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試題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試題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的時間大致為(  )。

  A.19世紀20年代以前

  B.19世紀80年代

  C.9,0世紀20年代以前

  D.20世紀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實說明,影響人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遺傳素質外,還有(  )。

  A.後天的飲食因素

  B.居住條件因素

  C.後天的環境因素

  D.教育因素

  3.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於學習現象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4.(  )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苛勒

  D.加涅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

  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6.學過高等數學後有利於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於(  )。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7.學習“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這種學習屬於(  )。

  A.詞彙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8.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

  A.抑制現象

  B.挫折現象

  C.高原現象

  D.低分現象

  9.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採用在主題句下畫線的方法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複述策略

  10.問題是給定資訊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1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是(  )。

  A.比較不穩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約的

  C.時穩時變的

  D.比較穩定的

  12.小王總是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因此常常要反覆檢查,它的這種行為屬於(  )。A.焦慮

  B.強迫行為

  C.強迫觀念

  D.強迫恐懼

  13.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  )。

  A.資訊加工

  B.學習活動

  C.複雜記憶

  D.理解

  14.問題行為與差生、後進生等問題學生的(  )。

  A.物件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對學生的總體評價

  D.都是一個教育性概念

  15.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  )。A.成就水平的測驗

  B.能力形成的測驗

  C.結構的測驗

  D.智力發展的測驗

  16.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  )。

  A.愛好

  B.忠誠

  C.熱愛

  D.興趣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該量表最初由法國人比納和西蒙於1905年編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韋克斯勒量表

  D.比納量表

  18.(  )即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來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

  A.直接強化

  B.外部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性強化

  19.下列屬於影響遷移的個人因素的是(  )。

  A.認知結構和態度

  B.智力和學習環境

  C.年齡和學習材料

  D.學習目標和態度

  20.言語在不同的階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與原型操作階段,其作用是(  )。A.標誌動作並組織活動的進行

  B.鞏固與進一步概括動作表象

  C.外部言語轉化為內部言語

  D.改變動作方向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由下列哪些活動交織在一起?(  )

  A.學習過程

  B.教學過程

  C.評價/反思過程

  D.互動過程

  E.管理過程

  2.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  )。

  A.專制型

  B.開放型

  C.說服型

  D.放縱型

  E.民主型

  3.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有(  )。

  A.強化

  B.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C.消退

  D.懲罰

  E.分化與泛化

  4.班杜拉認為,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並把強化分為(  )。

  A.效果強化

  B.直接強化

  C.間接強化

  D.替代性強化

  E.自我強化

  5.以下代表人物強調認知結構在遷移中的作用的有(  )。

  A.桑代克

  B.賈德

  C.安德森

  D.加特納

  E.吉克

  6.陳述性知識又叫描述性知識,如(  )。

  A.字詞

  B.人名

  C.時間

  D.觀念

  E.怎樣騎車

  7.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個階段,即(  )。

  A.動作的定向階段

  B.認知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D.聯結階段

  E.自動化階段

  8.一般來說,元認知策略可分為(  )。

  A.複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計劃策略

  D.監視策略

  E.調節策略

  9.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可以從哪些方面人手?(  )

  A.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B.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C.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D.重視知識間的聯絡,建立網路化結構

  E.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10.當教師進行說服時,應當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級學生

  B.高年級學生

  C.解決當務之急的問題時

  D.培養長期穩定的態度時

  E.說服物件原本有相反觀點時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是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

  2.教師的教學策略包括教學事項的順序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媒體的選擇、__________以及師生相互作用的設計等。

  3.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資料的過程,是根據某種標準和一定的操作程式,將學生的學習__________確定為一種量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

  4.教師的`威望是由其資歷、聲望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決定的。

  5.教學環境包括__________環境和__________環境兩個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以及空間佈置等。

  6.在認知風格中,與“場獨立”相對的認知風格(方式)叫__________。

  7.學生大多數成績不良的實質問題是__________。

  8.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學生對於知識的概括存在兩種不同的型別,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布盧姆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的主要依據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教育心理學

  2.學習

  3.問題情境

  4.學習遷移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教師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內化成心智技能?

  2.簡述創造性與智力的關係。

  3.應當如何理解品德的含義?

  4.簡述心理健康的標準。

  5.簡述教師的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六、論述題(本大題其2小題。每小題9分.其18分)

  1.論述應當怎樣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試述青年期的心理特點。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為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時期為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時期為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時期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

  2.C

  【解析】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遺傳和環境。

  3.D

  【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4.B

  【解析】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強調教學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5.B

  【解析】為教師的期待而學習的動機是低階的動機。

  6.B

  【解析】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正遷移,高等數學對初等數學而言,屬於自上而下的遷移。

  7.C

  【解析】略。

  8.C

  【解析】在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高原現象。

  9.D

  【解析】畫線是複述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10.A

  【解析】根據問題的定義,選A。

  11.D

  【解析】品德是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12.B

  【解析】反覆檢查是動作,所以這種行為屬於強迫行為,選B。

  13.D

  【解析】領會屬於理解。

  14.B

  【解析】問題行為是一個教育性概念,差生、後進生、優秀生都有可能發生問題行為。故兩者概念不同。

  15.A

  【解析】略。

  16.B

  【解析】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17.D

  【解析】比納量表,又稱比納一西蒙量表。

  18.C

  【解析】題幹為自我強化的概念。

  19.A

  【解析】認知結構、態度、年齡、智力屬個人因素。

  20.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言語在心智技能中的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解析】略。

  2.ADE

  【解析】鮑姆寧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

  3.ABCD

  【解析】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有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等四個。

  4.BDE

  【解析】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5.CDE

  【解析】桑代克和賈德是早期遷移理論的主要代表。

  6.ABCD

  【解析】E選項為程式性知識。

  7.BDE

  【解析】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形成經過了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

  8.CDE

  【解析】複述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是認知策略。

  9.BCD

  【解析】AE屬於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0.AC

  【解析】在選項BDE中,應當提供正反兩方面的材料。

  三、填空題

  1.強迫觀念

  2.教學環境的設定

  3.行為與結果

  4.才能、品德

  5.物質、社會

  6.場依存

  7.在知識技能的掌握或應用上存在障礙

  8.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

  9.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0.知識向技能轉化的規律

  四、名詞解釋

  1.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學習: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3.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4.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五、簡答題

  1.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內化成心智技能,教學中必須注意:

  (1)動作的執行應遵循由出聲的外部言語到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再到內部言語的順序,不能顛倒。

  (2)在開始階段,操作活動應在言語水平上完全展開,即用出聲或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過程。然後,再逐漸縮減。

  (3)在這一階段也要注意變換動作物件,使活動方式得以進一步概括,以便廣泛適用於同類課題。

  (4)在進行由出聲到不出聲,由展開到壓縮的轉化過程中,也要注意活動的掌握程度,不能過早轉化,也不宜過遲,而應適時。

  2.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基本關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

  (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於一般水平的智商。

  3.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於個體的社會規範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複雜過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指認識與行為的統一。

  4.根據研究者的不同觀點,可以歸納出心理健康的六條標準:

  (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2)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3)自我調控能力;

  (4)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5)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6)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5.(1)教師的認知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學習同教師表達的清晰度有顯著的相關;教師講解的含糊不清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負相關,教師思維的流暢性與他們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相關。

  (2)教師的人格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有激勵作用、生動活潑,富於想象並熱心於自己學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較為成功。

  (3)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羅森塔爾效應認為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學習動機的培養:

  (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動機;

  (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答案要點】

  青年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間擴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侷限於學校和家庭的活動範圍,擴大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青年人開始獨立與社會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中,

  社 交結構也由簡單向複雜化發展,跨越了一個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離開家庭、跨入社會,同時,開始了以智力生活為重要特徵的精神生活。他們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 瞭解過去,觀察現在,預測未來,無限地擴充套件視野。其二,心理發展顯著,認識能力明顯提高。隨著實踐活動的明顯增加,青年的思維活動有了長足的進步,並從邏 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出現了特有的獨立批判性和創造性。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觀初步形成。由於自我意識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 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對別人與社會的評價已達到一定的水平。當然還不成熟和全面,所以還會產生種種複雜的矛盾。

  其三,性機能成熟。性的問 題,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問題。由於性機能成熟的前傾,出現了很多與此相聯絡的一系列內心情感體驗。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學知識,對性衝動又缺乏心理上 的準備,從而產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恥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隨之又會產生對異性的嚮往和愛慕。這是青年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其四,情感日益豐富。青年的情感發展日益豐富。他們的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發展,愛情的體驗也已出現。但遇事仍易激動,不善於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現出情感動盪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導致不軌行為。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試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