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遊戲活動:適合端午節玩耍的遊戲

遊戲活動:適合端午節玩耍的遊戲

遊戲活動:適合端午節玩耍的遊戲

  熱鬧的端午節——提高孩子符號關係認知能力的遊戲

  符號關係認知能力是對符號關係的理解能力,最常見的符號關係是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對於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對符號關係的理解包括理解數的順序、理解數之間的相鄰關係等,這種對數關係的理解是數學學習的基礎。符號關係認知能力發展不足將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數學學習,導致孩子不能發現抽象資訊之間的關係,學習中不能舉一反三,推理能力比較差。

  序數是用來表示物體次序的自然數,對序數的理解是符號關係認知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們為4歲左右的孩子設計了幾個小遊戲,引導孩子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理解序數,發展符號關係認知能力。

  情境引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一天森林裡可熱鬧了,不但有雜技、歌唱等表演,還有個重要的專案就是“賽龍舟”。小朋友們快點一起去看熱鬧吧!

  遊戲1:歌唱表演

  指導語:小鳥們正在動情地演唱,從左到右,他們排隊的次序是什麼樣的呢?

  (家長任意指一隻小鳥)這隻小鳥在從左到右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家長任意指一隻小鳥)這隻小鳥在從右到左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哪個演員在從左到右的排序和從右到左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圖上的某隻小鳥,引導孩子說出這隻小鳥在隊伍中的排序: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排在第幾個。2.請孩子判斷哪隻小鳥在兩種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溫馨提示:透過遊戲,家長要引導孩子理解:數不僅能表示事物的數量,還能表示事物的次序;可以從不同方向確定事物的排列順序,如,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遊戲2:雜技表演

  指導語:蝴蝶正在空中吊繩上進行雜技表演呢。

  (家長任意指一隻蝴蝶)這隻蝴蝶在從上到下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家長任意指一隻蝴蝶)這隻蝴蝶在從下到上的排序中,排第幾位?

  哪隻蝴蝶在從上到下的排序和從下到上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圖上的某隻蝴蝶,引導孩子說出這隻蝴蝶在隊伍中的排序: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排在第幾個。2.請孩子判斷哪隻蝴蝶在兩種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溫馨提示:家長可以指一隻蝴蝶讓孩子說出排在第幾,也可以說出次序讓孩子指出是哪隻蝴蝶。在提出要求的時候,都要注意明確排序的方向:是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

  遊戲3:點將

  指導語: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點將的遊戲吧。

  (家長任意指一隻熊貓)這隻熊貓是第1,請你按順時針的方向找到排在第3(第5)的熊貓。

  (家長任意指一隻熊貓)這隻熊貓是第1,請你按逆時針的方向找到排在第4(第6)的熊貓。

  遊戲玩法:1.家長指定一個熊貓為“第1”,引導孩子按順時針的方向找到家長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貓。2.家長指定一個熊貓為“第1”,引導孩子按逆時針的方向找到家長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貓。

  溫馨提示:這個遊戲的難度有所提高,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理解順時針和逆時針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判斷熊貓的排列次序。如果孩子理解有困難,家長可以用手示意孩子朝哪個方向逐個數就可以了。家長可自行設計尋找的.要求,反覆進行。

  遊戲4:龍舟比賽

  指導語:划龍舟比賽開始了。各隊的小猴子們正在奮力划船。快到終點了,各隊的名次也很明顯了。你來公佈一下吧。

  每個隊員都在奮力地划船,你能找到1號隊從龍頭到龍尾排在第5名的隊員嗎?請指出來。

  4號隊從龍尾到龍頭排在第5名的又是哪個運動員?請指出來。

  遊戲玩法:1.家長引導孩子觀察畫面上的各隊龍船,判斷並說出各隊的名次。2.教師隨意發出指令,描述某個運動員所在的隊和在隊伍中的次序,孩子指出該名運動員。

  溫馨提示:這個遊戲主要是讓孩子透過對排列次序指令的理解,找出某個隊員。家長可以創編更多的指令,組織孩子反覆進行,並引導孩子不斷提高尋找的速度。

  遊戲中,孩子對指令的認真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提示孩子關注指令中的要素:①哪個隊;②排序的方向,是從龍頭到龍尾還是從龍尾到龍頭;③排列的次序是“第幾名”。孩子只有對這幾個要素都清楚了,才能快速正確地找到答案。

  家長可在生活中繼續引導孩子關注和次序有關的事物和活動(如比賽、排隊等),進行類似上面的活動,拓展孩子對序數的理解。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國人的端午節(大班)

  

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國人的端午節

  方案設計與實施的基本概況

  一、有關背景:

  1、課題來源:

  根據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縱觀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感知、操作、分類、思考、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和技能學習。在他們眼前、手中,所看到、做著的每一個都與“端午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或間斷地從不同角度上探索、獲得。抓住幼兒興趣,把握教育契機。

  一、內容來源。

  端午節那天,孩子們來到幼兒園裡,興高采烈地談論著粽子的味道,有的還悄悄地把鴨蛋帶到幼兒園,互相比較誰的蛋美……。於是,端午節成了幼兒交談的焦點,他們還向我提出了有關端午節的一系列問題,讓我在一時之間也難以招架。心想與其一一解說,還不如設計一個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探索、獲得體驗、尋求答案,也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來歷。

  二、探究過程。

  第一次活動:

  主要環節有:

  回憶端午節,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講講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欣賞端午節人的傳說,表達自己的感受,畫畫端午節人們的活動等,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並要求: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但從幼兒的反應及畫面來看,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很難體現,小朋友參與的機會及孩子們的興趣點沒能抓住。且在這次活動前由於沒有創設環境,如:佈置一些端午節的圖片、粽子、賽龍舟的圖片或者一些蘆葦葉、大米、讓幼兒親手包一包等,環節比較單一,活動下來效果不是太好。

  第二次活動:

  透過第一次活動情況,我們年級組對第二次活動及時作了調整。主要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1、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在這環節中老師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並介紹了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划龍舟的意義。讓幼兒對端午節的來歷有個瞭解。

  2、包粽子、吃粽子。活動中幼兒透過包粽子、吃粽子知道了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3、製作龍舟。這裡讓幼兒欣賞了龍舟大賽的錄影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4、划龍舟。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裡,按鑼鼓節拍作划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5、活動延伸。可以透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

  本次活動我們克服了上次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活動透過包粽子、吃粽子、製作龍舟、划龍舟大賽等活動讓幼兒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端午節的樂趣。但也發現,幼兒的需要沒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既然幼兒多粽子感興趣,那麼我們不妨把“粽子”作為重點,讓幼兒來發現粽子的種類、包粽子的方法有哪些,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第三次活動:

  我們年級組針對上次活動的情況對第三次活動作了設計,還利用了家長資源,主要是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幼兒觀察粽子;知道了粽子有很多種;吃粽子,把吃粽子的感受用語言完整、流暢地與同伴交流;包粽子。請幼兒講講媽媽、奶奶的包粽子的方法。然後自己看圖片,學習包粽子的方法,最後每位幼兒介紹自己包粽子的體會;(如怎麼成功地包一個粽子,有沒有想出其它的包粽子方法等等)然後把自己包的粽子送到廚房。在本次活動中,整體感覺是很流暢,各個環節都是在很自然、輕鬆的狀態中進行著的, 透過活動,我們有以下體會:

  1、師幼互動好。

  在組織活動時,各環節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幼兒主體的關係。教師對孩子的啟發引導方面把握的很好,切合幼兒的實際水平,讓孩子敢說、敢做,探索欲強,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

  2、幼兒參與活動情緒高。

  在這次活動中,“包了粽子想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的情緒始終圍繞著他們。教師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探索粽子的種類上,興趣很高。他們觀察的很投入,很仔細。以至於在幼兒這一環節中用了很長的時間。

  3、活動效果好。

  通常一個活動是否成功,活動效果是最有說服力的。在這個活動中,透過幼兒包粽子畫看出,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包的粽子還比較好。

  三、實施效果及評析:

  本次活動是以“端午節”為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之一,源於幼兒對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節”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為幼兒的好奇、興趣而及時調整、修正、設計的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為主。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透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幼兒對粽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又透過看、嘗、包、製作等活動,幫助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經驗,在個人、小組、等不同環境中,進行操作活動,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操作、理解,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充套件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向媽媽、奶奶學習包粽子的方法),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

  1、注重幼兒的活動。

  在活動中教師創設了一切讓幼兒“活動”起來的條件,調動感官,促進各自發展。教師拋棄了經驗主義以及一些文化傳遞理念的觀念,滲透了新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如從教到建構的轉變。如在活動中,端午節人們的活動幼兒能自己體驗到,而端午節的來歷除非家長曾告訴過幼兒,不然他們從哪裡獲得這些概念呢?這裡教師改變了過去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師生單向資訊傳遞模式,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透過課件、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透過嘗粽子、包粽子等活動,讓幼兒再次體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注重教育的整合。

  (1)教育內容的整合。

  該活動的內容已涉及到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和語言領域,把幼兒的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的系統,汲取各領域的經驗。同時,由於內容和物件是從前次活動中衍生出來的,幼兒比較熟悉,從幼兒的角度看它不僅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而是身邊的熟悉事物。而且“新活動”和“舊活動”都變成了“小步距”的新學習,幼兒既不會因為“新”而“疲勞”,又不會因為“舊”而“疲塌”,興趣油然而生。正如學習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所說:幼兒在與較為熟悉(即不完全陌生)的物件相互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主動的學習。

  (2)教育方式的整合。

  有自由的談話活動,有熱烈的討論活動,有愉快的郊遊……。從談話活動到品嚐、製作活動,到繪畫活動,無一不是幼兒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這種做法的益處是,當教師有意識地向幼兒提供了發現和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玩、好奇、探索)的機會,就會使幼兒的自身發展得到了滿足,這種滿足反過來又進一步激發起幼兒的愉快情緒和繼續活動家的願望,從而得到了發展。

  3、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縱觀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感知、操作、分類、思考、討論、表達、創造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和技能學習。在他們眼前、手中,所看到、做著的每一個都與“端午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或間斷地從不同角度或在不同層次上探索、獲得,並不同程度地獲得發展。瞧,有的孩子用語言大膽地表達,有的孩子創作出了熱烈歡快的圖畫。從每個子的表現中你會發現他們獲得了許多,這絕對不是教師三言兩語所能替代的。正因為教師沒有作為 “講述者”、知識的“傳聲筒 ”,幼兒才能學得如此輕鬆,收穫如此豐厚。正因為注重了幼兒的活動和形式的多樣化,才使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欣賞體驗到了祖國民族文化的古、美、趣,獲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親子游戲:跟孩子玩“聯想”的遊戲

  跟孩子玩“聯想”遊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麼?”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麼?”也許孩子會說:“因為媽媽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陽啊!”或 “爸爸像太陽那麼會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麼,先傾聽接納再引匯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數字的聯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電線杆……“2”聯想到白鵝、鴨子……“3 ”想到山、麥當勞……等。

  聯想的結合,從“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結合“甜甜圈”和“小甜甜”變成“小甜甜最喜歡吃甜甜圈”,從“甜甜圈”想到許多圓的東西。

  2、數列的接力:從1數到20,用奇數接:1→3→5→7……用偶數接:2→4→6→8… …用5個一數:5→10→15→20……

  3、動物排排看:四隻腳的動物有牛→狗→羊→獅子……會飛的動物有鳥→蚊子→雁→鴿子……

  4、記人名、稱謂:爸爸叫陳龍安→媽媽叫錢秀梅→外公叫錢聚懷→外婆叫楊杏雅→阿姨叫錢劍秋→老師叫吳心若→……讓孩子記人名、稱謂,可以增強記憶力。

  5、一筆接一筆:在地上攤開畫紙,親子共同用彩筆、顏料,一筆接一筆,合力創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錄音機錄下來,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紹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簡單活動,旨在培養孩子表達流暢能力,父母還可以根據“思路流暢”的原則,自創更多的親子游戲。

  再加一個我自己做的轉轉盤遊戲,這是我和臭小子玩6以內加減法時自己想的。就是減三個半徑相差3CM的圓,用鐵絲把圓心串到一起。以3為例,3有四種加法方式:1+2,2+1,0+3,3 。這樣我就把這三個同心圓用筆分成四份,中間和最小圓寫上數字3.第二稍大一點的圓貼的四個格里,分別貼上貼上分別為1個,2個,3個另一個格不貼。讓寶寶在大圓上貼上上對應相加得小圓的數字3的小貼上。然後可以把圓轉開,看看啜一個格中圓和大圓貼上數相加得多少就行了。 如5就分9個小格就行。

  中班體育活動――有趣的遊戲(聶莉莉)

  活動目標:

  1、嘗試多種方式的接力棒遊戲。

  2、體驗迅速行動與耐力等待的關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根紙棒。

  2、鼓、障礙物.

  活動過程:

  一、抓小棒。

  1、教師示範“抓小棒”:開始時,左右手交替,快速抓放小棒(小棒豎直狀態)。漸漸地放慢速度,讓幼兒看清楚左右手交替抓放的動作。

  2、幼兒自己玩“抓小棒”。

  3、幼兒一邊有節奏地念兒歌,一邊做小棒操:小棒小棒,胸前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下面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左邊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右邊玩玩,一二一二。

  二、傳小棒。

  1、前後傳小棒:幼兒分成4-6組,每組幼兒一個接一個(間距一手長)站立。聽教師的訊號(擊鼓),從隊首開始,一個接一個前後快速傳接小棒。

  2、左右傳小棒:幼兒站成橫隊,從隊首開始一個接一個快速傳接小棒。

  3、向下傳小棒:從隊首開始,幼兒兩腳分開,向下彎腰,一個接一個快速地在兩腿間傳接小棒。

  三、接力賽。

  1、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紅黃藍綠隊四隊,隊首幼兒分別拿著紅黃藍綠隊小棒。

  2、聽到擊鼓聲,隊首幼兒立即跑出,先繞著障礙物跑動,接著跳過“小河”,到達終點處返回;再跳過小河,繞著障礙物跑動,到起點處將小棒傳給第二個人,然後排到隊尾。第二個人接過小棒開始出發。以全隊先完成接力且落棒次數少數者為勝。

  更多有關“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的精彩內容,請關注20XX年專題——

  水和冰的遊戲

  冰裡的玩具

  1、在室內把電池、鋼珠、釦子、玻璃球放在冰塊上。

  2、觀察一小時後的現象。

  冰塊手拉手

  1、把三塊冰疊放在一起。

  2、將重物壓在上面。

  3、過一會兒怎樣了呢?

  冰遇到壓力在零度以下也能溶解,但是壓力消失時,由於溫度低又立刻結成了冰。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冰塊粘在一起,較重的物體陷進冰裡較深的現象。

【遊戲活動:適合端午節玩耍的遊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