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粽葉飄香憶端午一等獎作品

端午節:粽葉飄香憶端午一等獎作品

端午節:粽葉飄香憶端午一等獎作品

  年華似水,不經意間又一個春已經悄悄地從指縫間溜走。綠野花香擁著淡淡棕香伴著夏日的風輕輕的飄來。漫步在初夏的夜,靈性的呼吸猶如夢的旋律,撥動著我心的琴絃......

  引領著我潛入心靈的湖底,重拾塵封已久的情懷。翻開記憶的裡層,珍藏著端午飄來的的粽香,縈繞著刻痕心底的懷念......

  小時候的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那時候我調皮的左鄰右舍無人不知,但是我的奶奶從來沒有捨得打我一下。只有那年端午的前幾天,奶奶卻因為我的調皮而真的生氣了,雖然只是大舉輕落地拍了我幾巴掌,但那畢竟是“難忘”的捱打經歷。

  奶奶從小長在大家庭裡,對於很多傳統節日的習俗是頗為重視的。端午節前幾天我的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

  奶奶先是採來細嫩的桃樹枝,把他們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後用紅線把五到六個小短枝並排穿在一起,這樣就好像一方桃樹枝編制的小簾子,然後在“簾子”的下方穿一小塊紅布,上面則穿兩個黑色的豆子。很簡單,但是卻很有趣的一件佩符。這樣的佩符是給全家的大人戴的,其目的當然是辟邪之用。

  而我們小孩子的待遇則更好一些,在“簾子”下方的那塊紅布上,奶奶還會親自端正地綴上一顆用紅色絨布和黃色絨布做成的小桃子,那桃子鮮豔可人甚至讓小孩子有垂涎欲滴的饞像露出。

  至於忘我惹奶奶生氣也是因為這些小佩符們,因為調皮所以就偷偷把奶奶做好端放在抽屜裡的小玩意拿出來把玩,結果不小心統統掉入了水盆中。這下子奶奶自然生氣,雖然這些小玩意其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畢竟這是讓奶奶覺得可以給家人和孩子帶來好運的東西,弄髒了實在是大不敬的,所以我生平第一次被奶奶“打了一通”。

  當然奶奶要忙的還不止這些,除了佩符,奶奶還會做看門的小猴子呢。時至今日,我一想起奶奶做得那活靈活現的猴子,還是覺得神奇萬分,一塊平凡的金黃色絨布和一團棉花,在奶奶的手中怎麼就變化出一個可愛的猴子來呢?再用水筆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這樣就成了神奇的孫猴子了!這樣的變化比看孫猴子七十二變還讓我吃驚,因為孫猴子的變化是編出來的,而奶奶手中的變化卻是實實在在在我的眼前發生的,怎麼能不感到神奇呢?

  這些小猴子的任務就是分守在我們家門窗的一角,和紮成一束的艾蒿放在一處,居家旅行驅蟲辟邪不二之選擇。這真是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呵!

  當然工作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包粽子,這真是個漫長的過程。先要挑選粽葉和糯米。奶奶有時候為了鑑定一處糯米的好壞,常是先買一斤回家做成糯米飯來嘗一嘗,一定要香而粘才可以大量購入,以便包粽子之用。對於粽葉自然要選葉寬且長的那種。

  材料準備就緒之後,奶奶通常會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和粽葉統統用涼水泡起來,不知道為什麼要泡糯米,但是泡粽葉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葉子吃水之後比較用韌性便於包裹。小時候的我很喜歡看奶奶包粽子,全家人都不會包,只有奶奶會,這時候的奶奶似乎會因為壟斷了這項技術而有些歡喜地忙碌,總是在第二天起個大早開始動手包粽子。

  而我則常常是一覺醒來,奶奶的粽子已經包了許多,不過我也不感到遺憾,只是歡喜地搬個小凳子做到奶奶工作臺的對面,巴巴地看著。奶奶的工作臺就是吃飯的小方桌,左邊的盆裡一般放粽葉,右邊的盆裡一般放米,在腳邊的盆裡會放已經包好的粽子,一個個綠嫩嫩地立在白色的磁盆子中,很可愛也很有些稜角分明的模樣,總會惹得我忍不住用手指頭觸觸它們尖尖的角兒。

  奶奶包的粽子很紮實,她總是細心地把泡好的粽葉一片片抹的很平整,然後是三到四片疊著並排放在一處,然後把這個一體的寬很多的粽葉群體在手中旋成一個冰淇淋筒的形狀,先放一顆大紅棗,然後就開始往這個筒裡放糯米,放一點米加點水,然後我就看到那些加入的水緩緩地從“冰淇淋筒”的低端細細地流了出來,流入了泡糯米的盆子裡,叮叮咚咚地敲打著水面。這樣重複幾次,“冰淇淋筒”裡就裝滿了糯米。

  後面的這道工序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糯米用粽葉裹成四角錐形,然後用馬蓮(不知道學名叫什麼,就是一種細長的作物,好像草繩一般)把這個粽子最後裹緊。但是,看了這麼多年的我,其實還是搞不清楚奶奶到底是怎麼弄起來的,就看到粽葉和馬蓮在奶奶的手裡繞來繞去,一忽兒就變成了盆子中的成品。

  從早忙到半上午十點左右的奶奶其實已經包了很多的粽子,於是她開始煮粽子。用粗大木材做燃料,把一口大鍋裡面的大半鍋水燒開,再把一個個可愛的粽子順著鍋壁滑入鍋中。很久很久,那大鍋就咕嘟咕嘟地悶響著,然後滿室粽葉的清香甚至惹得鄰居的老奶奶都過來串門,閒話著各家幾時包粽子,包多少的米,或者是更有實在的奶奶直接洗好了手來幫奶奶包起來。

  那真是最快樂的時候,粽葉的清香伴著老奶奶們的歡笑,還有老奶奶身邊小孫子偶爾和我一起調皮的默契,當然還有最值得期待的'即將出鍋的粽子,想著想著似乎就要流口水了!

  其實我並不是個愛吃粽子的人,時至今日,一個人在外,也只是在每年的端午那天吃上一個算作是個交代。但是,有時候暑假回家卻突然會吵著要吃奶奶包的粽子,這真有點《紅樓夢》中寶玉捱打之後非要吃什麼荷葉小蓮蓬的湯一般無理取鬧。

  現在的奶奶年齡大了,再不似從前一包起來那真是盆滿砵滿,定要家人吃得不想再吃為止,現在的奶奶也只能少包一點夠全家人吃個一頓就差不多了。所以老媽對於我這樣的要求只能無奈地駁回。

  我這人定是沒事找抽型的,因為奶奶每逢過年的時候也會包一點粽子,以示吉祥豐收的意思。但是奶奶的粽子似乎只有在邊包邊煮,然後伴著滿室的粽葉香捧著熱氣騰騰的粽子,一口口吃起來才有味道。那是屬於兒時的味道,屬於端午的味道!

  真到了端午這天,記憶中卻常常是飄著雨絲的,似乎只有細雨的溫柔素雅才配得上清晨熱粽子時升起的炊煙,似乎也只有細雨的多情夢幻才配得上晨曦中綁五彩線的祝福。小孩子是喜歡過節的,每逢節日就充滿了興奮,所以總是會不叫自醒,但是端午這天早上即便是已經醒來,我也要裝作熟睡的樣子,舒展著自己的四肢。

  靜靜地聽到媽媽推開我的房門,小心地掀開我被子的一角兒,把細細的繩子輕輕縛在我的手腕或腳腕上,然後打上結,打結時會稍稍用一點力,這樣就會感到繩子勒了一下我的手腕或腳腕,但是我連眼睛都不睜。因為奶奶說要趁著小孩子沒有醒來的時候,把五彩線縛到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腕上,這樣小孩子一年中就會平平安安,所以我不能睜眼睛否則不就是醒來了麼?

  那是多麼傻的一種假寐呵!但是小時候卻覺得親切而有趣,因為媽媽動作的細膩和小心,似乎她也擔心把我弄醒之後這樣的祝福就不靈驗一樣,而我因為假睡而騙過媽媽甚至於保佑我的神仙爺爺而在保持睡眠姿態的情況下偷偷地笑。這其實是我小時候端午節最隱秘的一份快樂。

  等到媽媽走後不久,我就要假裝著自然醒來,然後跑到門口去看雨,等著鍋裡的粽子還有雞、鴨、鵝蛋。雞蛋和鴨蛋是我們常吃的,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非要在端午這天吃鵝蛋呢?想來是不是因為鵝蛋產量比較低,平常日子裡不是太容易得到,而鵝在端午前後產蛋比較多的緣故呢?總之,鵝蛋是非常地大,蛋清是那種幾乎透明的玉色,吃起來有些勁道,淡黃也似乎比雞蛋鴨蛋的淡黃獨有一種膠質的韌性,讓人看了就充滿了食慾,只是小小的我吃一個鵝蛋似乎也就吃不下什麼了,只有眼睛還不捨得地流連在噴香的粽子上不忍離開。

  據爸爸向我爆料,他們小時候端午那天早上去學校同學們都會從家裡帶染了紅色的雞蛋、鴨蛋或是鵝蛋,然後在教室裡互相頂蛋玩兒,頂破了的一點都不含糊,當場就吃掉,然後從書包裡再掏出一個繼續投入戰鬥,而得勝的那個自然得意洋洋地尋找下一個挑戰者。那是一個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卻有著充滿各種簡單歡樂的回憶,有誰能否認頂蛋的快樂比不上打CS的樂趣呢?我們的父輩缺少很多很多東西,但是,他們並不缺少他們獨有的快樂。

  蘇軾有詩云:“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我們小時候端午日學堂的快樂就是彼此端看手腕上縛著的五彩線,誰的顏色鮮豔,誰的捻成了可愛的綵線,而誰的太調皮現在就有了鬆脫的跡象,然後就會把不知道是奶奶還是外婆細心縫製的佩符拿了出來,大家你看看我的桃子我看看你的桃子,那是怎樣的小兒女之樂啊。

  今年的端午即將來臨,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敲下的是記憶和思念,你可知,我心中一條五彩的線已經乘著初夏的薰風縛上我家人的心頭?呵,這一條祝福的線!呵,這一條牽掛的線!

【端午節:粽葉飄香憶端午一等獎作品】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