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中考古詩詞鑑賞技法講解

中考古詩詞鑑賞技法講解

中考古詩詞鑑賞實用技法講解

  一、關注詩題

  詩歌標題,往往給我們提供了有用的資訊,顯示或暗示出詩歌的內容或作者主要思想感情。

  例如,看王維的《使至塞上》,從詩題就能瞭解出本詩描寫了作者出使西北邊塞的情景。讀張籍的《秋思》,抓住詩題可有助於我們理解作者在秋天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如唐代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從表面看,寫了一個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見長輩時的緊張與不安心情。如果不分析詩題,鑑賞本詩就很容易出現偏差。但結合詩題分析,實際上“近試”是指臨近進士考試之時。詩人通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個考生在面臨關係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把它比作新嫁娘等待見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幫自己過關的心情,顯得貼切生動,委婉含蓄。

  二、注意詩序

  許多古詩詞前面常有“序”,有的交代創作年代,有的交代創作背景,有的交代創作緣由,有的交代創作經過,有的為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至關重要。

  例如,蘇軾《水調歌頭》小序雲:“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小序交代了寫詞的過程: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作了這首《水調歌頭》。“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有深微的提示。

  三,審讀註釋

  在中考縝密的試題設計裡,絕不會提供無用的資訊資料,所以試題裡的另一資訊——“註釋”不可忽視,它能幫助我們讀通詩句,理解作品思想內容。註釋包括了特定的時代背景、所用典故、難懂的字詞以及古人名、官名、地名、物名等。註釋雖短,卻是命題者給我們的暗示。如介紹作者,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如介紹寫作背景,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暗示作者寫本詩時的心情、目的,據此可推知其感情基調;如介紹相關詩句,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因此,我們一定要仔細審讀註釋,聯絡文字,針對問題,正確作答。

  例如,2008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詩歌鑑賞題李白的《秋登宣城》

  江城 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3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注]①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齊傑出詩人。謝朓北樓,即謝胱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是宣城的登覽勝地。這首詩作於天寶十三年(754),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蕩。②這裡的“江城”,泛指水邊的城。③“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兩水夾明鏡”,是指兩水繞城,水如明鏡。

  (1)這首詩中,最能體現秋天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

  (2)“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最能體現江城的美,請說說這兩句詩好在何處。

  (3)聯絡學過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說說尾聯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題目中的註釋①可以看出本詩寫作的背景,由謝朓、謝朓北樓的簡介和“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蕩”可以順利地解答第三道題目,推知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與寂寞之情。詩人找不到出路卻無人理解,只得寄情山水、緬懷古人。註釋②⑧對江城、兩水的解釋,尤其是註釋中的“水如明鏡”,為我們說出第二題中的“兩句詩好在何處”撥開了雲霧、指點了迷津。

  四、尋覓“意象”

  古詩詞中,作者用一些事物表達主題思想、情感,這些事物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被稱為詩歌的意象。詩詞中常用的意象有:用冰雪晶瑩喻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用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來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用流水、春雨、鷓鴣鳥等抒愁寫恨:用月、長亭、鴻雁等引發思鄉懷親之情:用折柳、曉風等表傷別;用紅豆等寄託時光不再歲月無常的情懷:用梅花代表傲霜鬥雪、不怕打擊、不怕挫折的形象:用菊花、松柏象徵堅貞高潔的品質:用蓮表達不同流合汙的節操:用蟬喻高沽品行:用梧桐、子規(杜鵑鳥)等象徵淒涼悲傷……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

  五、品味意境

  意象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後,就形成了詩歌的意境。品味意境,往往得感知意象,意境往往透過意蒙來表現出來。

  例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顯然,此處的意境主要是透過涼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現出來的。

  透過意象的象徵意義,意境的指向意義,能深入地理解詩歌內容,能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與意圖。

  六、體味詩眼

  “詩眼”就是詩詞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煉主題、揭示主旨和藝術內蘊、表現詩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為解讀詩詞的鑰匙。

  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口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心遠”把全詩的“退隱後,超脫塵世的心境”這個主旨非常明朗化了。再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倍思親”,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中的“最愛”,都是“詩眼”,這對理解作者的情感大有裨益。

  七、瞭解常用典故

  佔詩詞常用典故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高山流水”、“乘風破浪”等。

  例如,“樓蘭”,《漢書》記載:樓蘭國土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再如“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閒雅的情致。

【中考古詩詞鑑賞技法講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