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心理健康碩士論文

心理健康碩士論文

心理健康碩士論文

  從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心理健康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顯現出了日益劇烈的社會競爭、就業與生活壓力,從而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形成了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伴隨著當今社會、校園、家長日益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問題,不少高校在學生心理調適方面是以音樂治療的方式來進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得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本文闡述和分析了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起的良好作用。

  關鍵詞:音樂治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性

  近數年以來,因為社會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構成的諸多反面影響,頻頻發生了各類“大學生安全事件”,並造成了對於社會與學校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傷害到當事人的家庭。因此,當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而言,音樂治療可發揮積極的影響。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以音樂治療措施來對學生作為心理調適與矯正。

  一、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作為一個體系化的心理調適過程,心理治療師在此過程當中應用多樣化的音樂體驗形式,在實際的治療過程當中顯現出來的各種治療關係,透過治療使得被治療者身心健康。音樂治療按照其採用的所有音樂的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涵蓋了聆聽、歌唱、演奏、音律等多樣化的方式來刺激與催眠被治療者,以聲音來促使其產生身體的應激反應,並讓人最終獲得健康。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高天認為:1)音樂治療並非是不具有聯絡的、隨意的心理調適的過程,而是具有涵蓋著效果評估,建立起長、短時間治療期,具有治療實施計劃的與治療效果評價,科學與嚴謹的體系化調適的過程;2)音樂治療是採取所有和音樂具有關聯性的活動形式來作為體現,如聆聽、歌唱、演奏、音樂與各種藝術形式等諸多活動,並非僅僅是聆聽音樂;3)音樂治療過程應該涵蓋有音樂、接受治療者、專業化的音樂治療師此三項必要的條件。

  二、音樂治療的意義

  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科,最早的音樂治療於美國所創立。在美國音樂治療協會中定義音樂治療是:以音樂來作為重構維護和達到身心健康發展。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鴻懿主任則認為:“所謂的音樂治療是基於心理治療的相關理念及方式,以音樂自身所具有的心理與生理的應激式的反應,以多元化的針對性創設的音樂活動來作為體驗式音樂,以此來對於心理障礙進行去除、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多元化的學科。”對於音樂治療,《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一書的作者高天則是如此來進行描述的:“音樂治療作為一種體系化的調適過程。專業治療師以多樣化的音樂的內容形式來體現體驗式音樂,及其在此過程當中衍生的、表現出治療的促進力的治療關聯性來使得被治療者重新獲得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

  從生理方面而言大學生已趨於生理成熟期,可是在心理方面尚處於趨向於成熟、還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時期。大學生處於大學階段,需要進行學習,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累積人經驗與生閱歷,處於此階段,大學生通常會具有走向成功的自我期許。但理想與現實是存在差距的,在大學校園內人際關係較為複雜,也具有諸多的壓力,這使得大學新生們陷入到一種緊張焦慮的心態當中,從而還會失去自信。而具有著此類心理狀態,也使得大學生們更應該進行意志鍛鍊,提升心理的成熟,在此改進的過程當中,倘若自我有著薄弱的意志力,並拓展此類心理狀態,長期具有著過度憂慮即會構成心理障礙。而構成此類心理障礙有著諸多的原因,可劃分為下述幾類:1)學習壓力。在步入大學校園之後,學生多年以來的具有的學習壓力依然存在,各種資質證的'考試壓力依然在擴大當中,難以獲得身心的真正意義上的輕鬆。部分學生在入讀之後會感到不喜歡所學專業,由此形成了心理的矛盾衝突,但是又無法去改變既成事實,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是學習優等生,可是在進入大學後,即會失去了原先的自信心。從而具有著自我否定,抗壓力降低,並形成了心理的失衡,更為嚴重的還會具有抑鬱症等症狀。2)就業壓力。大學生在入學之前會對於大學具有著美好的想象,可是在入學之後卻必須去面對現實,從當前的就業壓力可知即使是考上大學之後,也難以尋找到一份適合自我發展的職業,因為大學生人生閱歷與經驗較少,在就業之時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所受打擊將會更大,可能會失去自信心,還可能會改變自我的性格,不敢去進行競爭,因而產生嚴重的不自信,甚至還會有深深的絕望,較易於產生自殺的危險心理傾向。3)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在進行人際交往之時,因為需要自立的面對學習與生活,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和教師接觸時間短暫,可是師生彼此間構建起良好關係卻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具有著較為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經驗,當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遇到困難與阻礙之時,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教好的人生指導,而且教師能夠具有對問題的全面與客觀的思考。可是在現實當中一部分學生不願意去和教師請教問題,師生之間未能形成彼此信任的良好關係,學生遇到問題未能解決,內心感到徨恐,而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心理反應,即顯現出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弱化。

  四、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1、改善心理環境促進情感交流

  巴拉圖認為音樂本身有著寬豁領域,能夠較好的打動人心。音樂也可影響到人的心理,特別是以音樂治療的方式來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調適,使得學生具有正能量的心態。經過較多的實踐研究結果顯示,調適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可藉助音樂治療的方式來達成,能夠有助於大學生構建起健康正常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提升。眾所周知,面對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學生,會具有著一定程度的語言交流障礙,此類學生在自我行為方式上會具有較多的與非正常狀態的舉動。在接受了音樂治療之後,能夠使學生的內心得到滋養與放鬆,改進心理狀態,有助於學生進行自我情感表述,和外界作為理性的交流。眾所周知,音樂重點是以抽象性的藝術形式與內容來作為溝通的,所以音樂治療較之於言語所形成的心理引導更能夠體現出其有效性。音樂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較易使參與者形成共同體悟,在集體活動或者是個人才藝術展示中,都能夠讓學生彙集起來。使得學生在音樂當中真切的體驗到輕鬆和愉悅,伴隨著匯入音樂治療,能夠給予學生較好的交流平臺,去持續改進人際關係,促進自我交際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內心充滿正能量。

  2、調整不良情緒緩解內心壓力依據對大學生進行的心理調查的相關資料顯現,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情緒波動性較大。對於周圍不良因素抵抗能力不強。容易產生情緒變化。因此,處於比種狀況之下,依據音樂治療自身的形式與作用,來有效疏導學生所表現出的不良情緒,讓心理壓力得到舒緩,情緒具有積極與消極兩類,隨著音樂治療學科的持續深入來進行研究,對多元化的音樂形式的音樂所形成的療效具有較為客觀的認知,應用多元化的音樂形式能夠讓人們的情緒形成較大的改變。例如,音樂當中的輕鬆旋侓,能夠使學生具有愉快的心態。但是舒緩的音樂旋律,能夠讓學生具有憂傷心情。可在音樂治療當中,應用音樂的此種特性來干擾學生的不良情緒,來調適情緒,現今有部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長期以來都沒有形成規律性,表現在心情長期都處在一種低谷狀態當中。應對此部分學生,教師能夠指導其欣賞部分充滿歡快情緒的音樂作品,讓其心理狀態呈現出健康的狀態。

  3、開拓創造思維提升綜合能力音樂作為一種抽象化的藝術形式,應由欣賞者以其想象力去作為深切的領悟,在一過程當中即是一種對於思維進行有效拓展、提升藝術之間聯想的程序。音樂固然是抽象的藝術形式,可在其內在當中具有著對於世界、社會、人生的詮釋與理解,在學生感知音樂治療療效之時,可以促進大腦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開創性思維方式。音樂可以促進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有助於學生構建起良好的思維方式。因為音樂藝術所具有的綜合性的知識體現,可以較好的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大腦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具有對事物具有著理性認知,可以從整體上來理解音樂藝術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領域。此外,音樂治療亦能夠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音樂治療所具有的優勢為能夠在推進音樂活動時,增強師生彼此的情感交流,在音樂當中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在舒緩的音樂旋律所營造的氛圍裡,懂得要與他人和諧共處,深化了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因為音樂治療所具有的較為全面的參與性,可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之時,促進較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體驗之中。

  4、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音樂活動一般是作為集體參與的活動,透過此種參與方式來構建起一種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來營造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參與者可以懂得如何來保障集體利益、體現集體主義精神與意識。另外,音樂自身之美也能夠吸引更多學生來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當中,如此一來,能夠使得自我更加具有正能量的、開放的好心態。

  五、結語

  總之,當前較多大學生愛好音樂,具有無意識的以音樂來疏緩心理壓力的習慣,在大學校園內音樂治療具有著有效性與可行性。在在音樂治療師的指導與參與下,大學生可以將所創設的多樣化的音樂的形式、體驗,來有效提升自我的綜合學習能力、集體主義精神與意識、學會與他人團結協作,以參與多樣化的音樂活動,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還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個性特徵,強化了集體協作的精神,在今後與團隊中的所有人進行合作,較好的參與社會競爭於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心理健康碩士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