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一

  一、緒論

  經過在幼兒園兩週的保育實習,對幼兒園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不再僅僅侷限於書本的理性認識。

  當今多數的幼兒園,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兒的場所。幼兒園本應是孩子的樂園,但是引導幼兒個性的發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體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頗受各個幼兒園的歡迎。面對漸漸被抹殺掉的幼兒個性,我對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進行了研究。

  對本研究,我採用查閱文獻資料及調查訪談的方法。

  二、本論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集體教育為主,但是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比如:過於注重活動的形式,缺乏過程與目標意識;只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難以提升幼兒真正的興趣;只關注幼兒動手的能力,而忽視幼兒思維的參與;處理不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影響幼兒主體的發展。

  50年代,前蘇聯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學前教學”這一概念引入幼兒園,形成了以作業為基本組織形式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模式。教學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義為“發展兒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統的基本知識武裝他們,按《幼兒園教育大綱》所規定的範圍培養他們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統、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過程”。這是一種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做接受由教師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這種接受面廣、效率高的集體教學,就被視為傳授這種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捷徑”。隨著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熟悉到: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過程。由於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與經驗的影響,同樣的事物與現象對於不同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意義。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承認和尊重幼兒學習中的個體差異。80年代以來,人們對個別差異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能力大小、強弱的差異及個性差異,發展為發展速度、認知結構特點的差異。這使人們熟悉到,要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就必須使教學內容、進度和方式方法,適合每一個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水平、進度和特點。這種新的教學觀、個別差異觀,幫助我們熟悉到了集體教學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發揮的侷限性。集體教學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以同樣方式與速度學習同樣內容的組織形式。在集體教學中,教師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學習的需要,因而不利於每個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揮。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教學之引入幼兒園,曾經發揮過進步作用。“作業教學的引入幼兒園,對培養兒童有組織的行為、發展他們的熟悉活動、教他們學會遵從成人的指示,從而做好兒童的入學預備,的確起過良好影響,作業教學在歷史上的這一進步作用是應予以肯定的。今天我們不能因其侷限性,而全盤否定其存在價值。尤其是我國的幼兒教師大多有著比較豐富的集體教學經驗,讓她們用其他教學形式來完全代替集體教學,是短時期內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集體教學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在認清其侷限性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其優越性,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保育實習期間,有這樣的三個“問題兒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為靠近他們,我才真正感受到現在幼兒園體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鑰匙是打不開所有兒童的心門的。

  樂樂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小夥伴們不喜歡和她玩,老師也放任自由。於是,她乘上手工課的時候自己偷偷躲在頂樓玩娃娃家。對於這樣的特殊兒童,作為教師,應該多給予關心,滿足她對愛的需求。

  銳銳因為過於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時顯得孤僻,冷漠。老師們給他的評價是“與老師鬥智鬥勇的壞孩子”。有一次,保育員給小朋友們梳頭的時候,木梳掉在地上。經過的幼兒沒有一個意識到,只有銳銳經過的時候順手撿了起來。當時,我就覺得其實他的本質並不壞,偷玩具的行為只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障礙,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另外,我發現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獨銳銳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媽媽。所以,小孩子的心理發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環境影響的。可是又有誰真正地去了解過他的成長了呢?

  浩然因為沒有良好的午睡的習慣,幾乎天天要被老師批評。這天他被罰不準起床,我走過去問他:“你為什麼今天又沒有睡覺?”他告訴我,他睡不著。我就告訴他,那麼從明天開始把眼睛閉起來假裝睡。他答應了我。第二天果然見效,他不僅沒有被老師批評,而且真的睡著了。由此我感慨,幼兒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並且,集體午睡這樣的規定,也是不夠人性化的。

  幼兒園一個班級平均有三十個孩子,兩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可是在平時又有多少幼兒是真正被關心的呢?有多少幼兒的心理是真正被瞭解過的呢?我所耳聞的是老師聲嘶力竭的指令聲。“殺雞儆猴”也成了幼兒園教師普遍採取的措施,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呢?幼兒的天性就這樣一點一點葬送在集體化的教育中。我們不是生產的流水線,所締造的不是統一規格的靈魂。

  因為看了一部叫《小人國》的紀錄片,我對“巴學園”這個名詞產生興趣。

  一本名叫《窗邊的小豆豆》的書在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譯成中文,那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譯本,但是有幸讀到過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驚喜和感動——居然有那樣一座由六節車廂組成的“巴學園”,學生們每天帶著“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飯菜當做午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心情自由選擇要上的課程,還有跳著校長髮明的韻律操,晚上在學校禮堂裡露營,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小豆豆啊!多年後,重新被引進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覺地爬到了暢銷書榜的前列,並且兩年來一直旺銷,至今勢頭不減。這個日本小女孩的成長故事不僅再次緊緊抓住了中國孩子們的眼睛,也俘獲著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國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認,早在我們當孩子的80年代,減負的論調就已經多有談及了,快三十年過去了,減負的後果還是應了人們當時的一句玩笑話——“減負之後,還是正”,我們的下一代還是沒有能輕鬆快樂地成長起來。所以,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真想在現實的“巴學園”裡學習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樣的校長。這本講述黑柳徹子童年真實經歷的作品對於今天的教育體制與環境下的孩子來說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嚮往,他們熱切地關注著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送我去這樣的學校?孩子們也許無法理解,其實學校本身沒有什麼神奇之處(除了校舍是由六節車廂組成的這一點),創造奇蹟的是小林校長和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的父母們。他們抱持著最為真摯和寬容的心,成為孩子們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為孩子們點亮前行中光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窗邊的小豆豆》再次被引進出版正是在召喚一種“兒童本位”教育精神的迴歸,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自我成長,而非一種在長輩規劃下的“被成長”。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做那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繪的場景一樣:所有的孩子們生來就該在一大片麥地裡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耍……但是,當他們一不小心,當他們終於要“沒辦法小心地”臨近懸崖邊緣、面臨某種掉落下去的危險——“我”就願是麥田裡永恆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攔住他們。

  如果說《窗邊的小豆豆》在召喚著一種“兒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迴歸,那麼手頭這本剛剛出版的《我親愛的甜橙樹》則是在宣揚著一種“童心迴歸”的互動理念,當孩子們在麥地中奔跑玩耍,作為家長的你,不要孤獨地做個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中年人,此時讓童心得以迴歸,盡情地參與到他們的奔跑和玩耍中來,讓他們真心覺得你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是他們的夥伴。就像書中的那棵總是傾聽主人公澤澤說話的甜橙樹,和那個把澤澤當做朋友一樣的葡萄牙人,在他們的心中,澤澤並非是滿腦子惡作劇的壞孩子,他內心生長著最難能可貴的`善良的種子——因為聖誕節受不了爸爸失業後的悲涼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為了給爸爸買一包香菸使爸爸高興起來;班主任長得不美,別的老師有花收,而她沒有,澤澤沒有錢就從花店偷花送給老師;澤澤還喜歡逃課,常和一個賣藝人一起賣唱,只為每次能夠從藝人那裡得到一張歌譜,送給愛護他的姐姐……在艱難的生活面前,甜橙樹和葡萄牙人成了澤澤生命中守望相助的夥伴,他們沒有給予澤澤什麼實際的物質的支援,但足以讓在澤澤快樂地忘卻生活的艱辛,因為他們給予澤澤的是一種可貴的交流、一種傾訴,一份能夠忘卻孤獨的友情,這比優越的生活更讓這個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知道了為什麼當小說寫到甜橙樹被砍伐、葡萄牙人死於車禍時,所有讀到這裡的人會痛哭流涕,他們是為死者而哭,更是為活著的人而哭——為澤澤而哭,他們離開後,還會不會有人這樣溫柔地對待這個可愛的男孩呢?與他一起聊心事,帶著他去兜風,在他生病時,為他送來溫暖……這個故事在作者若澤·毛羅·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醞釀了整整42年,最後用12天的時間寫成。與黑柳徹子一樣,這個故事有著作者童年的印記,這既是獻給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也是時過境遷後,一封寫給每個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書信,它以孩子的視角帶著每一個成年人回味著逝去童年的陣痛、憂傷,還有甜蜜,也許你是幸運的,曾有一棵樹、有一個人走進你童年的歲月,將這些陣痛得以過濾,憂傷得以撫平,甜蜜得以分享,實現一種真正完美的成長!如果你已為人父、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讀到這個故事,不妨從今天開始,讓童心重新迴歸到你的心裡,和孩子一起成!

  無論是小豆豆還是澤澤,無論是巴學園還是甜橙樹,兩部來自不同地域、風格決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講述中向我們每個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傳達著這樣的資訊:無論何時,在內心的深處,我們都要留下那麼一點溫柔的空間,讓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躍兒創辦的巴學園受的是黑柳徹子的影響,提出“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簡短的話,卻道出一番真理。我們的幼兒園應該去適應兒童,並且是適應每一個兒童。幼兒園應該實行小班制教育,幼兒多則不易被重視。巴學園式的教育,是開放式的教育,雖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師可以完全撒手。教師應該隱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夠的時間,和每一個幼兒交流。面對問題兒童,也要現實出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質,再去評價幼兒的行為。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遊戲,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自然性等特點,在遊戲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遊戲同時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具有促進發展的功能。所以,教師要尊重幼兒在日常生活環節中的自發遊戲,尊重幼兒的自發探索過程。《綱要》中指出,孩子是透過遊戲及其一日活動來學習的,尤其是遊戲活動,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具有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價值。同時,很多幼兒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孩子的創造力並不是透過集體活動教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並在一次次的個性化創新活動中獲得鞏固和發展,成為穩定的品質。其實,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動細節中發現幼兒創新思維的火花。這時,教師所要做的是積極的關注和採取適當的態度呵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行為,而不是採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傾聽孩子的聲音,有時候,孩子的很多行為並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樣能讓人直接看出其探索過程。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是不計後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壞性。這時,我們就不能僅僅從孩子的行為表面直接作出判斷,而應該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和思考過程,有助於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引導孩子的思考。《綱要》中指出,教師的角色定位不但應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還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所以,教師不但自身要關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過程,善於從細節中正確把握教育契機。同時,還要幫助孩子在每一個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細節,學會在過程中思考,從而發揮教育的最大價值。

  孩子個性發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礎上展開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現中我們才能把握孩子多種發展的可能性,使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而孩子的天性更多體現在一個個生活細節和各種自發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幼兒生活過程,關注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除了幼兒園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長的傳統思想也應該解放。我想,即便現在創辦了許多所巴學園式的幼兒園,硬體軟體條件都很充沛,有許多家長還是不願意選擇這種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許多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時候把手和衣服弄髒。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學前教育,我們就有義務把這種巴學園的思想廣泛傳播,讓大眾對其瞭解、接受。堅持以下理念:

  一 以幼兒為本,注重幼兒個性培養。

  二 營造和諧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三 創新活動,拓展個性教育的空間。

  四 發展特長展示個性風采。

  五 開展個性化教育,最佳化發展幼兒個性。

  六在民主、和諧、自由的寬鬆環境裡,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三、結論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幼兒園是一個提供各種各樣鞋的場所,而不是一個託管所。提倡巴學園式的個性化教育是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保證。不要讓傳統的集體化教育禁錮了幼兒的思維。包括幼兒人格品德的發展,也與個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被關注。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二

  目錄

  第一節:培養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6頁

  第二節:注意區域角和牆面的佈置……………………7頁

  第三節:給幼兒一個表演英語的舞臺…………………8頁

  第四節: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供給幼兒更多的語言環境..8頁

  第五節:在無形中創造學習英語的條件………………9頁

  第二章:教室外創設環境的佈置…………………………9頁

  第三章:教室內創設環境的佈置…………………………10頁 參考文獻……………………………………………………13頁 第一章:走廊的環境佈置及材料的投放…………………6頁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育環境的創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日益強烈,所以現如今我們提倡從小就學習英語。

  在幼兒學習英語時,由於是換了另一種語言環境,幼兒不僅難以接受,還會產生厭學的心裡,所以這個時期我們對英語學習英語的環境創設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首先創設一個只屬於英語的課堂,在幼兒園裡建立一個這樣的教室,一個只上英語課的教室,幼兒園裡的每一個班級的英語課都要到這裡來上,在這樣一個教室裡,所有的文字都應該是英文,所有的語言都應該是英語,在這個教室裡還應該配備一些現代化教學設施來滿足教師在上英語課時的需求,從而讓幼兒掌握和了解更多有關英語方面的知識。在多種情境的創設下,使幼兒從最開始的不喜歡講英語到喜歡講英語,從不主動開口說英語到主動開口說英語,另外,幼兒只在英語課上短短的那幾十分鐘內所講的英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注重課外英語語言的環境創設,讓幼兒每天接受的語言除了英語還是英語,要讓幼兒逐漸的明白,英語不只是一門課程,更重要的是一種語言的交際工具。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兒童發展的條件,兒童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成長變化。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走廊的壞境佈置及材料的投放。

  走廊是幼兒園裡比較顯眼的地方,也是幼兒去教室的必經之路,所以,走廊也是環境創設最好的地方,讓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感覺

【學前教育自考畢業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