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學會尊重教育隨筆散文

學會尊重教育隨筆散文

學會尊重教育隨筆散文

  讓幼兒學會尊重是良好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的前提,學會尊重。勞瑞女士在這方面的做法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尊重他人的學習權利

  我們班有一個叫翔翔的小朋友,聰明又淘氣。在老師組織教學活動時,他常常管不住自己,去幹擾別的小朋友。開始,勞瑞女士採用暗示、鼓勵等方法來約束他的行為,但效果並不明顯。在一次教育活動中,翔翔又不停地向旁邊小朋友的腿上靠,老師多次提醒仍無濟於事。於是,勞瑞女士請他離開了集體,並鄭重地告訴他:“你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你沒有尊重他們的學習權利。請你坐在這裡想一想,如果能不影響大家的學習,請你回到集體中;如果做不到,只能坐在這裡停止遊戲。但你有選擇的權利,懂嗎?”翔翔點點頭,但似乎並未完全明白這些話的含義。勞瑞女士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想一想,然後繼續帶領其他幼兒遊戲。過了一會兒,翔翔明白了自己行為的後果,漸漸坐不住了,他想和小朋友們一起遊戲,於是舉手懇求道:“老師,我想和大家在一起遊戲。”“你能做到遵守規則不影響大家嗎?”勞瑞女士親切地問。“能。”翔翔肯定地點點頭。

  從那天起,勞瑞女士便為幼兒制定了一條班規──尊重他人的學習權利。意思是所有的人均不能因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他人的學習,如果管不住自己就請離開集體。這個辦法很見效。有一次,在教育活動中,翔翔並沒有做出任何不當行為卻主動地離開了集體,我奇怪地問:“你為什麼要離開大家呢?”他神秘地趴在我的耳邊悄悄說:“我有點管不住自己了,想玩一會兒。可我不想影響大家。”說著,他輕輕走到另一間活動室快速跑了幾圈兒,然後愉快地回到集體中,繼續參與大家的遊戲。這說明幼兒懂得了尊重他人的權利,就會有效並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尊重他人的學習能力

  孩子們非常喜歡參加勞瑞女士組織的活動,總是爭著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一次活動中,勞瑞女士請幼兒說出以字母“M”打頭的單詞,一個英文名字叫“Mike”的小朋友最先得到了回答的機會,但當他站起來時,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沒能發言的幼兒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並不停地說“老師,我知道”,有的幼兒連手也不舉,使勁喊著“Monday(星期一)”、“Moon(月亮)”。個別幼兒嗔怪道:“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Mike愣愣地站在那裡,臉漲得通紅。此時,勞瑞女士先請全體幼兒安靜下來,然後嚴肅地對他們說:“這個機會是給Mike的,請大家耐心等一會兒好嗎?Mike一定會回答出這個問題,他有這個能力,老師相信他,OK?”孩子們點點頭,安靜了下來。勞瑞女士真誠地說了聲“謝謝大家”,走向Mike,拉著他的手,輕輕地提示他“M、Mike”“M、Mike”。開始,由於緊張,Mike只是呆呆地望著勞瑞女士,而勞瑞女士則始終面帶微笑,不停地重複著“M、Mike”。Mike終於笑了:“老師,我的名字就是M打頭的Mike”。“真棒!”勞瑞女士緊緊地把Mike摟在了懷裡,孩子們也為Mike的回答鼓起了掌。

  老師相信孩子回答問題的能力,這種信任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而就形成了一種風氣──尊重他人學習的能力,園長之友《學會尊重》。在老師積極的鼓勵和同伴的耐心等待下,幼兒得到的是一種信念──“我能行,大家相信我”。幼兒在這樣的集體中沒有自卑,只有自信。

  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幼兒在喝水和喝奶環節常常會出現撒水、撒奶現象。每當此時,保育員老師總是跟在他們後面打掃乾淨。勞瑞女士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們不知道勞動的辛苦,不然他們就不會這樣做。有一天,一名幼兒一邊走一邊回頭說話,奶撒到了地上。保育員老師剛要拿拖把,勞瑞女士制止了她。勞瑞女士用手拉著幼兒來到盥洗室取下拖把,示意孩子把奶清擦乾淨。孩子費力地拖著地,但第一次使用拖把顯然使他很興奮,而其他孩子也羨慕地說:“拖地真好玩,我也想拖。”當奶漬被拖乾淨後,勞瑞女士對他豎起大拇指說:“真棒,你已經能自己做事情了。”幼兒笑著跑回座位。接下來的幾天,許多幼兒都把水或奶撒到地上,顯然,他們是有意的,但勞瑞女士說“沒關係,他們只是覺得很新鮮,過段時間就會好的”。

  一次,丹丹把奶撒到地上,在放回拖把的路上對好朋友悄悄說:“以後我再也不撒奶了,拖地板又麻煩又累。”沒過多久,撒奶、撒水的幼兒越來越少了。於是,勞瑞女士風趣地問道:“為什麼撒奶、撒水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呢?”幼兒回答道:“拖地太辛苦了。”“那麼老師擦地辛苦不辛苦?”“辛苦。”的確,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辛苦,才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以後再到喝水環節,你會常常聽到幼兒在互相提醒,“別撒水啊,老師拖地多辛苦呀”。

  尊重他人的意願

  分享、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在遊戲的過程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名幼兒剛剛拿到一件心愛的玩具,另一名幼兒便去索要,於是產生了矛盾。教師常常希望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解決問題,但往往是懂得謙讓的幼兒遊戲時間較短,不會謙讓的幼兒反而能長時間遊戲。勞瑞女士解決這種問題有不同的方法。

  一天在遊戲時,突然聽到凡凡一聲大叫:“這是我的玩具。”只見他一手接著玩具,一手使勁將丁丁推開。勞瑞女士急忙走過去問原因,凡凡委屈地說:“他搶我的玩具,是我先拿的。”丁丁則理直氣壯地說:“我也想玩,老師說要謙讓。”勞瑞女士嚴肅地看著丁丁認真地說:“這是凡凡先拿到的,他有優先遊戲的權利。凡凡可以給你,也可以不給你,你要尊重他的意願,懂嗎?”“可是我也想玩。”丁丁不高興地說。“那你可以同凡凡商量。”兩個小朋友協商的結果是:凡凡急需,他先用,凡凡幫丁丁去找遊戲替代物。透過這件事,幼兒懂得了在遊戲中要尊重他人的意願,不能用謙讓作藉口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頭上,有了矛盾要協商解決。

  勞瑞女士在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向幼兒滲透了這樣一個觀念:若要成為一個受他人歡迎的人,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

【學會尊重教育隨筆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