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祝福> 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

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

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

  小說《祝福》的悲劇主題主要是透過塑造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來實現的,那麼祥林嫂作為一個被侮辱、被踐踏、被損害的女性,她的悲劇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個人的,而是群體的、社會的。這悲劇的發生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魯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歡迎閱讀。

  篇一: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

  一、民風民俗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裡,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1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裡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透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2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利。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利,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3結尾透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小說的最後一段“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被魯四老爺稱作“謬種”的祥林嫂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死掉了,她的死絲毫沒有影響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而“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可以說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樣的環境描寫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並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二、人情世故,世態炎涼

  1魯鎮的人們

  魯鎮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充分表現了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小說中有關祥林嫂的資訊很是簡單。“祥林嫂不是魯鎮人”,“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沒問她姓什麼,但中人是衛家山人,既說是鄰居,那大概也就姓衛了”。沒有姓名的一個女人嫁給祥林後,人們叫她祥林嫂。丈夫祥林死後,人們還是叫她祥林嫂。她婆婆的一家人綁架了她,像捆牲口一樣捆住她,像賣商品一樣把她賣到山裡去。她的第二任丈夫叫賀老六,按常理來說,人們該叫她賀六嫂或老六嫂,但是“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笑容卻冷冷的”,從人們對她的不變稱呼上,從人們對她的冷冷的態度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封建夫權制度中“從一而終”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人們的心中。

  被綁被賣被嫁的祥林嫂再到魯鎮時,喪夫失子,命運跌到了人生的低谷。她需要人們的關愛來縫合心靈的創傷。她“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男人聽到這裡,往往斂起笑容,沒趣地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但是魯鎮人們對她的態度卻有了很大的變化:魯鎮人們和她講話時“音調和先前很不同”,從中看出人們對她的鄙視之情。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

  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還紛紛加以評論。更有甚者則故意引起她對兒子的思念,“祥林嫂,你們的阿毛還在,不是也就有這麼大了麼?”魯鎮的男人、女人、老女人就是這樣反覆咀嚼賞鑑她的悲哀,快意於她的痛苦,獲得自己精神上的滿足。魯鎮人們的笑影、魯鎮人們的又冷又尖的話語都在凌遲著祥林嫂那顆脆弱悽苦的心。

  2魯四老爺家的人們

  (1)魯四老爺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小說點明“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其新黨,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他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的書房“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捲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註》和一部《四書襯》”。透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瞭魯四老爺的身份(封建理學的衛道士),從而揭示出他成為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2)魯四嬸是魯四老爺的幫兇。雖然同為女人,但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魯四老爺的很多命令是透過她實施的。魯四老爺不願僱用祥林嫂的唯一原因是“討厭她是一個寡婦”,魯四嬸不顧丈夫的皺眉兩次收留祥林嫂,或許對祥林嫂有同情的成分,更主要是因為祥林嫂的吃苦耐勞。她是一如既往地認真執行丈夫的吩咐,祭祀時不讓祥林嫂沾手,不讓祥林嫂端福禮,一句“你放著吧”的軟刀子殺人不見血地要了祥林嫂的命。

  (3)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還把兩個人的談話內容傳揚出去使得鎮上的“許多人都發生了新趣味,又來逗她說話了。至於題目,那自然是換了一個新樣,專在她額上的傷疤”。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柳媽是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環境造就人物。祥林嫂的悲劇發生在魯鎮,也正是“魯鎮文化”造就了愚昧的魯鎮人們,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是魯鎮人們茶餘飯後無聊時的談資。在所有的人眼中,“額上的傷疤”是她改嫁背棄封建道德的恥辱標記,她害怕人們提起,但是人們偏偏還要在她的傷口上添把鹽,讓她永遠銘記痛苦。她由逢人訴若變為沉默無語,祥林嫂始終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一絲溫情、一點安慰。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手持禮教的刀劍直指善良、孤獨的祥林嫂,直至將她逼近地獄的大門,正如許壽裳說:“《祝福》之慘,不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祥林嫂的悲劇是“魯鎮文化”的悲劇,是社會的大悲哀。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草芥一樣的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洞燭了封建社會的虛假道德,魯迅正是透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抨擊。

  篇二: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

  自從歷史踏入了男權社會,女性常常是溫柔、善良、賢慧、膽小、軟弱的代名詞,魯鎮的女人們就大多具備這樣的特點。

  在平常的日子裡,魯鎮的女人大多不停地忙碌著;而在準備福禮之時,她們殺雞、宰鵝、買豬肉……更是忙作一團。她們非常容易滿足,只要能感謝神靈與祖宗的庇佑,只要能祈得來年的平安與幸福,她們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雖然她們只有忙碌的份兒,而沒有參拜的資格!

  歷來的三從四德是女人們必須遵從的,這在她們身上全都化作了溫柔賢慧等諸多的“美德”。《祝福》中的四嬸大約就是這樣一個代表。她非常善解人意,丈夫魯四老爺的每一次皺眉,都會成為她“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他的告誡──祭祀時不可讓祥林嫂沾手──也便成了她的行事準則。對外人,四嬸還頗有些同情心,比如面對第二次守寡再度來求職的祥林嫂,雖然“起初還躊躕”,可“待到聽完她自己的話”,“眼圈”竟“有些紅了”,並最終收下了她。當然,四嬸的同情心並非沒有限度,它是以祥林嫂的勤快能幹作為前提條件的,一旦前提條件不成立,祥林嫂自然還是要被掃地出門的。

  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魯鎮的其他女人們。當喪子的祥林嫂聲淚俱下地講述著撕心裂肺的“阿毛的故事”時,男人“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而“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另有一些老女人,因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地去了,一面還紛紛地評論著。”這些“慈悲”的女人們充分利用她們的片刻閒暇,“特意”尋來,不斷地撕揭著祥林嫂痛苦的瘡疤,在“獵奇”之後,不斷地享受著發自內心的“滿足”。這群女人有一種奇特的功能,她們極會營造快樂,她們甚至能將祥林嫂的悲哀“咀嚼賞鑑”成為她們空虛生活中的無窮的樂趣!

  如果硬要給這個無聊冷漠的人群找一個典型的話,那麼柳媽應該“當仁不讓”。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為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絲毫不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富有同情心。對祥林嫂的再嫁,柳媽很不以為然,認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在她眼裡,生命和貞節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相提並論。她還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揚開去,供他人談笑賞玩。最後,還是這個柳媽,以她的“陰司”故事,把祥林嫂推向了恐怖的深淵,在談笑之間,這個“善女人”掐滅了祥林嫂最後一線生存的希望,斬斷了她最後一絲生機。

  在這個群體當中還有一個可以滿天飛的特殊人物──衛婆子。這是一個乖巧伶俐、能言善辯的老女人,無論什麼樣的場合與情況,她都能從容應對。靠了這種“本領”,她在豪門與窮人之間八面玲瓏地穿梭著,一切可以賺錢的機會從來不會在她手裡走脫。小說中的衛老婆子分明就是一個見風使舵、惟利是圖的人精。對祥林嫂,她時而利用,時而出賣,吃人不吐骨頭,絲毫不顧及鄉里鄉情。

  祥林嫂本不是魯鎮人,但魯鎮卻與她的命運密切相聯。魯鎮,並非她厄運的開始之處,那是她躲避厄運的理想之地!不料卻成了她悲劇人生終結的地方。她曾經希望魯鎮能有她一處容身之地,可是縱然她捐了門檻,等待她的依然是無家可歸;她曾經試圖改變命運,卻始終徘徊在生命的懸崖峭壁,到最後,衰老、膽怯的她麻木地等待著周遭的眾人一同將自己推入深淵。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司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可以說,這是一箇舊時代的理想化婦女形象,但是最終卻被徹底毀滅。若論這一悲劇的製造者,魯四老爺之流的封建衛道士自然是脫不了干係的。那麼,魯鎮的那群女人們扮演的又是怎樣的角色呢?四嬸的呵斥,柳媽的說鬼,衛老婆子的出賣,老女人們的獵奇與滿足,構成了祥林嫂精神生活的支架,也填滿了她精神世界的所有空間。她們,並沒有合謀要害死祥林嫂,她們是不約而同地合力從人間趕走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了,死得無聲無息,並且很快就被祝福聲淹沒。魯鎮人不會去思考責任在誰,因為她天生就是一個“謬種”。魯鎮的女人們不會記起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功勳”,因為從來都沒有人意識到她們曾經起過的“作用”。她們一如既往地遵循著三從四德,因為她們比祥林嫂幸運得多,她們還有家,還有父親或者丈夫或者兒子可以遵從,她們只記得祖傳的法則: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她們還知道:生為節婦,斯亦人倫之美事。她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她們自己也會成為“祥林嫂”。

  魯鎮的女人們並非魯鎮所獨有,她們是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代表,封建思想吞噬“祥林嫂”的時候,她們是幫兇,殊不知,她們也在被吞噬!她們自己全都是“祥林嫂”!全都是受害人!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她們是一群惡人,那不符合歷史的真實。與其說她們是冷酷無情的,倒不如說她們全都是因為愚昧無知,因為她們同樣是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人!

【魯迅祝福中的魯鎮有什麼特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