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空氣的成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識目標:

  1、掌握空氣的成分及體積分數,加深對純淨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掌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和方法等,學會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進而測定其含量的方法

  3、瞭解原始大氣的成分及空氣的發現史。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進行定量實驗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空氣成分的探究,瞭解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觀察銅絲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從中獲取資訊,並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

  2、培養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學習興趣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的組成測定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閱讀了解法

  難點: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

  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問題探究來設計教學,始終貫穿“設定主題──分析思考──實驗探究──總結交流”的教學流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媒體教師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酒精燈、注射器、玻璃管(內有銅絲)、火柴

  教學過程:

  一、揭示目標:

  透過課前製作好的投影展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裡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二、匯入新課:

  用謎語引入本節主題:有一種物質你摸不到、看不著、也抓不住,但是我們卻時刻離不開它。請問這種物質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學習本節的興趣

  三、自學指導:5分鐘

  同學們屏住呼吸30秒,談談你的感受。

  【提出問題】:空氣總是在我們身邊

  ① 你瞭解空氣嗎?②你瞭解空氣的成分嗎?③你還想知道空氣的哪些知識?

  請閱讀課本內容,明確本節要解決的問題:

  ① 瞭解原始大氣的成分及演變過程

  ② 瞭解空氣成分的發現史[來

  ③ 掌握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

  ④ 掌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方法等。

  四、展示反饋:15分鐘

  出示空氣質量相關資料,引入臭氧層被破壞的相關知識。

  引導學生分析拉瓦錫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特點、反應原理、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反應中看到的實驗現象。

  觀看多媒體並積極思考問題 (資訊提示:寫出銅、磷、碳、硫、石蠟、鎂在空氣中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小組活動:在學生明白拉瓦錫做氧氣含量實驗原理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本節實驗原理,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小組討論,然後小組間交流,得出正確結論

  【提出問題】 反應物可以選擇哪些物質?反應原理是什麼?師生共同分析本節所用實驗裝置特點。

  【師生共同分析】實驗步驟,對於學生回答不全的地方教師要給予補充。

  資訊提示:

  1. 將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5ml)與裝有25 ml空氣的注射器連線好(共30ml)

  2. 給裝有銅絲的玻璃管進行加熱同時交替緩慢地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

  3. 觀察實驗現象。待氣體體積不再減少時,停止加熱(約5分鐘)

  4. 將氣體全部推到一隻注射器中,冷卻後再讀出注射器內剩餘氣體的體積,則剩餘氣體的總體積還要加上玻璃管的5mL

  【教師指導交流】找不同的小組同學交流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所記錄的實驗資料,引導學生得出正確實驗結論。

  五、點撥昇華:10分鐘

  【反思】為什麼各組減少的氣體體積各不相同?產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

  【創新】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圖及實驗過程

  【能進行知識遷移】我們掌握了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你能不能測出空氣中氮氣的含量?

  【學生談感想】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不斷進行反思的習慣。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不使學生僅僅拘限於課本中的實驗,而是讓學生的思維發散開,讓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從本質上來認識這個實驗。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鐵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鐵的性質是現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非金屬元素氧、氫、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學習了本章內容之後,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將較為完整,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為第八章中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鹼、鹽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本節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A.瞭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

  B.學會鐵製品的一般防鏽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A.透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初步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並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B.透過符合認識規律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透過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並樹立珍惜資源、合理利用資源的觀念。

  B.透過宣化鋼鐵公司的發展史及我國鋼鐵史的學習,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好化學的志向。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2)難點:A.鋼鐵製品鏽蝕條件的探究

  B.學生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及教材處理

  1.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鐵製品已是司空見慣,對鐵的一些物理性質也有所瞭解。因此,對於鐵的物理性質,可採用以生活中常見的鐵製品入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分析、討論、歸納。關於鐵的化學性質,在本章之前已經學過了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鐵與酸的反應,在學習氫氣的實驗室製法時也曾接觸,則可用溫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導,進一步學習。

  2.教材處理及意圖

  (1)課前佈置學生調查宣化鋼鐵公司生產發展情況,鋼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我國的鋼鐵發展史及產量情況等資料的收集。每一組推選一人課堂發言,教師評價總結後轉入鐵的性質學習。這樣處理能使學生自主認識身邊常見物質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瞭解化學與社會、技術的相互聯絡,學會收集處理資訊,同時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鐵的物理性質主要透過討論題的形式完成,教師選取生活中的鋼鐵製品為例,由學生討論各應用了鐵的哪些物理性質。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認識金屬物理性質的一般順序和方法。

  (3)鐵的化學性質採取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鐵跟氧氣的反應時,在學生了解鐵絲在純氧中能夠燃燒但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憶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的實驗,探究鐵鎂兩種金屬跟氧氣反應時的條件的差別,得出鎂比鐵活潑的結論。在學習鐵與酸反應時,由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匯入,學生親自動手做鋅、鐵、銅與酸混合的實驗,探究鋅、鐵、銅的活潑性差異。學習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時,則透過一個新奇的實驗匯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銅溶液,片刻取出,鐵刀變成了銅刀,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奧妙,探究反應的實質。如上的教材處理目的在於使學生透過觀察現象——比較分析——歸納結論——總結規律的過程,獲得主動發現的快感,增強了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設計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