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文書>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它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本課將與《長城》和《秦兵馬俑》共同帶領我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將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學目的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品讀文中的好詞好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其中學習本課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提升到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以學生讀、說、議、寫、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頤和園".根據你的經驗題目中哪個字值得注意?

  2."頤"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看來這個字平時不常見,遇到這樣的字你一般會怎麼辦?(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 字典上有這兩種解釋,你覺得在這"頤"字應該是哪一種解釋呢?誰想在這頤養天年?這個太后她除了在這想頤養天年她還有什麼願望?(想讓天下太和沒人反對她)你能把"頤和"二字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

  (二)交流資料: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開啟課堂教學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靈活多樣地豐富知識。本著這一原則,課前發動學生透過翻閱課外書,網上查詢,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頤和園的知識、圖片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說一說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培養學生概括、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去感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重點體悟"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以及"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這兩處語句的含義。

  (四)瀏覽課文,明確遊覽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作者遊覽了那些景點。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應地把各個景點的簡筆畫貼在黑板上,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五)探究學習,理解內容:

  課文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聯在一起,其中著重描寫了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1、長廊的特點: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① 學生抓住"七百多米",體會句子中的數字。

  ② 七百多米到底有多長?(樓道大概有四、五十米,有十多個這樣長的樓道連線起來,作者透過列數字來寫出長廊長的特點。)

  2、萬壽山上還有——佛香閣、排雲殿。走完佛香閣,來到萬壽山作者又是怎樣看它們的,看到它們有哪些特點?(小組討論)

  ① 作者是怎麼看的?佛香閣有什麼特點?從哪個詞語看出佛香閣非常高?(聳立)作者用詞多麼準確,難怪人們無論從頤和園的哪個角度抬頭一看那就是——佛香閣。透過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深入,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

  3、其實在頤和園裡佔地面積最廣的是——昆明湖。

  師配樂解說:

  這煙波浩渺的昆明湖佔整個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堤岸,來到——湖心小島,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點,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你最想去哪遊賞呢?同學們就趕快找到相應的語句好好地品讀一番吧!

  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每組一個景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賞析詞句法、結構梳理法、情境體驗法、聯想想象法、質疑問難法、朗讀體會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教學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交流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充分的俄自由表達空間,學生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在每個景點簡筆畫處板書景物特點。

  師總結:頤和園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盡情遊賞的"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說不盡".說不盡的又豈止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你還可以去遊——長城、秦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呢,還有故宮,放眼世界呢……孩子們,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啊!希望大家去細細遊賞用心體會。

  (六)師生合作板書,昇華情感:

  美麗 大

  長廊 七百多米……沒有……相同

  18. 頤和園 萬壽山 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昆明湖 ……像…… 滑

  美麗 說不盡

  文章開篇與結尾相互呼應,美麗是頤和園最顯著的特點,同時它的美又是說不盡的。板書就簡明的反映了這一特點,並且根據遊蹤列舉了各景點特色。

  (七)總結全文,創新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檢測學生獨立個性知識習得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間有著個性的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檢測出這一差別,還容易加重學生負擔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因而在本課作業設計中,我注意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饒有興致地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去主動完成。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本課作業設計如下: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遊覽圖;

  3、為頤和園或頤和園其中的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頤和園》說課材料

  一、 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頤和園》是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二、 說說教學目標。

  我針對本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增強民族自豪感。

  2、 基礎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句,會用指定的詞造句。

  3、 基本技能目標:按課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

  4、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愛美的情趣,受到美的薰陶,並能有所感悟。

  三、 說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以讀代講,整體感知,揣摩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本課語言生動優美,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讀,再現出這一幅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薰陶,培養愛美的情趣,增強語言感受力。本節課中我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個性培養,注意在教學的各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加強"協作". 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說我的教學特點:充分利用網路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拓寬學生視野教學中在教師精心製作的課件的指導下,讓學生在面對資圖片以及文字資料彷彿身臨其境,學生很容易理解"聳立""蔥綠"等詞語的含義,體會"湖面微風輕拂""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的意境,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說說學生的學習方法。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美。

  2、讀、看、講、寫結合,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六、說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字典,重點字形的指導,初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介紹頤和園,匯入新課,自讀課文,初步瞭解順序,寫字。

  第二課時:以朗讀為主線,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抓特點,按順序的觀察方法,激發情感。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本文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儘快地與課文產生共鳴,我利用多媒體電腦依次出現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畫面,使學生感覺到彷彿進入到美麗的頤和園中一樣。再加上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很快的就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頤和園中,使他們盡情地體味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為了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學生聽示範朗讀時,要求他們畫出文中的過渡句,進行分段,這樣,就理清了課文的層次。

  我之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採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儘快入情入景,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使他們越學越愛學。

  (二)細讀課文,抓住景物特點,展開想象。

  本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佈局,因而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學習重點的體現。為了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把握景物特點,我準備精講第二自然段,以問促讀,啟發誘導,為學生疏通學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遵循這一原則,從體現素質教育,落實能力培養,滲透創新精神出發,我採用情境法、談話法,導讀法組織教學。我先請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本段重點寫什麼景物?(長廊)(2)長廊有什麼特點?(長、美)(3)長廊的`長、美各體現在哪裡?("長"體現在"長長的""沒有盡頭""700多米長""273間";"美"體現在"紅漆的柱子""綠漆的欄杆""五彩的畫";另外"微風從右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也寫出了長廊的環境幽雅宜人,體現了長廊的美。)

  學生找到這些詞語後,不一定理解怎樣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個問題對於學生掌握本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課下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這時,我再次範讀本段,並利用多媒體出示長廊的畫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再對照畫面具體分析重點詞句。然後讓學生作對比句子的練習:如(1)這條長廊既長又美。(2)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話,畫著人物、花草、風景、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透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來具體寫的。這樣很順利地就突破瞭如何抓景物特點來描述這一難點。使學生體會到長廊真美,頤和園真美!

  "學法"被喻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為了使學生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得,我在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總結學法,即: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瞭解寫法;品讀,體會感情。然後教師用這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待學生掌握方法後,自學第五自然段。

  閱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抓住景物特點,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2)登上萬壽山,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這兩道題的答案學生在讀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總結出來,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閱讀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問題(1)很簡單,學生能很快答出。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蔥鬱"、"掩映"等詞語的意思。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掩映"一詞,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相互掩映的畫面,將抽象的概念透過直觀的畫面來展現,使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掩映"的意思就是互相遮掩相互映襯,從而體現出景物的美。文中有一個句子"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中的"滑"為什麼不用"劃"?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水平如鏡的昆明湖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描述昆明湖的靜。學生會說"昆明湖靜得好象一面鏡子的".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又使他們感受到昆明湖的靜。接著再讓學生想象一個東西從鏡面上滑過鏡面會有什麼變化?(無任何變化。)透過引導想象學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用"滑"字也是為了說明湖面的靜。由此可見作者用詞之奧妙。

  由於在二、三、四自然段的學習中都運用了: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品讀,體會感情的方法。學生已掌握了這種方法,因而在第五自然段的學習中,教師就放手讓學生用這種方法進行自學,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透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再抓住小學生善於表現這一特點請一個學生上臺指著多媒體畫面上的十七孔橋說說它的特點。這樣設計既利用多媒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全班學生都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三)再讀課文,明確中心,加深體會。

  為了使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深入的理解,更好的體會作者潛詞造句之奧妙,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具體描寫的方法,我再次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等優美畫面,再配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定會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教師鍥機追問:這麼美的頤和園和、這麼美的皇家園林是誰建造、設計的?學生答是勞動人民建造的,從而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總結 總結貴在昇華。本課的總結不僅要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還要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從而突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是這樣總結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頤和園》這篇課文,作者按照遊覽順序向我們展示了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美,使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真美啊!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就是因為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一點是同學們值得學習的。今後我們在作寫景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具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們將要參加秋遊,在遊玩的過程中,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抓住公園內幾個主要景物的特點,然後寫下來,好嗎?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定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最佳化。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相關文章:

1.《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

2.2017年秋季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範文

【《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