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海洋技術> 電滲析法海水淡化原理

電滲析法海水淡化原理

電滲析法海水淡化原理

電滲析法是利用離子交換膜進行海水淡化的一種方法,以電位差為推動力,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而脫出水中離子的淡化過程。電去離子(EDI)是一種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相結合的方法,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電滲析過程,離子交換鹽和離子交換連續再生過程。一起來看看電滲析法海水淡化原理:

電滲析法海水淡化的原理

電滲析法:水中的離子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可透過半透膜。最初的惰性半透膜電滲析法,主要用於溶膠的提純,電流效率很低。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選擇性離子交換膜向世,才能夠用電滲析法淡化海水或苦鹹水。脫鹽用的選擇性離子交換膜有兩種:①陽膜,只允許陽離子透過的陽離子交換膜;②陰膜,只允許陰離子透過的陰離子交換膜。使陰膜和陽膜交替排列,中間襯以隔板(其中有水流通道),夾緊之後,在兩端加上電極,就成電滲析脫鹽裝置。

當海水流經電滲器時,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陰離子透過陰膜向陽極方向遷移,途中被陽膜擋住去路,被水流沖洗而出;陽離子透過陽膜向陰極方向遷移,途中被陰膜擋住,也被水流衝出。透過陽膜或陰膜的水為淡水。結果,從大約一半的夾層流出的水為淡水,從另一半流出的則為濃縮的'海水。

電滲析脫鹽所用的半透膜,除要求電阻低、透過的選擇性高、交換容量大和水的電滲小之外,還要求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尺寸不變和化學穩定性高等。

在電滲析脫鹽過程中,反離子(電荷與膜內交換基團相反的離子)在膜內的遷移速度比在溶液裡大,致使淡化夾層的內膜半身,溶液介面上的離子濃度低於主體溶液濃度而形成濃度差。當電流升至某值時,擴散遷移的離子不足以補充介面上離子的缺額,而使介面濃度趨近於零,這時的電流稱為極限電流。如再增加電流,就會迫使介面上的水分子解離,由解離出的H和OH來承擔超過極限值那部分電流的輸送。這種現象稱為極化現象。這不僅使電流白白消耗在無助於脫鹽的 H和OH的遷移上,而且會引起溶液的pH值發生變化,使鈣鹽鎂鹽之類的離子濃度的乘積超過溶度積,而在濃縮海水夾層的陰膜和陽膜的表面沉澱,阻塞水流通道,甚至被迫停機拆洗。防止極化沉澱的根本措施,是設法增加夾層溶液的攪拌作用和布水的均勻性,並把操作電流控制在極限電流之下。此外,定期倒換電極的極性,在濃縮海水夾層中加酸和進行不拆裝的化學清洗等,均能延長運轉週期。

採用高溫電滲析,可明顯地提高極限電流,防止極化沉澱和降低耗能量。例如:75C時的極限電流為25C時的2.5倍,而耗電量僅為25C時的50%。

電滲析脫鹽是離子在電場中遷移的結果,用於含鹽量高的海水淡化時,單位產量的耗電量大,很不經濟,故多用於淡化苦鹹水,或結合離子交換技術製造工業純水,很少單獨用於淡化含鹽量高的海水。

電滲析法的應用

電滲析法最先用於海水淡化製取飲用水和工業用水,海水濃縮製取食鹽,以及與其它單元技術組合製取高純水,後來在廢水處理方面也得到較廣泛應用。入在廢水處理中,根據工藝特點電滲析操作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由陽膜和陰膜交替排列而成的普通電滲析工藝,主要用來從廢水中單純分離汙染物離子,或者把廢水中的汙染物離子和非電解質汙染物分離開來,再用其它方法處理;另一種是由複合膜與陽膜構成的特殊電滲析分窩工藝,利用複合膜中的極化反應和極室中的電極反應以產生H+離子和OH-離子,從廢水中製取酸和鹼。

電滲析法在廢水處理實踐中應用最普遍的有:

1)處理鹼法造紙廢液,從濃液中回收鹼,從淡液中回收木質素;

2)從含金屬離子的廢水中分離和濃縮盈金屬離子,然後對濃縮液進一步處理或回收利用

3)從放射性廢水中分離放射性元素;

4)從芒硝廢液中製取硫酸和氫氧化鈉;

5)從酸洗廢液中製取硫酸及沉積重金屬離子;

6)處理電鍍廢水和廢液等,含Cu2+、Zn2+、Cr(Ⅳ)、Ni2+等金屬離子的廢水都適宜用電滲析法處理,其中應用較廣泛的是從鍍鎳廢液中回收鎳,許多工廠實踐表明,用這種方法可以實現閉路迴圈。

【相關閱讀】

海水淡化技術

一、反滲透法(RO)

將海水加壓,使淡水透過滲透膜而鹽分被截留的淡化方法。反滲透主體裝置主要由高壓泵、反滲透膜、能量回收三部分組成,無論海水、苦鹹水,亦無論大型、中型、小型都適應,是海水淡化技術近二十年來發展最快的,除了中東國家,美洲、亞洲和歐洲,大中生產規模的裝置都以反滲透為首選,也是我國目前的首選方法。

二、多級閃蒸(MSF)

將經過加熱的海水,引入到一個壓力較低的空間內,由於環境壓力低於受熱海水的溫度所對應的飽和蒸汽壓,此時海水急速地部分汽化,產生蒸汽,經冷凝而變成淡水。利用這一原理便可做成依次多個壓力逐級降低的閃蒸室進行蒸發。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裝置其規模可以較大,成為大型海水淡化工廠,並可以與熱電廠建在一起,利用熱電廠的餘熱加熱海水,而水電聯產將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現行大型海水淡化廠大多采用此法。

三、多效蒸發(ME)

將加熱後的海水經多個蒸發器串聯執行的蒸發過程。也主要是與火電站聯合執行,但規模一般在日產萬噸以下。這包括兩種型別,一類是多效分裂式,七八十年代較盛行,稱為豎管蒸發(VTE)。操作溫度一般較高,頂溫在100~120度,歐洲和亞洲一些火電廠都在使用;另一類是低溫多效蒸餾(LTMED),頂溫在70度左右,較前者更具競爭力,是蒸餾法中最節能的方法之一,國華黃驊電廠就是用的這項技術。

四、壓汽蒸餾(VC)

海水預熱後,進入蒸發器並在蒸發器內部分蒸發。所產生的二次蒸汽經壓縮機壓縮提高壓力後引入到蒸發器的加熱側。蒸汽冷凝後得到淡水,如此實現熱能的迴圈利用。其用電或蒸汽驅動,也屬於最省能的淡化方法之一。但規模一般不大,多為日產千噸級。

五、電滲析法(ED)

電滲析以電位差為推動力,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而脫出水中離子的淡化過程。電去離子(EDI)是一種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相結合的方法,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電滲析過程,離子交換鹽和離子交換連續再生過程。

六、冷凍法

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從理論上分析,是最有前途的淡化方法之一,但目前未形成實用規模。我國海冰資源巨大,只是採集、融化、冰水除鹽等的工耗、能耗以及相關設施問題,尚需進一步做工程研究。而人工冷卻法,早在七十年代美國就著手研究,問題是從製冷、結冰、冰晶輸送、洗滁、融化以及冷量回收等單元過程太多,效率不高,成本過大。


【電滲析法海水淡化原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