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江蘇高考下水作文

江蘇高考下水作文

江蘇高考下水作文

  我到過江蘇的一些地方,如果把江蘇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片的話,你會發現,從南到北,綠色愈來愈濃烈,在蘇南,車廂裡的你向兩側看吧,一座樓接著一座樓,一個村接著一個村,一個開發區接著一個開發區,少見了成片的農田,不見了成片的綠色。蘇中的綠色多了些,而蘇北,那可確實是綠色的天地了。這裡的人煙似乎少了許多,許多地方不見什麼農舍,撲進你的視野的,是菜花,是麥浪,是意楊,綠成了一片片,綠得快頂上了天,天和水也映得更綠更藍,真是綠色的天地,金黃菜花的點綴則更添加了一份富麗,堪稱“生機勃勃,賞心悅目”。但是,說到經濟的發展,毋庸諱言的是,只怕暫時還沒有與綠色的程度成正比。

  再放大一點視野,到那高山密林地,偶見一竹屋茅舍,炊煙升起,燒的是秸稈樹枝,“碳排量”極低,百姓所過的無疑是“綠色生活”,但他們的狀況到底怎樣?縮小視野,我所住新街口地區,高樓林立,綠色偶有立足之地,但這裡是全國乃至於全世界聞名的商業中心,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看來也喜愛這裡,最近先生的銅像又回到新街口廣場了。銅像無知,憑人擺佈,但起碼可以說明的是:極少綠色,沒有褻瀆中山先生!

  有人會說,發達國家不也是綠色家園嗎?誠然。我未去過歐、美,但去過澳、新,那裡的確是綠色連天,更妙的是,無際草地上的天空,時有彩虹,一日幾現,而我們這裡,彩虹已難得一見。那裡的生態真是好極了。但這一切又不難理解:他們人少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是我們的幾十分之一啊,如果人口密度相似,恐怕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綠地了,非變草地為糧田和居住區不可!

  我並非是反對綠色生活或反對“人與自然和諧”,而是說,不要僅是強調綠色而忽視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首先,發展有時候會毀掉一些綠色,這避免不了,綠色該讓步就得讓一點步。第二,綠色自身也該求發展,要科學地保綠色,換綠色,或雖然少了一點綠色卻提升綠色的質量,綠色不能自視為自然的寵兒一成不變,據說,蘇北的意楊也是引進的樹種,這就是“發展”。第三,要堅決反對“偽綠色”,我的確看到過一座筆立的山峰充滿濃綠,但風兒吹過,不見枝葉搖動,原來那綠色是潑澆上去的。食品等方面更要謹防假“綠色”之名,行害人之實。總之,科學發展第一,悠悠萬事,發展為大,綠色的問題應包含在發展的問題之內。有些西方人士就是要逼著你發展中國家把“碳排量”降到什麼程度,實際上就是要限制你的發展,慶幸的是,我們已有警惕。

  行進在蘇北的高速公路上,有時會想,這路上車流似不甚多,佔用土地建高速,是否值得。但又一想,“要致富,先修路”,少掉一點綠色,建四通八達之路,恰恰是為了大發展。蘇北前途無量。把江蘇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片,我不是蘇北人,也不是蘇南人,而是蘇中人,不偏不倚。我祝福江蘇南、中、北各地。

  得分:70分(滿分)

  評語:文章從反向立意,以生態與發展的關係來論“綠色生活”,有戰略眼光,切中了問題的要害。用具體的感受、感慨,“牽引”著沉思與焦慮,把人帶入作者的思路之中,自是高明。生態與發展的兩難選擇,文章偏向於“發展”,但是又力求“中庸”。若為高考作文,翹楚無疑。

  綠色生活

  70年代

  王奎禮(金陵中學語文老師,1977年參加高考,考入揚州師範學院)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全國人民幾乎都得實惠了。電視,黑白換彩色的了;溝通,寫信換電郵了;通話,大哥大換3G了。可是,三十年的教育改革,學生得的實惠卻少得可憐。書包,依然那麼重,甚至更重;試卷,依然那麼多,甚至更多;題目,依然那麼難,甚至更難。學生依然像他們的父輩做學生時那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不禁要問: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才能擁有綠色的學生生活呢?

  所謂“綠色的學生生活”,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生活,就是有利於學生成才的生活,就是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有利於我們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生活。這樣的.學生生活,它不應該只是從小就揹負著父輩們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穿梭於各種輔導班之間,不應該只是接受圍繞考試而進行的模式化的應試教育,不應該只是做著各種試卷最後憑著一份試卷定終身,因為這樣的生活,很難培養出身心俱佳的一代新人,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很難培養出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斗。“綠色的學生生活”,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應該顧及學生多樣的發展需求,應該給予學生寬鬆的成長空間。它應該是活潑愉快的,豐富多彩的,生機勃勃的,一句話,應該是“綠色”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老師和學生從起始年級開始就在琢磨著升學考試的那份試卷,為著未來的那份試卷苦苦琢磨,孜孜以求。漸漸地,學生的稜角沒了,銳氣沒了,靈氣也沒了。都說學生是民族的未來,那麼,請還他們以“綠色的學生生活”吧!

  人們都說美國等西方國家先進,都羨慕他們的繁榮發達,可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研究學習人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學生作文《江蘇高考下水作文》。近年來,雖然也有些仁人志士引進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可是,這些新的東西一走進中華大地就好像水土不服,很快具有了“中國特色”。前些年轟轟烈烈地搞了一陣子的“素質教育”,最後不了了之;近年來,又在推行新課程標準。真希望新課程標準千萬不要換湯不換藥,真希望它能真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還孩子以“綠色的學生生活”,還學生以自由發展的綠色空間,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我們的孩子真的是太苦了!君不見有的學生因學習時間太長眼鏡度數在“與日俱增”?君不見有的學生因心理障礙而抑鬱自閉?君不見有的學生因壓力太大而早早結束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當然,還學生綠色的學習生活絕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它應該是整個社會的事,整個國家的事。我們的國人應該明白:不是每個孩子透過努力將來都可以獲諾貝爾獎的,社會也不僅僅只需要獲諾貝爾獎的人。人才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千萬不要用一個模子去要求和培養我們千變萬化的孩子。

  總之,作為一個半百之人,我真的迫切地期盼我們學生的生活能早日少一點“灰色”,多一點“綠色”,我真的迫切地期盼我們的教育也像GDP那樣飛速發展起來,我真的迫切期望我們的孩子裡面將來既有青青小草般的雷鋒式普通戰士,也有參天大樹般的愛因斯坦式的大方之家。偉大的民族應該誕生偉大的人物的。

  得分:67分

  評語:把“綠色生活”加上了“學生”的限定,成為“生態式”教育的思考,是使這個有些空泛的題目具體化的好辦法。落實到學生生活上,作者就藉著“綠色”這個話題展開了。說得都正確,但是似未切中問題癥結。

  綠色生活

  80年代

  王新民 江蘇省通州高階中學(1982年參加高考,考入南通師範學院)

  說不清有哪一種情懷牽掣,也道不明有哪一份感悟啟引,只要提及“綠”,我便興奮不已。綠色的葉,綠色的茶,綠色的原野……是的,綠色的世界裡盛放著詩意的花朵。

  常常,我會為綠痴迷:在爬上青藤的窗下入眠,睡夢來得沉實,甜美;在充盈翠綠的宴席,口胃變得芬芳,清亮……不止於此,這個年段的我,總是覺得,人的心靈更是不能缺少綠意。

  親愛的同學,在高三這樣一個特別的季節,你們的心情還好嗎?焦慮,煩躁,低沉,偏執……每當你們的這些表情進入了我的視野,我內心的陽光自然也會失去亮度、暖度。

  我還要期冀即將步入高三的同學,能夠更好地關心自己,讓心靈永遠棲息於綠色之中。

  對於高三,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目標。目標是一盞明燈,它能夠照淡心海的迷茫,照亮人生的希望。但是,膨脹的目標又如烈日當空,讓行者唇焦口燥,行旅艱難。其實,選擇清華、北大與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以及專業相當。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如山的壓力,如海的作業,你並不堅實的雙肩也許難堪其負,焦慮,煩躁接踵而至。這時的你可以考慮:自我減負,尋覓捷徑。甚至,你還可突發奇想: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還有,你是否過於在乎考試的結果?其實,想想“花朵的終點是凋謝,道路的終點是絕境”,我們便有理由認為,“到達並不那麼重要,終點並不那麼美好”。要緊的是,我們能夠“安於途中”,因為,“釣勝於魚”。

  高三學年,師長對我們的期冀一定勝於以往。他們的嘮叨,甚或責備,可能成為我們的煩惱。如果我們能夠將它們視作飢渴之際的蘋果,寒冷之時的棉衣,那麼,生活就會開放詩意的花朵,與師長的隔閡、矛盾止息於斯,學習便又其樂融融。哲人有言,雨後的青山是淚水洗過的良心。高考衝刺,其間的競爭難以名狀,那份緊張甚至殘酷可以想見。但是,這種現實不能成為斫損同學友誼的憑證,我們應該贈予對手更多的鮮花和掌聲。如果我們是盲人,更要學會點亮燈盞,不是為了別人,恰是為了自己。融和的人際關係,遠離了物質,遁逝了紅塵,它籲求我們固守安靜的內心:根系靜默,枝柯才不會招搖;自身的簡單才能獲致豐富。

  經歷了這些以至其他方面的必要努力,我想,一定能夠生活在綠色的春天!

  得分:60分

  評語:心靈的綠意,自然也是“綠色生活”的題中之意。作者從抒情切入,對高三同學的生活與情感作勵志與心靈雞湯式的指點,可融入真情實感。但是,較少深入心靈的發現,抒情就顯得浮而不切。

【江蘇高考下水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