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五種育兒觀念分享

五種育兒觀念分享

五種育兒觀念分享

  五種育兒觀念的更新版

  一直以來,不少父母願意遵從一些已被定論的育兒觀念去撫育自己的孩子。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育兒觀念也在不斷嬗變。以下介紹的五種育兒觀就是根據最新研究結果而對父母的提示。

  育兒觀念1:古典音樂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樂可以豐富寶寶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聽古典音樂就能提高智商?其實這個結論是源於1993年美國的一項實驗,在給學生聽或不聽莫扎克奏鳴曲的對比測試中,聽組的考分要高於不聽組而得出的結論,並且由此而被廣泛傳播開來。於是,專門播放給寶寶甚至胎兒聽的古典音樂CD也紛紛出版。讓媽媽們都相信,那些高雅音樂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項研究顯示,讓4~6歲的孩子學習一些樂器,可以提高他們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但究竟對孩子的智商有什麼幫助,至今還沒有定論。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從音樂中獲益的話,還是建議在孩子年紀足夠大後學習一門樂器。

  育兒觀念2:手語益於孩子早說話

  分析:手語對幫助寶寶更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專家認為,當父母對寶寶使用手語的時候,同時也在用嘴直接表達。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之間實際上是透過兩種方式進行交流的。這樣看來,手語對寶寶語言表達僅僅起到的是一些積極的輔助作用。何況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早些說話、走路、識字對寶寶漫長的人生有多大的意義。

  更新版:不應把手語當作育兒的功利性手段,而應作為與寶寶進行親子溝通的一種形式,在有時間、有精力的前提下進行。這樣做更有利於父母和寶寶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交流。

  育兒觀念3:早入幼兒園不利成長

  分析:雖然有些研究證實,那些較早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比那些呆在家中的孩子會多出現一些行為方面的問題。但是,兩種育兒方式並沒有非常顯著的差別。尤其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當孩子更多地走出家門之後,他們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更新版:其實,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孩子成長中所遭遇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很難用同一標準去量化不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事實證明,在任何一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只要他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鼓勵,他們就會過得很開心。所以,不必太過於憂慮孩子是否過早進入幼兒園,而是哪種方式更適合你的家庭,對你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方式。

  育兒觀念4:學步車有助寶寶走路

  分析:一項研究證實,寶寶每使用24小時學步車,會使他獨自站立的時間推遲3.3天。而且學步車還有個更大的問題,是孩子容易在移動中發生磕碰或墜樓梯的事件。資料顯示,在學步車盛行期間,美國每年有2.5萬寶寶因此而發生意外傷害。

  更新版:由於學步車很容易成為危及幼兒安全的隱患,還是別用它,讓寶寶從一開始就學習依靠自己的雙腳和雙腿站立和行走。

  育兒觀念5:電視影響寶寶專注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專案是圍繞寶寶看電視與專注力之間的關係進行的,但是結論卻大相徑庭。

  美國的一項在3~4歲期間收看大量電視節目的寶寶中開展的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在7歲時發生了注意力問題;但另一項研究結論卻持相反意見,認為這兩者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儘管如此,電視所帶來的其它負面影響還是存在。因為寶寶還不能準確地區分電視裡的生活和現實中的生活,看電視會佔用寶寶很多用來提高身體素質和社交能力的時間。

  更新版:不必絕對禁止寶寶看電視,如一些動畫片對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應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一些電視以外的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等。

  心理學幫助孩子建立高空危險意識

  心理專家認為,防範兒童高空墜落,要注意家中的飄窗、落地窗等結構,避免在窗下堆放可用於攀登的雜物;更重要的是日常教育問題,瞭解幼兒的心理,透過遊戲、模擬的方式幫他們建立對危險的概念,同時扔掉家長的僥倖心理。

  如何教育幼兒避免高空墜落?心融(中國)集團副總裁、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史佩綺向記者介紹了她的經驗。女兒3歲時,史佩綺會在她胸前劃一條“安全線”,高度大致是在胸口,並告訴她如果窗戶或欄杆達不到這條線,就不要將身體探出去,並在生活中找機會不斷重複這個概念。比如,在帶女兒乘坐輪船時,她會在甲板欄杆旁緊緊環抱著女兒,告訴她落水的危險,“透過雙臂摟緊的程度讓孩子自己去感知嚴重性。”

  除失足墜落外,以往的兒童墜亡案例中也有個別是由模仿因素所致。史佩綺認為,像“坐飛機”這種遊戲(將幼兒舉過頭頂,鬆手後再接住),家長儘量少做,它可能會讓幼兒體驗到自由落體的快感,喪失對墜落的恐懼感。

  此外,孩子一般在七八歲之後才具備對模仿的鑑別能力,在此年齡前,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看完動畫片後有模仿超人飛來飛去的衝動,可以讓孩子穿上超人的衣服,一起在床上試著“飛”,在有保護的前提下告訴他,“你所認為的會飛只存在於動畫片裡,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案例顯示,很多意外源自家長的僥倖心理,然而一時僥倖,可能就會付出無法挽回的代價。比如,媽媽以為出門買菜不過才一刻鐘時間,將睡著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不會有危險,但意外恰恰在孩子醒來爬到窗臺上發生。再比如有家長下車辦事時留孩子一個人在車裡,留下一句“媽媽20分鐘就回來了”,但幼兒對時間沒有概念,起初他還會對自己能替媽媽“做事”產生一種榮譽感,但時間的累積會讓其內心的恐懼感驟增,從而在車內大哭大鬧,甚至獨自開啟車門走到馬路上,從而置身車海、面臨險境。

  史佩綺稱,孩子在一週歲之後就會產生叛逆意識,這其實是自我意識的開始,孩子有了想自己支配行動的意願,有些家長只會警告孩子“不要”,而懶得讓孩子明白“不要”的原因或“體驗”後果所造成的危害,“最好用遊戲的方式先讓孩子對危險產生概念”。

  家長可以偶爾在孩子面前裝糊塗

  一天,我帶著3歲的兒子逛超市回家。我手裡拎著好幾個袋子,兒子卻忽然跑到我前面,張開手臂說:“媽媽,我走不動了,要抱抱。”

  其實超市到我家也就幾百米的路程,我知道是他的懶勁又上來了。於是心平氣和地跟他商量:“樂樂乖啊,你看媽媽現在手上這麼多東西,怎麼抱你呀?”

  “不,我走不動了,就要抱嘛。”兒子嘟囔著小嘴說。看他的樣子,如果再不抱的話,他馬上就要使出他的殺手鐧——哭鬧了。無奈之下,我只能儘量騰出手來抱他。

  我氣喘吁吁地抱著他來到小區門口,累得實在是沒有力氣了,於是把他放下,說:“好了,快到家了。”

  誰知他猛地轉身趴在了我的背上,摟住我的脖子,說:“媽媽,還沒到家呢!”

  我很生氣,剛想對他發怒,卻突然看到不遠處一位和我兒子一般大的小姑娘正纏著她的`奶奶,也要抱。正當我認為小姑娘即將哭鬧時,她奶奶忽然轉移了話題:“寶寶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嗎?奶奶年紀大了,搞不清了。”

  我知道那位奶奶肯定在裝糊塗,而那小姑娘聽到她奶奶這麼一說,竟然立刻拉起她奶奶的手向前走了,嘴裡還說著:“奶奶,我帶你去,就在那個樓裡面。”

  看到裝糊塗有這麼好的效果,我決定效仿一下那位奶奶,於是就問兒子:“樂樂,我們的家是哪一幢房子啊?媽媽好像找不到了。”

  這招果然靈驗,兒子立刻從我身上移開,接過我的話,說:“媽媽,我能找到。”說完便撒開小腿“蹬蹬蹬”地跑了起來。

  到了家門口,兒子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仰著小臉對我說:“媽媽,我們的家到了。”看著兒子鼻尖上滲出的細細汗珠,我邊給他擦著邊表揚道:“樂樂真棒!”而他,也咧開嘴開心地笑了。

  原來,每個孩子都有“愛表現”的心理,而我們的“裝糊塗”正好滿足了他們。從那以後,我就經常在兒子面前假裝糊塗,沒想到這一做法不僅讓我省了不少精力,還培養了他用心和獨立做事的好習慣,真是一舉兩得啊!

  讓孩子自信的方法

  有的人之所以會感覺到自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幼兒時期形成的不自信的性格,然後長大了更加不自信。因此,想要讓孩子自信,幼年時期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了。

  孩子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的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所必不可少的原動力。而對自卑的孩子來說,要擺脫自卑的陰影,並樹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以下是專家提出的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幾個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1、變更表揚的主語

  讓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個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是變更你對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揚的主語: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們”(父母)對你(孩子)的表揚改造成你(孩子)對自己的表揚。這種簡單的變化能夠更充分有力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因而實際上起著一種增加對孩子讚賞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麼高的大樓,我真為你感到自豪!”可改為:“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麼高的大樓,你一定為自己感到了自豪!”

  2、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對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畫了一匹馬,那麼你最好不要過多地挑剔這裡不好、那裡不像,而應對孩子的每一成功之處予以發現並做出由衷的讚賞:“看,那馬尾巴畫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風中飄舞一樣!”或者“你為馬塗的顏色真漂亮!我敢說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兒!”

  需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讓孩子覺得:你對孩子的讚賞完全是誠懇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更不應該是虛偽的,做作的。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你須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調整,在表述上講究藝術。

  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自信,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對孩子多加讚揚,讓孩子能夠自我肯定,認識到自我的價值,這樣孩子就會自信起來。

  鍛鍊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

  手腦協調能力一直都是家長、專家經常提到的基礎能力,但很多人對它的認識卻很有限,在進行家庭早教時容易疏忽大意,而忽略掉這個能力的培養。

  較強的手腦協調能力表現在雙手在處理具體事物時能夠較好的聽從大腦的指揮,實現正確且準確的操作,最有名的一個手腦協調遊戲莫過於“一手畫圓一手畫圈”了,不過基本的手腦協調能力也沒有這麼複雜,小編蒐集了一些有關手腦協調能力培養的早教產品和遊戲,媽媽們可以試試哦!

【五種育兒觀念分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