺點只有被父母耐心糾正,父母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如果父母長期以工作為理由,對孩子忽視,孩子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時間長了難免會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書中提到四類父母,其中溺愛型、專制型、忽略型的父母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在選擇更容易、更省時的方法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智慧型父母則付出了更多努力,最終收穫的也更豐富。我們很多人只想坐享智慧型父母的結果,卻不願意付出。請記得: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舌頭在百體中雖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從書中的數個案例來看,勒住舌頭是多麼有智慧的表現啊!我以前也錯誤的認為及時批評孩子的錯誤可以讓他更有記性。現在我明白:批評不是推動改變的有效辦法。也許我們只是理性的認為被指出錯誤就去改正是再正常不過的順序。可是,我們忽略了人的情感,要知道人是很脆弱的生物。接受指責就像被撞擊了一下。撞擊的過程中,有極少數心志成熟的人站起來了,繼續下一步——改正。但是,孩子還沒有長大,他們很難站起來,所以他們會覺得自己是被否定的。那漸漸的他會封閉內心,不願把自己的苦惱和需求說出口,我們也就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機會。書中提到:人在安全的環境中才更容易成長和改變。當人受批評時,大腦是一片空白的。這也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吧!有項研究表明:經常被恐嚇的孩子比很少被恐嚇的孩子對恐嚇的敏感度要降低很多。

  書中也提到:拿一個孩子與另一個孩子比較,即使動機是好的,結果也會適得其反。而我們這一代人恰恰就是在比較中長大的,“比較”成了我們的慣性思想。當比較到一半或比較不下去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被“人比人,氣死人”這樣的話語拉回現實。

  誰願意明明看到孩子的缺點,卻不及時指出呢?書中提到:不要因為自己擔心就急著想辦法去解決對方的問題。就算我們做父母的心裡再著急,再憤怒,也要忍住。比較聰明的方法是先博得孩子的心,讓他覺得我們是跟他站在同一戰線上的,之後再慢慢糾正他的錯誤也不遲。之前我很喜歡使用“別哭了”或“沒關係”來打發孩子,書上的解說讓我意識到這不是對孩子感受的真正認同。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會出錯。讓中國的父母向孩子道歉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書中提到:“向孩子承認錯誤會提高孩子對我們的尊重,也會增強他們對我們的信心和信任。當我們永遠沒有錯誤的時候,也給了孩子一個傲慢和防備的姿態。”謙虛並願意被糾正的家長才能更快樂地與孩子一起成長,希望我們都能真實地生活。

【《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