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

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

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

  得寸進尺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 指貪心不滿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比喻貪得無厭。與變本加厲意思有所差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滿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處】: 《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舉例造句】: 法國得寸進尺,五年以後吞併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拼音程式碼】: dcjc

  【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接二連三

  【反義詞】: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得償所願

  【歇後語】: 有了饅頭想肉吃;侵略者的邏輯

  【燈謎】: 九十分;加倍獲利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貪心

  【英文】: be insatiable

  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其中秦國最強大,並圖謀統一天下。

  秦昭王準備越過韓、魏兩國打齊國。

  但策士范雎說:“現在齊國勢力還算是強大,但離秦國很遠。

  即使打勝了,也必須越過韓、魏兩國才能到達,很難守住。

  "所以不如慢慢向外拓展,這樣所得的每一寸一尺土地,都 將穩穩當當地為秦國所擁有,這樣就能逐漸統一天下了。”

  秦昭王便採用了這個策略,果然在許多戰役中取得勝利。

【得寸進尺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