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手抄報>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

  各位同學是不是在尋找有關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內容啊?別急哦,小編這就給同學們分享,請閱讀下面內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1】

  魯班是中國古代著名土木建築專家。他姓公輸,名般,生活在春秋時的魯國。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從小隨家人參加各種土木建築,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曾創造攻城的雲梯和磨粉的?,還相傳曾發明木匠工具。

  一次,魯班趕路累了,坐在一家酒店門口休息。酒店臨河,河邊一群工匠正在趕造一座石橋。魯班一打聽,得知當地有種風俗,每年立春要舉行迎春會。第二天就是立春,迎春隊伍將從這坐石橋上過。

  主持造橋的掌墨師正手忙腳亂地催促著石匠們抓緊幹活。魯班不聲不響地走到橋邊,看見石橋快合龍了,但中間還有幾塊石頭沒有裝上,他取出曲尺量了量石橋,又把打好的石塊量了量。他低頭在心中估量了一會兒,隨手搬起一塊被石匠們廢棄一旁的石頭,來到酒棚邊,拿出自己的隨身工具打起石頭來。賣酒的老太婆奇怪地問他打石頭幹什麼,他笑了笑沒有說話。石頭打好了,魯班把它交給了老太婆說:“感謝你招待我的熱水熱飯,我要走了。明天有人要這塊石頭,你要讓他答應照顧你的生活。”老太婆望著他走遠的身影,還在笑他是個怪人。

  第二天清晨,迎春隊伍的鑼鼓聲已傳來,最後一塊石頭怎麼也安不合適了。掌墨師和石匠們都急得團團轉,再打一塊已經來不及了。老太婆走過來,說她那有塊石頭和這空檔差不多,掌墨師衝過去用尺一量,嘿!正合適,伸手就要搬。只見老太婆一下坐在石頭上大聲嚷著:“打這石頭的人說過,誰要這石頭得照顧我的生活。”掌墨師連聲答應,搬過石頭一安,不大不小,嚴實合縫,大家驚得不知說什麼好。

  這時老太婆突然大叫起來:“那人姓魚名日,這不是魯班師傅嗎?”“一定是他!”眾人也喊了起來。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2】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絕貢獻。其最卓絕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佈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天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相信這一看法,據之提出了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觀念。愛因斯坦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絕對運動觀,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如月球上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相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來說的。在同時性是相對的基礎上,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概念。因為時間的同時性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所以都是相對的;而運動又是與時間緊密相連的,所以運動也都是相對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是緊密相連的,所以絕對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從而,愛因斯坦把看起來似乎是彼此無關的時間和空間聯絡了起來,使它們成了相互密切聯絡的對立統一體,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它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狹義相對論僅僅適用於不存在引力的物理過程。研究的是直線、勻速相對運動的參照系;而廣義相對論研究的是作任何運動的參照系,既適應直線、勻速運動的參照系,又適應加速運動和旋轉運動的參照系,因而它是相對論大廈的第二層樓房。廣義相對論進一步表明,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孤立的,物質的分佈和運動也反過來決定時間和空間的結構。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是對立統一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近代科學技術在幻世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導致了古老物理學的徹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學第三次理論大綜合,進一步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石。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3】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裡,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瞭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檯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於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發明創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裡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裡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覆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製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製"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4】

  一個理論的產生往往要以人們大量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經過反覆驗證而形成。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卻是天文學家和電訊專家們在經常不斷的偶然發現中確立和產生的。

  1925年,美國天文學家W。S—亞當斯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透過對天狼星的密度很大的伴星的觀察,確認了恆星發出的光譜線的頻率向紅色方向移動,即出現頻率變低、波長變長的紅移現象。

  1929年,大天文學家哈勃根據新的觀測資料,發現了銀河系以外的星系光譜紅移與星系離開我們的距離成正比,距離我們愈遠的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愈快。

  這種宇宙天體愈遠向外飛逝速度愈快的天文現象,預示著宇宙在不斷的向外膨脹。對於此種巨大的天文之謎,科學家們一時沒有恰當的理論來解釋它,一些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提出了較為合理的宇宙膨脹說和宇宙爆炸理論。其理論認為:整個宇宙起源於一個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火球爆炸而向外膨脹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元素就形成了今天宇宙間各種物質,逐漸凝聚成星雲,再演化為各種天體。由於大爆炸後宇宙中原初輻射達到熱平衡,至今宇宙間還殘存著均勻而微弱的背景輻射。為了驗證這種學說,60年代初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射電天文學家R?H?迪克等人,建造了一架天線,努力探尋背景輻射。也許天線靈敏度不夠或別的什麼原因,未能尋到這種背景輻射。

  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迪克專門沒有尋找到的宇宙背景輻射,卻被搞衛星通訊裝置的兩位年輕工程師彭齊斯和威爾遜發現了。

  1962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發射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國際通訊衛星“電信星1號”。第二年,貝爾實驗室30歲左右的兩位青年工程師彭齊斯和威爾遜在裝置衛星通訊用的天線以提高其靈敏度時,發現總有原因不明的“噪聲”干擾。他們經過反覆測試,覺察到這是一種消除不掉的噪聲輻射,相當於絕對溫度2。7K左右。而且這種微波輻射在天空各個方向上都是強度相等的,不隨季節而變化。顯然這不是來自某些天體的特定的輻射,而只能是一種宇宙輻射。這個發現打破了以前認為廣闊的星系際空間是絕對空虛,不可能有任何能量輻射,溫度只能是絕對零度(相當於零下273攝氏度)的傳統觀念。

  由於貝爾實驗室這兩位工程師當時還不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論,一時對這種宇宙輻射現象疑惑不解。次年春,彭齊斯向麻省理工學院一位科學家偶爾談起這個不解之謎,那位科學家說迪克小組正在探索這個問題。彭齊斯得知了這一意外發現的重大科學理論價值,喜出望外,立即與迪克小組進行了互訪。經研究進一步確認,這個3K宇宙背景輻射就是“原始火球”大爆炸後的殘餘輻射。後來,彭齊斯和威爾遜因此項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5】

  伽利略是中世紀義大利傑出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是他長期刻苦鑽研細心觀察的結果。

  伽利略在幼年時,就很愛動腦筋,善於留。心觀察事物。在學校裡,伽利略勤奮刻苦,他很快學會了拉丁文、希臘文、哲學,就連圖畫和音樂,他也學得很好。父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放棄了要他做市商的念頭,將他送進比薩大學。

  在大學裡,伽利略非但勤學,而且仍然保持善於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別人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像,他卻要問一個為什麼,並能從中領悟出新奇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他靜坐在比薩教堂裡,看到懸掛在教堂中央上空的吊燈,被教堂一邊敞開的窗子吹進的風颳得左右搖擺。他趕緊把密關上,心想,這樣,燈馬上就不會動了,可是燈仍然有規律地搖擺著。這時他突然感覺到:“這燈在搖動時的距離雖然不相等,可是它所需要的時間或許是相等的。”於是他馬上按著自己的脈搏,口中默默數著數兒,經過多次驗證,得知燈左右搖擺一次所需要的時間是相等的。後來,咖利略把這種搖擺特性稱為:“搖擺的等時性”定律。

  這個燈在教堂裡不知搖擺了多少年,而看見的人也不知有幾千幾萬,誰也沒有發現什麼秘密,然而,伽利略卻因此開發思路。他利用他發現的定律,造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用來測量脈搏的速度和均一性。後來,又製造了鐘錶,發明了天文鐘。在他雙目失明、遭受教會迫害幽禁,已經風燭或年的最後日子裡,還在利用他50年前發現的定律步研究利用擺錘測量時間。

【科技與創新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