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精選17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己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2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己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

  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來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元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己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援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3

  暑假兩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幼兒教育》這本書。雖說《幼兒教育》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教育研究專輯”、真誠的“教育經驗”、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和優秀的“點題徵文”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其中的“教育經驗”一欄,最值得我學習,對於一個沒幾年幼教經驗的我來說,其實很需要從書中或老一輩那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經驗,從而充實自己,不斷使自己進步、成熟,在《幼兒教育》這一本雜誌中可

  以尋求到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狀態和教育整合方法。

  讀了其中一篇《分享閱讀理論與實踐專欄——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一文中,得知語言的學習是從傾聽開始的,傾聽是幼兒獲得的第一種語言技能。傾聽能力是後天習得的,它與表達能力不同的是,書面表達能力形成於文字,口頭表達和交流能力形成於聲音。對於幼兒的傾聽意識薄弱或傾聽不強有幾個方面: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侷限、從提問導向的教學觀的影響以及錯誤的評價。在閱讀活動中可以透過三個階段:

  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1、常規活動是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基礎。

  2、閱讀活動的匯入時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開端。

  3、閱讀活動的開展時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關鍵。豐富的口頭表達、交流機會貫穿閱讀活動的始終,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充分的利用這些機會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如教師在閱讀前給幼兒提出傾聽任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關鍵時候停下來讓幼兒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能讓幼兒積極地對其傾聽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解碼和表達、幼兒在回答問題之後,教師應及時反饋,以有效吸引幼兒傾聽。教師要善於總結、提升幼兒的回答。

  4、閱讀活動後對幼兒傾聽情況的評價必不可少。在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往往注意表揚那些善於發言、回答問題的幼兒,這樣就可能讓幼兒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即“只有回答問題才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

  為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對幼兒傾聽情況的評價,這樣有利於幼兒從內心產生傾聽的動力,養成傾聽的習慣。一旦幼兒真正把傾聽當成一種樂趣、視作一種享受,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比所有的閱讀指導都來得快捷、來得有效!從中讓教師深刻體會、關注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重要性,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具備這樣的意識。在以後的研討中,我們將繼續提高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有效性的教育行為,同時,我們也將對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觀察後的回應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使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幼兒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兩者的相互關係,促進幼兒既發揮主體性又積累閱讀經驗是今後研究的方向。

  《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希望大家有時間都來看看這本書。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4

  果果,是個害羞靦腆但又非常愛笑的小姑娘。像她這般個性的孩子,很容易被淹沒在孩子們中間。但我確實非常喜歡她的笑容,任何時候都是笑臉相迎的。

  六一排節目了,大班不少孩子對《大王叫我來巡山》這首歌曲甚是喜愛,所以,我們便選了這個歌曲來排舞蹈。歌曲是淺顯易懂的,可是動作學起來真是不太容易,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非常瑣碎,手腳一起動的頻率頗高,不少孩子掌握起來都太困難。實在無奈下,只好想著選幾個跳的熟練些的孩子參加這個節目,其他孩子另有節目。想湊個六個人,左挑右選還是少了一個。這時候,我發現了果果,每次練習時雖然動作沒有很到位哦、,但她都會盡自己努力做出來,而且臉上總是帶著甜甜的笑。我想,就她了!於是,熱火朝天地練習起來。

  練習的過程雖然經常出錯,但是,每次跟果果說,哪裡應該如何如何,她總是笑眯眯的接受,練習時努力做到。後來,通知果果媽媽說果果被選上跳《大王叫我來巡山》時,果果媽媽很意外的問我是不是選錯了,果媽知道自己女兒內向靦腆,而且跳舞也不算好,所以很意外。我解釋了果果其實很不錯,有很努力在做,而且看得出來很珍惜這個機會。於是,果媽也很高興的準備起來。

  終於到了上臺的一天,我看著臺上賣力的果果,雖然不是跳的的,但是進步是的。六一的節目就這樣結束了,慢慢地這件事我也遺忘在腦後了。直到有一天,我們大班舉辦了“今夜不回家”的活動,活動中請小朋友自己表演節目,在高舉的小手中我意外的'看到了果果的小手,於是我請了果果,並用相機記錄下了果果的表演。事後發給果媽看時,果媽說自從六一的節目以後,果果明顯自信積極了,以前總是羞羞答答低著頭,現在願意表現了。在果媽不住的謝謝里,我慢慢回憶,好像是這樣,講故事、背兒歌、工作示範,都能看到果果自告奮勇的舉手了。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按排,便會改變一切。其實,果果這樣的孩子有很多,被淹沒的有很多,但是,其實只要我們偶爾的機會,就會激發他們的無窮力量。真的是要儘量關注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給你驚喜!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5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為《幫助孩子長成為“地球公民”——美國斯坦福幼兒園規則教育》。這片文章主要寫了美國加州洛杉磯第六區斯坦福幼兒的規則教育,讓我知道了所謂的規則教育是什麼樣的,並可以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引導幼兒學會遵守現有的規則,是幫助他們成長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這就是規則教育的的大目標。這是一個人性化的教育目標,教育幼兒成為一個社會人。規則教育包含兩個部分,園級規則和班級規則,具有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在大規則的統一下,班級教師根據班級情況制定班級的規則,看上去很普通的規則都具有廣泛的遷移性。

  在這篇文章中還寫到了規則教育的方法,我覺很適合我們教師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兒園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師”被認為是該園規則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對待幼兒的紀律問題的上,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處理方法,方法的步驟是非常的科學合理的,幼兒園配有相應的心理教育老師。

  我們教師日常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幼兒心理學的知識,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重視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們真正教育他們成為一個身心發展健康的人。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6

  面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的還不只是接納這個孩子,更需要深入地瞭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麼方式在和他交流,還有他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規律等都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境和具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還需要幫助他的人給他提供可以學習的情景。讓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對待一條金魚,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魚缸,如何與人一起做一個事情,如何表達自己……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從中學習到怎樣真正地去照顧一條魚,會學會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漬,會學會協助同伴做一個事情,會學會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讀《幼兒教育》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裡行間充滿著溫馨愛與親切。看著故事裡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著看著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裡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7

  吃過午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後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於老師,於老師,笑笑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笑笑便大聲哭了起來,我當時什麼也沒說,只是用關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後輕輕走過去,單腿跪下,伸開雙臂,作出要擁抱她的動作,正哭的傷心的她,見我伸開雙臂,馬上撲到我懷裡,雙手緊緊抱住我的脖子,頭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媽媽,輕輕的拍著她的背,不一會,她不哭了,輕輕地、委屈的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跑,我真的沒有跑……”哦!原來是孩子們冤枉了她啊!

  事情過後,細細回味整個過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很多時候,老師在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語言的力量,同樣也不需要對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馬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時,一個愛的擁抱更是甚過千言萬語,對於孩子來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裡,讓我深刻感受到愛的美麗和偉大,一個深情的擁抱,更是對孩子愛的體現,只有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們的工作中,愛更應是無處不在的,記得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孩子們剛剛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這麼個陌生的環境,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親切感,更是缺少愛的港灣,有的哭鬧著尋找爸爸媽媽,有的躲在牆角,默默的獨自等待,盼著爸爸媽媽的到來,有的拉著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懇求著讓我打電話給他媽媽,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種情緒,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輕輕的將他們擁抱在懷中,剛開始他們在我的懷裡是掙扎的、不安的,可我並沒有因此而讓他們離開我的懷抱,漸漸的他們會靠在我的肩上輕輕的哭泣,此時,我輕輕的拍著他們的背,親切的告訴他們:“寶貝乖,媽媽會來接的,老師會陪你的。”孩子們在我的懷抱中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愛,漸漸的他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師,接受了幼兒園,在我們的懷抱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美麗的夕陽是短暫的,但它卻把最美的一刻獻給的人們,幼兒教師的事業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們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每天我們總是會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教育中快樂成長。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8

  休息時,我讀了《學前教育》這本雜誌,看中了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涵蓋了很多的內容,有教師隨筆,專題研究,優秀課程,還有家長課程等等。雖然這都只是一些書面上的知識,但是多看,多讀,總歸是有好處的。至少理論上的知識增長了不少。

  看了此書之後,更加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的重點又是什麼。它是豐富多彩的,每天的生活都會蘊含著無數的教育內容。真的值得我們去體會,去回味。看完了這本雜誌後,我覺得自己以後要嘗試著去改變一些,不要因為個人的情緒而影響了孩子們。努力做到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心理環境。給與幼兒平等的言語權,促進師幼積極互動,調整角色,積極思考,提高質量。爭做一名學生愛戴的老師。

  花朵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兒離不開雨露的滋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更離不開書籍對我的滋潤。這些專業書籍更像我的"老師"指導著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學前教育》雜誌是我每月必看的雜誌,書中涵蓋了很多的精彩教育內容,例如有教師隨筆,專題研究,優秀課程,每月話題,還有家長課程等等。

  《學前教育》風格樸素,內容實在,裡面的文章雖然短小但卻很精彩,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也很強。它擴大了我的眼界、改變了我原由的傳統育兒觀念、讓我的心靈有了巨大的震撼:原來幼教工作是可以做的那樣多姿多彩、那樣豐富的。讀《學前教育》,就好象跟許多育兒專家、優秀的園領導、老教師娓娓談心。在無聲的環境中,我感覺我的思想在與她們碰撞,心靈在與她們交流,感覺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交流中慢慢地提高,工作熱情在交流中也高漲了許多。從中也讓我對自己更有了自信和對生活充滿了熱情。這本雜誌讓我如獲至寶,捧著她就捨不得放下,慢慢地看,仔細得品位著裡面的小文章,而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反思,最後嘗試去做,把書中的"精華內容"帶入到實際生活中,使得實踐與理論想結合吧!相信有一天自己就會做的更好。

  《學前教育》這個雜誌有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特別關注的是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很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特別是"每月話題"這一塊內容。它會出一個在幼兒園常發生的問題但又不是有很好解決方案的內容,讓廣大的幼教工作者用信件的方式來參與。答案都是各位教師的工作經驗,顯然答案是各種各樣,但都各有千秋。真的是非常值得去關注和去運用的。

  《學前教育》讓老師們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資訊。它也讓我深刻知道幼兒教育不僅是讓幼兒學會在生活面有自理能力和有自己保護意識而已,而是教育工作者還要能堅持讓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互相滲透到教學上去,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還應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不能對每個幼兒用千篇一律的方法進行教育,要會因人施教,引導幼兒的個性健康發展。在面向全體幼兒時,應堅持積極鼓勵,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除了以上的教學內容外,教師也應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只有教師帶動家長,使兩者共同進步,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使孩子們在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學前教育》讓我明白作為一名現代的幼兒教師不僅有生活面的知識還應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一些技能技巧。社會在進步,人的觀念跟隨著社會也在進步、在改變。同樣教育也應進步,跟上社會的節奏。幼兒教師在教育內容中還需具備要有一些相應的能力。例如:

  (1)要會觀察和了解兒童的能力、

  (2)組織兒童教育活動的能力、

  (3)向兒童進行教育的能力、

  (4)語言表達,藝術表達能力、

  (5)思維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6)自己調節,控制能力、

  (7)組織管理、教育評價能力、

  (8)科學研究、自學能力。

  在工作中教師應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在專業技能和業務素養方面,也要學會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最重要還要學會善於總結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讓自己有更好的成長。套園領導的一句話"有反思才有進步",真是太對了。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9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裡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0

  曾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無比感慨地說,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收穫最大,我的成功離不開幼兒教育,有關幼兒教育的隨想。在幼兒園裡我學到了誠實,一樣東西要和別人分享等等,這些都使我受益一生。

  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功成名就,而他的成卻功緣自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初聞詫異,細想想不由得點頭稱是。在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個性,將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幼兒教育對幼兒的終身發展如此重要,作為新時代的幼敦工作者,筆者對此有了新的思考。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寶,家中的小皇帝。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富裕的生活給了他們物質上的享受,卻形成了他們自私的個性,“樂於助人”對他們而言已經很陌生了。我們的教育應該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件非常快樂的事,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幫助他們建立這種正確的思想,幼敦工作者必須深入地瞭解他們,引導他們懂得應該怎麼做。在他們表現良好時,應給予足夠的表揚,讓他們漸漸地明白,幫助別人是件非常快樂的事。

  我是個好孩子,我不能……

  “謹慎”對於一個人來講非常重要。幼兒時期是自控力較差的時期,作為幼教工作者更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在幼兒做錯事時,告訴他(她)“你是個好孩子,你不能做”,幫助他(她)形成正確的意識,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幼教之友《有關幼兒教育的隨想》。在獨處時,自己“我是個好孩子,我不能……”

  惰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在幼兒時期則表現為依賴性。明明自己能夠做的事就是不想做,由父母、老師代做,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自理能力。不是有很多上了大學因無法自理而被迫退學或跳樓的種種讓人無法相信的例子嗎?自理能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培養,讓幼兒學會說“我會”,時常對他們提出一些要求,讓他們自己完成。對完成好的幼兒給予表揚,形成一種爭先的氛圍,提高他們做事的興趣;對做得不好的幼兒要鼓勵,讓他(她)迎頭趕上,不要打消他的積極性。當“我會”這句話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時,相信不會再出現那些意想不到的事了。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一向成績優異或表現良好的人突然做出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或是殺人,或是精神變態,或是什麼恐怖事件,而且情節特別嚴重。這些人大多數為性格孤僻者,他們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少和人交流。這種性格並非天生,一開始只是有些偏內向。在幼兒時期若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她)擁有一個開朗的性格,那麼其一生都非常受益的。幼兒時期,其性格還未定勢,幼兒工作者應瞭解每一位幼兒的個性脾氣,對於較內向的幼兒要更加關心,要讓他們積極參與一些集體活動,鼓勵他們經常和別人交往,克服他們內心的膽怯和懼怕。當他(她)也大膽地向別人發起邀請“我們一起做遊戲”時,得到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欣慰,也是他(她)一生的幸福。

  曾有這樣一個畫面我十分欣賞:一位滿懷愛心的叔叔在小朋友們畫的房子上面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小朋友問他為什麼要有太陽,他說:“因為世界需要陽光和希望。”是呀,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可愛的幼兒不就是祖國的希望嗎!幼兒教育是一項神聖的職業,今天我們放飛的是希望,明天我們將收穫累累碩果。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1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從教多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匪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教養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的破壞,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為了摺紙飛機玩,於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摺紙飛機。可過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後,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援但是這種支援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瞭解和更細緻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援。我們班是早期閱讀實驗班,孩子們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點跟這裡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於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後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2

  最近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門。

  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裡面還有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一、教師與兒童這個世紀的孩子都是在"6+1"的環境中長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部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從小生活在被關心的氣氛中。所以當一個孩子要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總是有很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情緒不穩定哭鬧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體較弱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強烈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隨機應變",最好能擁有像孫悟空般的72變。既然沒有悟空那種能耐,那就只有看書吸收本領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鬧,要是以前我便會跟孩子進行移情情緒,但是如果移情還是不管用時便只是用放任的態度處理,讓他一個人冷靜會。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正確引導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重要。老師首先要對這個情緒進行識別,深入的瞭解觀察這個情緒產生的原因,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

  首先鼓勵幼兒將事情表達出來,一般我們常見的有移情情緒的方法,其實讓幼兒宣洩情緒也很重要,讓幼兒用活動來發洩不愉快的情緒,如讓他去踢球、跑步、跳躍、大聲吼叫等,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經常問幼兒不愉快的事情。到了4-7歲的幼兒在活動時,已經具有與夥伴友好合作的願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時候卻出現了搶或是沒有計劃沒有組織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頭痛,覺得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好像影響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如果不進入活動,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矛盾。而書中呢也是極個小朋友在建構區搭建房子,由於分工不明確而發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師沒有急於介入,而是抓住機會引導他們獨立解決交往中的問題。

  老師首先是說:"你們搭建的東西都很好,地方不夠怎麼辦?"於是孩子們開始搭建遊樂場。老師繼續引導說:"遊樂場真好玩,想想看,遊樂場裡還有什麼呢?"於是孩子們又開始搭建木馬、滑梯、小橋、遊船等。孩子們自己開始分工忙起來。這樣做有利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發生。因此,當幼兒發生矛盾衝突時,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與小夥伴之間的矛盾。

  二、教師與家長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這個學期我們組織了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請家長來助教,請家長來體驗做老師。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門,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3

  《指南》雖然細化描述了幼兒在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指向性和顯示可操作性,可是它並不是就簡單的“說明書”,《指南》同時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確理解其教育理念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運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補教師專業空白,開啟家長固化思維的工具。

  一、快樂地玩,有效地學。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的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是經過多方論證和考量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自己決策的能力並實現自己的價值,遊戲會使得兒童體驗成就尤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法力支援,《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從事於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二、放慢腳步,慢慢成長

  “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要儘可能讓兒童在充裕的時間自由發展,成長雖緩慢卻發展徹底。

  三、揚起所長,補齊縮短。

  每一個兒童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只能所長各不相同。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揚長避短”為“揚長補短”,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並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的和諧發展。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4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用心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正因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忙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狀況。一般狀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己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明白、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明白,不好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推薦:

  1、全神貫注的聆聽。

  2、認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

  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

  A:你的畫很好,我喜愛。

  B:為什麼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畫上方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愛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就應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裡給我我們六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老師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證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但是分追究,並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4、帶給選取:帶給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取,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

  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薦、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刻,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堅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5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為: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到達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到達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就應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忙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為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刻,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忙。等等。在這種狀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刻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為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能夠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一樣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能夠透過體驗明白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狀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刻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刻。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透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刻。充足的活動時刻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務必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刻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刻,教師才能夠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才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才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6

  蒙特梭利是一位醫學博士,有深厚的生理學、醫學知識背景。後投身教育,創辦了“兒童之家”,致力於兒童研究透過對前人和當代的教育與心理理論的研究,以及在兒童之家執教的實踐,她對兒童有了新的發現,她的教育法不僅有深厚的理論體系還有完整的教育方法和一整套為兒童設計的可操作的教具,是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

  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畫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不斷髮展的活生生的人。成年人便自以為是地認為,是透過他們的照料和幫助,嬰兒才奇妙地成長起來。他們把這種幫助視為一種職責,並把自己想象成兒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立者。他們設想透過對兒童的指導和建議增進其情感、智力和意志,但他們只是從外部完成了這項創造性的工作。事實上,兒童個性發展的關鍵在於他自身。他有自己發展的方式和必須遵守的規律。在兒童題體內必定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礙這種力量的發展。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開始干預這種自然規律,他們的行為阻礙了兒童天性的發展,也扭曲了人的本性。

  以前,人們認為教育的要素是教師與兒童。教師教,兒童學。蒙特梭利認為孩子會自己學,因此環境的提供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要素,孩子要從環境中學習。因此蒙特梭利對環境的創設有基本的原則。成人要根據孩子發展的敏感期,為兒童創設適應其發展的環境。成人不再是教導者,從教導者變成了一個協助者。成人給予孩子引導、幫助和建議。而這些協助都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成人透過觀察,瞭解孩子的發展、進步及遇到的問題,然後決定給孩子提供協助的方法、時機,避免無端地干擾孩子教具是讓孩子認識生活,練習獨立能力和建構人格的學習材料。蒙特梭利研究製作出許多教具,把生活、物體、現象當中的某些特徵突出、孤立起來,讓孩子去感知。當孩子具備感知、認識這些特徵的能力之後,再把它迴歸到生活當中。這樣,就把過去老師靠說教傳授的東西轉移到豐富多彩的教具當中,教具引發兒童的興趣,兒童在操作的工作中自己成長。同時這些教具還有錯誤糾正的功能。

  獨特的教育觀念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貫穿她書本始終的“對兒童的欣賞和尊重”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我會將學到的理論指導我的工作實踐,使更多家庭的孩子受益。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 篇17

  遊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透過虛擬情境以再現成人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係,從而使幼兒達到認識周圍世界的目的。遊戲是幼兒產生高階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是幼兒社會化的最重要的途徑。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遊戲應該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透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要求我們做到“保障幼兒遊戲的權利,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條件,尊重幼兒遊戲的意見,使幼兒在遊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發展。

  《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專案課程教學》中提到幼兒通常透過遊戲整理及延伸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在遊戲環境中增添道具可以鼓勵幼兒遊戲。如參觀過理髮店後,增添理髮店的材料等。也可以在牆壁上放映實地調查的幻燈片,營造一個即時、真實的環境,讓幼兒可以透過扮演而進入實際體會的過程。幼兒喜歡變換影象,並喜歡在投影片所創造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背景下玩遊戲。

  幼兒創造遊戲環境的過程也是解決許多問題的過程。如當幼兒提出如何製作公共汽車的窗戶、如何讓刷卡更逼真等,幼兒已在自己解決問題。只要幼兒自己仍然用不同的方法在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就沒有理由介入。我想我們有時太急著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如果他們看起來正要放棄,這就是介入的時機。如果我們習慣將教師當作資源,他們通常會在需要的時候尋求支援。有時我們可以分辨出哪一位幼兒正遇到挫折且需要幫助,如在鬧彆扭、放棄、離開或者破壞自己的作品的幼兒就是。這時,我們老師可給予幫助:看起來你做這個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煩,讓我告訴你一些做法,或許可以幫上你的忙。試著不給予直接解決的方法,只是提供足夠的協助。幼兒通常也會將遊戲和遊戲環境中建構的東西聯絡起來,這些遊戲經驗對幼兒而眼是相當珍貴的。透過遊戲,他們強化、加深了他們的經驗,且使相關概念更加清晰。當他們探究時所觀察到的情景和角色時,他們將新的知識和舊的經驗聯絡起來,並且內化了相關的概念。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