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一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線,是做一個社會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值得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如果人與人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感恩教育使孩子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別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讓他們從小愛別人,幫助別人。

  一、榜樣示範,體驗感悟

  感恩教育屬於情感教育,注重感受與體驗。孩子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動的榜樣,活動的範例,比語言的說教更容易使幼兒信服,能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並留下深刻的體驗與感悟。

  1.樹立幼兒喜愛的感恩榜樣。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崇拜哪吒、孫悟空、奧特曼這些具有鮮明特點的英雄人物。恰好中央少兒頻道正在播放《中華五千年》,我們鼓勵孩子在家觀看我國古代忠孝故事動畫片,組織幼兒進行理解與討論。同時向家長推薦有關感恩教育的故事、幻燈片、動畫片等,讓孩子在講講、看看、玩玩等親子活動中感受其角色的形象、語言、行為,樹立學習的榜樣,既使幼兒感到親切又願意模仿,能充分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

  2.樹立成人的感恩輻射。孩子的言行就象一面鏡子,反映著成人和社會現實的精神,成人的日常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教師在孩子的心目中具有很大的威信。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協同一致,共同作好孩子的感恩榜樣。首先,家長應以身示範,長輩間互敬互愛,尊老愛幼,讓幼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健康的情感薰陶,逐漸養成良好的情感。其次,教師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接受別人的幫助後表示感謝,與同事、家長、孩子說話態度謙遜,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事物,處處為幼兒做出榜樣。

  二、融於生活,滲透積累

  幼兒年齡小,情感還處不穩定狀態,凡事缺乏堅持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為使感恩教育成為一種自覺和行為,我們把感恩教育貫穿於幼兒的談話、遊戲、活動、突發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堅持常規要求貫徹始終,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溫馨、和諧與關愛。每週二的晨間談話成為孩子們學說文明禮貌用語的時間,從最簡單的單詞“請”“謝謝”“對不起”說起,漸漸地擴大為安慰、鼓勵、自信的句子。孩子們從鸚鵡學舌漸漸到有意識的使用,逐漸體會到了這些語言帶給他們的好處。

  三、家園攜手,同步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感恩教育作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加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我們的感恩教育總是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積極溝通與互動,爭取“三做到”。

  1.做到家園對感恩教育達成共識。在一次家長會中,一位家長曾經提議進行有關感恩教育的建議,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援與共鳴,可以說該課題的靈感就來自於家長。在制定課題方案階段,我們就感恩教育的相關問題向家長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家長們對該課題持肯定態度,還給我們提供了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做到家園對感恩教育溝通互補。教師透過網站、家長園地、感恩牆等方式及時想家長告知感恩教育的實施情況。同時也向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以外的情感趨向,如是非辨別能力,自控能力,行為能力等。並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與完善。

  3.做到家長對感恩教育的家庭實踐。把感恩教育對幼兒和家長的具體要求印發給家長,如根據要求創設與之適應的家庭環境、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傳達家長對孩子的愛的行動等等,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情感體驗,引導並幫助孩子完成感恩任務。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有效提高。其實我們的孩子並不缺少愛,缺少的只是發現它的雙眼。愛,就是我們的身邊。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二

  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內心產生認可並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文明中,就有許多有關感恩的故事和語句描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暖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感恩情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為真切地表達了對給予自己幫助的他人的感恩之情,是對知恩圖報這種美德的最好闡釋。這些優良的道德文化世代傳承,滋潤和薰陶著我們的民族,然而面對現實,我們發現這種傳統美德正在漸漸地從人們和孩子的身上消失。

  “別讓中國現在的孩子成為不懂感謝,不願感激,不會感動,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這是很多人的吶喊,喊出的應該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應從小讓孩子學會感謝、感激和感動。當今社會,孩子得到深愛,卻不知感恩,究其原因在於我們給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忽視了感恩意識的培養,造成孩子們個性的扭曲和壞習慣的滋生。要知道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是提高孩子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學內容,是當今社會榮辱觀中以“感恩報德”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的重要標誌,更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與自然,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不可缺少的文明素養。因此,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感恩教育必須從小抓起。

  一、情——感受體驗、感悟恩情

  感恩教育並不是直接向孩子傳授大道理,而是激發孩子內在的情感,讓他們感受體驗並在觀察和模仿他人的過程中領悟恩情。因為幼兒的情感是直觀具體的,他們既需要成人的關心呵護,也需要體驗成人的`愛意和恩情。我們要透過創設感恩的教育情境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感化,讓幼兒受到薰陶,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感恩的情感,不斷強化對恩情的體悟。如在幼兒園裡創設自然角,動物飼養角,引導幼兒透過親手澆灌、飼養照料,驚喜地發現小動物、小植物不斷產生變化和成長,此時他們對自然的情感悄悄萌發了,在感受小動物、小植物的可愛之處,真切體驗自己所付出的愛心喜悅。由此,教師藉機因勢利導,讓幼兒感受到他們無憂無慮和快樂幸福的生活,是與父母的無私奉獻和關懷照料分不開的,激發起幼兒對父母的哺養之情的感激,自然滋生感恩的情懷,逐漸學會珍惜他人的恩情,尊重他人的感情,心懷感恩去善待周圍的人事物。

  同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時刻關心幼兒,讓孩子感受到愛:如晨間接待時熱情招呼,以撫摸額頭、拉拉小手的親熱方式歡迎他們入園。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擁抱他們,分擔他們的憂愁,在離園等待時和孩子聊聊天,安慰安慰他們,孩子生病時主動打電話到家裡關心,激發班級幼兒對生病孩子的關、愛之情。看到小植物、小動物受傷及生活中遭受著不幸的人,引導幼兒去關心同情他們,在心裡產生憐憫和關愛的感情,而對他人給予自己的關愛行為,應該引導幼兒不惜吝嗇地說聲“謝謝”,並在內心心存感激,時時記掛他人的幫助和愛護。我們要在周圍的家庭生活中營造對幼輩關心、對朋友友善,對長輩孝順的充滿溫情的生活氛圍,在孩子的生活中培育感恩教育的沃土,把“愛”深深地紮根在孩子的心田裡,讓孩子從小感知體驗“孝敬”和“感恩”,懷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

  對於幼兒而言,感恩教育中的“情”尤為關鍵,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劑,感恩教育應在幼兒切身體驗和感受恩情的基礎上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為感恩的認識和實踐提供動力,並以良好的情感傾向伴隨感恩教育而深入。

  二、知——瞭解認識、喚醒意識

  幼兒對感恩的認識,產生於感恩的意識。豐富幼兒對感恩的認識和了解自身所獲得的恩惠和方便,並在內心產生認可,這就是對感恩的認識和形成感恩的意識。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面對眾多孩子感恩之心的“遲鈍”,傳統的德育說教是不夠的,只有“知之深,愛之切”,應著力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使他們知道是什麼,應該怎麼做,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喚醒感恩的意識,強化對感恩的認知。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在接收和施予,成長、成才、成家、立業,都在享受著別人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無論是父母撫養他們,是老師教給他們知識,還是朋友給予他們友情以及其他人給予的幫助,這一切都是“恩情”。“知恩”之後,即認識到從親人、從他人、從社會那裡得到多少恩惠,我們當以更大的誠意和實際行動給予回報。因此施恩與報恩是互相促進,施恩就要報答,才能在困難之時獲得別人及時和誠懇的幫助。這是對施恩與報恩關係的認識,也是對感恩更進一步的認識,需要我們慢慢地讓幼兒認識的重要內涵。

  讓幼兒產生感恩認知的方式有多樣,聽故事、看碟片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之一,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教師生動講解或組織幼兒展開討論交流,能讓幼兒明白感恩的道理。如“烏鴉反哺”“孔融讓梨”“漂母的一飯之恩”“銜環結草,以報恩德”等,這些小故事不僅使孩子對感恩的認知得到加強,從中受到良好的感恩薰陶,還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善根,產生感恩意識,進一步促使幼兒形成正確的感恩認識,獲得深刻的感恩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透過榜樣典範,也是幼兒獲取感恩認識的有效方式。例如,我班上有個名叫心怡的小朋友,富有愛心,只要看到班上誰東西掉了,就會自覺撿起來;小朋友摔倒了,她會把他扶起……。這時我就會馬上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她:你們看,心怡小朋友多麼關心班級,圖書架上的書亂了,她會主動整理好;看到玩具掉在地上,她會主動撿起來收放整齊。老師的話剛說完,其他小朋友立刻學著他的樣子做起了好事。在心怡小朋友的榜樣示範和影響下,班級其他小朋友也自覺地關心班集體,愛心和責任心大大地增強了。透過孩子教育孩子,能讓幼兒直接地學習和模仿,形成正確的認識,產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此外,成人的榜樣也是幼兒學習模仿,產生感恩認識的直接範例,教師和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言行,時時為幼兒提供認知和學習的榜樣。如教師平時對智障孩子的不盡關愛,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細心地照料他們,併為這些孩子創設表現的機會,不斷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深厚的愛心幫助他們不斷進步,讓其他幼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共同獻出一顆愛心,不嫌不棄,接納關心他們,與他們結成好朋友,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從中教師為幼兒樹立了愛的榜樣,給幼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愛將伴隨他們的一生。讓幼兒識恩、知恩,這是感恩教育的基礎,作為教師、家長必須為孩子樹立認知的良好榜樣,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知恩和感恩。

  三、行——練習踐行,養成習慣

  感恩教育最終應讓幼兒養成會感恩、會施恩的好習慣,從而實現“感恩”教育的情知行合一,形成感恩的自覺行為。“行”的實現是感恩教育的標誌,孩子的品德往往是透過言行加以體現的,光說不做是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因而必須做到情知行合一,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真實生活環境中去練習、實踐和行動,逐漸形成自覺感恩的行為習慣。

  從開展自我服務實踐入手,讓幼兒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為感恩行為儲備必備的技能。從小班下學期就開始培養小值日生,幫助分發碗筷、澆灌花草、給小金魚、小烏龜餵食。利用中、大班每週勞動日,組織幼兒清洗自己桌椅、洗曬玩具,整理學具、用具,自己疊被、穿衣、繫鞋帶等,讓孩子在自我服務中學習承擔責任,以培養愛勞動、關心集體的行為。午餐要求做到“三淨”:碗裡乾淨、桌上乾淨、地上乾淨,使用玩具做到“三輕”:輕拿、輕放,輕使用,以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愛惜玩具的教育。其次,家園密切配合,大膽放手給孩子充分的鍛鍊機會:父母生病了,讓孩子來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體驗父母生活、工作的壓力和艱難。公交車上讓孩子給老人讓座位;在外邊玩的時候照顧比自己小的夥伴等藉助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反覆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幫助別人,能給被幫助者和自己都帶來快樂。從小培養孩子學會分享與感恩,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

  同時,我們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活動與滲透教育相結合的手段,創設教育環境,直接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我們抓住節日契機,對幼兒進行愛的主題教育。如“五一”節感謝勞動者的教育,“六一”節感謝成人培養的教育,“九月十日”尊敬老師、感謝老師的教育,“十一”國慶節的熱愛祖國的教育。並以節日為主題滲透到各科教學活動中,在“母親節”開展了“愛媽媽”系列活動,有親子講演活動“誇誇我媽媽”,有“母愛頌”現場作畫,還有親子手工活動“花兒朵朵獻媽媽”等。在“重陽節”開展了尊敬長輩的系列活動,包括朗誦詩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您真好》、歌舞表演《感恩的心》、親子互動《我喂爺爺奶奶水果》等感恩教育內容。幼兒在唱、演、誦、畫、講、分享、製作等各項活動中,深深的體驗愛、感激愛,併發自內心的想回報愛、付出愛,此時的親情與愛心、感恩與教育得到了昇華。開展系列化教育活動之後,家長們都說:“孩子變懂事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能經常幫助我們做一些家務事,聽話了也不會吵著父母要這要那物品。”可見,主題系列活動和滲透教育活動有效地激發了愛的情感,並使幼兒親身實踐愛心行動,深化了情感體驗和認知行為,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感恩行為。

  此外,感恩教育還可以透過幼兒“親近自然、融入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練習和踐行。如挖掘社會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感恩學習內容——“我愛環境美”,組織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幼兒透過觀看自然風光、風景圖片或錄相、外出散步、參觀公園、動物園,春秋遊觀賞家鄉的美景,學做環保小衛士等,切身感受身邊環境的美麗整潔與大家的保潔和愛護是分不開的,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也增進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並形成了自覺打掃和保持環境整潔的習慣。我們還把感恩教育擴充套件到社群、家庭中,在內容上除了自我服務、家務勞動,還增加一些公益性勞動,以強化幼兒的感恩行為,我們在世界環保日、植樹節、愛鳥周等紀念中特意安排了一些活動,如植樹節組織幼兒到綠地撿樹葉、撿石頭、垃圾,在愛鳥周帶孩子到中山公園去喂鴿子。在我們的祖國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災,千年不遇的地震中,全體師生員工一致行動起來,為災區舉行捐款活動,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孩子們紛紛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災區重建家園出一分微薄的力。這種善舉使幼兒懂得關愛同胞,熱愛祖國,弘揚了奧運的精神。

  感恩教育的本質目標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別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幫助其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我們要教育幼兒學會懂得感恩,那麼我們就應該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情教育起。要引導幼兒學會對父母對家庭感恩;對其他親人感恩;對教師、同伴和朋友感恩;對大自然感恩等。幼兒感恩教育實質是一種知恩圖報的教育,是讓幼兒瞭解“恩”、體會“恩”,記住所受之“恩”,並將“恩”施於需要之人的人文教育。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的感恩教育可從情、知、行三方面入手,從不同教育層面,抓住教育契機,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有步驟地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以共同獲取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

【幼兒感恩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