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國小教師隨筆

國小教師隨筆

小學教師隨筆(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師隨筆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與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與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小學教師隨筆2

  1、在上課時,教師應勇於“讓位”給學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而要勇敢地“讓位”,勇敢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勇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透過畫畫引導孩子去學英語、說英語,用畫畫把孩子的思維得以限度的展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並且互相傾聽著,碰撞著,從由一個單詞到一個句子,最後成一篇小文章。而我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用自我的思維去探索,用自我的語言去表達、交流。我想: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算是整正地“讓位”,才能算是讓學生從真正好處上進行自主學習。也只有老師這樣真正地“讓位”,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是那麼的投入、那麼的主動、那麼的用心!

  2、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帶給展示自我的舞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在其內心深處都強烈渴望著被欣賞、被發現,作為小學生尤是如此。他們生性聰慧、活潑、同時也擁有著更加強烈的表現欲!身為老師,只有完全瞭解學生,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帶給各種能夠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淋漓盡致地表現自我的才華、發揮自我的潛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小學教師隨筆3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裡,我學習著、實踐著;努力著、進取著;奉獻著、收穫著;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身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著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著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育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育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升自己工作的藝術性。即使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悅、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小學教師隨筆4

  教師專業發展,朱永新教授總結為“吉祥三寶”。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專業寫作,是優秀教師必備素養。

  朱教授為了鼓勵新教育教師專業寫作,在教育線上網站釋出了一則保險條例:每日三醒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來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賠百。

  看似帶有玩笑的廣告,日後影響了一大批草根教師走上寫作之路,加快了專業化發展程序,成就幸福生活。

  教師專業寫作需要克服畏難情緒。最怕還沒開始,就先把自己給打敗了。“不會寫”、“寫不好”、“多年沒有拿筆了”等等藉口統統冒出來了。要相信,寫作並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筆來寫,漸漸地你會發現,寫作也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難,在寫作中寫作能力逐漸提高。

  有了寫作得衝動,就不顧一切的去寫,千萬不能等,一等,這點“火花”,這點意志就消磨掉了。

  這裡引用張志公先生關於學寫作的一段話:一般來說,學寫作大概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初學寫作的同志,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拿北京話來說就是“沒詞兒”。這反映出思路還打不開,寫作能力不高,缺乏鍛鍊,所以寫起文章鋪陳不開,需要發揮的東西也發揮不出來。在這個階段,最好大膽地、放手地寫,對於寫作不要懼怕,頭腦裡不要有框框,先放開再說(古人也有這樣的主張)。這樣做一個時期,手就逐漸放開了,也就有話可說了,而且總覺得想說的話很多。到了這個階段,許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時候就需要鍛鍊把文章寫得簡要、精煉。所以,對於寫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練習寫作的人,出在哪一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何。

  “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這是所有初學寫作的人的感受,老師開始寫作同樣有這樣的感受。四年前,我決定寫作時,經常感到無話可說,沒有內容可寫。但是,從第一天開始寫隨筆,我立誓寫下去,不管好壞,先動起手來。一段時間下來,文章得到網友的鼓勵,信心來了,思路漸漸開啟,要寫的內容一下多了起來:每天和學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創造故事的人。這個孩子為什麼貪玩,那個孩子為什麼熱心,“問題生”的問題怎麼形成的,如何轉變……一節課上得好壞,為什麼,需要反思總結。好,好在哪裡;不好,又不好在哪裡。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寫的內容就有了。總之,只要留心觀察,善於發現,有的是內容寫。一個學期下來,不害怕寫作裡。相反,由於家長的需要、網友的鼓勵,慢慢地寫作成了內心需要,成為一種習慣。

  突破了第一階段,會出現像張志公先生所說的“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是寫好的問題。從我有限的經歷看,專業寫作,主要寫的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為主,多寫短文,這樣容易上手,也容易寫好。我的隨筆日記大多采取先把要寫的事情過程寫清楚、寫具體,然後寫一寫透過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給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鑑。比如:我在班級嘗試改變問候語。首先,我先介紹如何產生這一想法的;嘗試運用中學生的表現如何;實施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改進的;實施後帶來哪些好處等,一一寫下來,就OK了。之後,我把這篇文章投給《小學語文教學》雜誌,竟然發表了。

  要寫好,必須行動,“我手寫我行”,只有在寫中才能寫好。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寫作時間從哪兒來?不解決這一問題,寫作就是一句空話。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澄清一個認識,為什麼寫?專業寫作除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外,我覺得專業寫作,能帶來快樂,提高幸福指數。寫作是個漸變的過程,從開始的畏懼,到逐漸喜愛,再到寫好,得到認可。這一過程充滿神奇,令人興奮。每當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獲獎、公開發表時,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為幸福的事情,不會沒有時間,就像熱戀中男女,一方邀約時,另一方會欣然應約,總會想方設法地找時間。時間是靠擠出來的,只要善擠,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

  再舉一個例子:蘇霍姆林斯基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他沒有很高的學歷,17歲初中畢業後,只經過一年的師資培訓班的學習,他當上了農村的小學教師。然而,他堅守理想,堅持學習,在35年的教育生涯裡,他一直堅持每天早晨5點——8點從事寫作,白天去課堂上課、聽課、當班主任,晚上整理筆記,思考一天工作中的問題。這一寫,一生中寫了40本書,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共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和短片小說。

小學教師隨筆5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你若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那麼美妙。所以,我們不管是做家長的還是做教師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與這些稚氣未脫,樸實無華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無比快樂。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高頻率、快節奏、大梯度,不利於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師,用人們冠於我們的美稱就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所面對的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而學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異,有家庭條件的差異,有家長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差異,有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等等。我們常說“有教無類、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不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選擇職業的權利,也有選擇專業的權利,可是我們卻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

  回頭想想我們平時面對孩子“錯誤”時的情景和心態——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學生帶去一陣陣的“狂風暴雨”,而我們的學生在久經此種情形變得麻木,因此出現了下一次的“暴風雨”會來得更猛些的惡性迴圈。很少有老師會靜靜地坐下來“和風細雨”地用真誠去和學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態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錯”,用樂觀的態度採取恰當地行為去引導孩子——那主要是我們對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一樣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曲折而複雜的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孩子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他(她)們的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形成也應該是在反覆的“碰壁”與“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違反了這樣的規律,社會就會倒退,而我們的孩子則將會成為“次品”或“廢品”。吶喊、痛斥、抱怨、牢騷、嘆息,是對教育的關注、關心和責任,是對問題的一種正義宣洩,其豪氣值得欣賞,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但僅是對問題的放大,傾倒心中之積,對解決問題還是無濟於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讓人找不著北,無所適從。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導中等待孩子們慢慢地進步與成長。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等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等待,那麼,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後進生,因為後進生也是學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國的未來。培養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公開公平的教育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的棟樑,這是教師的職責。所以作為班主任或是老師更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後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所引用的錢理群先生所說的:“救一個算一個,喚醒一個算一個,促進一個算一個,成全一個算一個。”

小學教師隨筆6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 好的世界。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 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說 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 , 徹底改變評語中 該 生 怎麼樣,寫出 你 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 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 分學生 雙差 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 養一個人, 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 一個要有創造效能力的人。 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 觀念!

  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 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 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瞭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 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 論教師, 不能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 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小學教師隨筆7

  生活中我們常有樣的經驗:心情好,天空特別亮,接觸的人也特別美;但心情不好,同樣的天空,同樣的人,看上去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所謂“境由心生……

  開學這一段時間,一種不良情緒始終纏繞著我,在辦公室、教室、回到家裡也是一樣,就連我的母親也能從我的神情和狀態中發現我整日悶悶不樂。說實話,自己也能認識到這種不良情緒的危害,心境不佳,辦事效率就不會高;心情不佳,課堂上見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就火冒三丈,亂髮脾氣,有時也影響到家庭和睦;心境不佳,工們緊張時會牢騷滿腹。教師工作具有很強的週期性和重複性,自己現在的狀態好像是產生了職業倦怠:一味的心力交瘁,一味的煩惱苦悶。在這種狀態下工作,當教師還有什麼幸福可言?教師又怎能身心健康?

  常言說得好,改變不了環境,你就要學會適應環境;改變不了別人,你可以改變自己。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你是幸福的感覺還是痛苦的感覺,全在於你對這件事的看法。辯證唯物主義告訴人們,事物都是相對而言的,所以苦和樂也是相對的,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感受。古人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將勞役者比,則悠閒者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健康者自樂;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者自樂。”就連魯迅筆下的阿q也會精神勝利法,何況我們呢?所以,當我們看到世間不如意事的時候,何嘗不也自我安慰一下呢?

  鄭板橋老先生就說過:“難得糊塗”。人有時該糊塗時就裝糊塗,有些事情不必過於敏感,要有廣闊的胸襟和灑脫的人生態度,待人處事豁達大度一些,不要鑽牛角尖;要學會心平氣和地、寬容地、留有餘地地、全面客觀地理智地看問題,從繁忙的鎖碎的日常工作中去尋找快樂,發現快樂,體驗愉快的情緒,營造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只有這樣才能戰勝種種困難,才能像霍懋徵教師那樣,在工作中得到快樂,而不是煩惱和苦悶了。

小學教師隨筆8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裡,真得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得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為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與兒子同讀一本書,並與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特別是開學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開啟快樂教室》,我更加覺得孩子們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形成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教師要愛讀書,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課餘這寶貴的讀書時間,與學生一起走進閱讀世界。對於讀書我覺得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與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與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與瞭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據瞭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

小學教師隨筆9

  新學期,我們學校開展“綠化辦公室、做有品位的'教師”活動,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年段辦公室生機盎然,一片春色,綠蘿抽出淡淡的新葉、吊蘭吐出嫩芽,尤其是那兩盆發財樹,枝繁葉茂,密密麻麻的葉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翠綠欲滴,在燈光下閃耀著熒熒的光芒。

  那抹綠,是辛勤的綠。每天一進辦公室,老師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觀賞自己桌前的盆景,在感受綠意的同時,也動手打扮那抹綠,給盆景澆水,有些細心的老師還拿抹布拂去葉子上的灰塵,再把盆景擺得整齊有致,年段裡的羅主席還在花盆的水中養了兩條五彩的金魚,說是這樣不僅可以為盆景增色,還能為綠蘿添養分呢!

  那抹綠,是和諧的綠。老師們陸續到齊後,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養花心得,有人指出綠蘿要少澆水,多通風;發財樹要經常搬到室外見陽光……話語間流淌的是真誠與善意,當然,有時也會為不同的養花心得而爭論,最終都是在盈盈的笑聲中結束這友好的經驗交流。

  那抹“綠”,是團結、向上的“綠”。在高年段任段長的這些年裡,每當我們有任務,這些老師們總是及時完成,令我在自嘆不如的同時,也深感這些老師的可敬之處。

  年段裡的老師們沒有級別,有的是無私的奉獻;他們沒有太多的榮耀,有的只是無盡的辛勞,而他們承擔的是煩瑣的工作,是絕對不可或卻的工作,班級的衛生、學生的作業、課間的表現、同學間的打鬧,凡此種種,都離不開他們的耐心教導,因此,我要在此向六年段的全體老師說一聲:“真心感謝你們對年段工作的支援!”

  歲月靜好,流年似水,不知不覺間,與這些老師的相識已經有些年頭了,雖然歲月如風,許多東西都將隨風而去,但是美好的記憶將成為永恆!六年段的全體老師們,是你們的盡職成就了一個和諧,奮進的年段!

  我將永遠銘記年段辦公室的那抹“綠”!

小學教師隨筆10

  不知不覺整個寒假已經過去大半了,很快就要開學了,回顧整個寒假的日子,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在平時忙忙碌碌的生活,總認為自己還像小孩一樣,生活很隨意,很快樂。忙碌的工作佔去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很少有時間和父母聚在一起。寒假裡孩子沒有了太多的學習任務,於是就帶著孩子回老家住了一段時間。

  回到老家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才有時候靜下心來認真觀察一下父母,平時回老家大多都是晚上,而且還都是匆匆忙忙的,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今年寒假裡,我發現公公婆婆的頭髮都快白完了,走路也步履蹣跚了,行動緩慢了許多。特別是婆婆,走路做事都變得很費勁了。一條腿拖著地,另一條腿也伸不直了,腰也彎了,背也坨了。身體真的大不如以前了,說起她的年齡,大姐說:“咱媽都快七十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手腳利索地為大家做飯了。

  於是在老家的這段日子,一家大小的飲食都落在了我的肩上,每天十幾口人吃飯,都是我來做。二弟是廚師,但是他喜歡睡懶覺,每天公公都打電話催著他來做飯,但是他很少準時來,每天都是磨磨蹭蹭到十點多才能來到父母這裡,那時我已經做好飯了。

  在家的日子裡,每天都忙碌著洗洗涮涮,一天到晚幹下來,我也感到腰痠背痛。此時此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了。真是感到自己不再是無拘無束的小孩子了,已經人到中年了,有點老了,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初五回到家,就到孃家走親戚。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才有時間體貼地觀察一下自己的父母,我發現爸爸媽媽的頭上也已經是兩鬢斑白了。即使他們才六十多歲,但是他們每天照顧著侄子、侄女,平時的生活也非常忙碌。特別是侄子很調皮,每天爬上爬下的,還特別喜歡往大街上跑。年幼無知的孩子交給老人,老人就會感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於是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生怕他磕著,還怕他趁大人不注意跑丟。

  我感到父母真的有點力不從心了,到了年關他們也想歇歇,於是做飯、洗衣、打掃衛生都是我來做。現在的自己,無論到了那邊,似乎都是父母的依靠,他們看到我,彷彿看到了希望,那顆勞累的心有一種能夠放得下了的感覺,他們總算可以放心地過一段輕鬆日子了,因為他們把家務交給我,他們放心。

  父母已經年邁,盡孝要儘早,即使我們不能給父母過多金錢,更不能幫父母買房買車,但是我們可以多陪伴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顧一下父母的飲食起居,和父母貼心地生活幾天,說說心裡話,聊聊天,讓父母身心愉悅,也是盡孝的一種方法。

  寒假就在這樣的忙碌中不知不覺已經快過完了,每過一個新年,自己的年齡就增大一歲,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也一天天變老了。人到中年的自己,真的感到自己平時陪伴父母的時間太少了,這次過年真的讓我感觸頗多。

  平常的日子裡一定要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父母,多關心一下年邁的父母,莫讓老人獨守空巢,飽嘗寂寞思念之苦。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這是做兒女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小學教師隨筆11

  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書寫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有些學生對於寫過幾遍的字也會寫錯,如“寬”字下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又如“拔”和“撥”字,學生總是分不清是“撥打”還是“拔打”,“拔河”還是“撥河”。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反覆默寫和抄寫。又如,對打比方的造句,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對這些問題加大做題的數量,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寫句子的能力。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我探究的學習勁頭,但教師自己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時時保持以讀代講,多讀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們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時不時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小學教師隨筆12

  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小學教師隨筆13

  在這半年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而不是傳統的被動的填塞式的學習。貫徹"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對於優生中聰明好動的學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我們班的小志同學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在教學中要適時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教師隨筆14

  在區語文全員培訓上,我有幸聆聽了羊尖實小席麗新老師的講座。她講座中所提到的“微日記”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鳴。

  說起“微日記”,其實,幾年前我就在班裡這麼做了。尤其是對於作為班主任的語文老師來說,“微日記”在班級管理與語文教學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過,在講座之前,我稱其為“一句話日記”。當然我所說的“一句話”並不是僅限於一句話,恰恰很多時候,孩子們會寫好幾句,一段甚至一篇。

  每當新學期開始,“微日記”的種子終於有了生長的機會。我跟孩子們講,我們每天都要寫“一句話日記”。一開始,我的目的僅僅這是能讓我快速瞭解孩子的辦法,漸漸地,我也體會到了其他好處。

  “一句話日記”的側重點是“評論”,可以說說自己身邊的小新聞、小事件,以各種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出今日的所見所聞,自己的心情感受;可以向老師傾訴心中所想,提提建議,共同為班級出謀劃策等。要求提出後,孩子們一開始把它當成了作業,亦有抱怨聲。但漸漸,孩子們發現一句話日記亦有不少好處,他們也樂意去寫了,而不是將它作為一項作業,一項任務。每天,我第一件事就是批孩子們的日記本,我覺得這是種享受,雖然它看似繁瑣,可是我樂在其中啊。

  “一句話日記”,好處可真不少。首先,寫日記是可以宣洩情緒的,可以記錄生活記錄心的歷程,它是一種發洩方式。這一點是普遍孩子寫日記的內容。他們把這一句話日記當作是情緒的出海口。孩子們梳理自己一整天或一段時間的情感與情緒,總結而回顧。

小學教師隨筆15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小學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忙著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裡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透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稜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著。因為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裡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著。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為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里,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著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裡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國小教師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