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作文>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有一種保護叫做傷害。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正確的關心自己的孩子。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是懷念我們小時候懂事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囉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我們對父母的思想方式,管教方法,嚴格要求,有時產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我們的父母不是聖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後;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誤區,也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有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

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我們要努力克服消極逆反心理,在情緒衝動時,要努力剋制自己。難道我們不嫩站在父母的立場想想嗎?你冷靜下來,我們會做出恰當的選擇。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透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這樣,看似衝突的事情就有了迴旋的餘地。

我覺得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領是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我這裡還有幾條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方法:

1.瞭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麼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又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的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2.敞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資訊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瞭解自己。這樣,溝通起來就沒有隔閡和忌諱了。

3.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就像喜歡晴天一樣,人人喜歡笑臉。溝通的成效與心境的關係很大。開朗幽默,溝通成效乘以正數;沮喪無趣,溝通成效乘以負數。我們高高興興的與父母商量,就不會輕易招來斥責。

4.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與父母。

5.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衝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理智和冷靜。

6.尊重理解,正常溝通最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究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

7.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儲存異,就是儲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我相信有了這些方法,你應該可以很好的處理與父母的關係。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日本藤幼兒園”把孩子送園的家長,都要簽訂一個入園責任書,其中有一點耐人尋味,那就是家長要接受:孩子在藤幼兒園裡面是有可能受傷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能受一點傷,成為考核幼兒園的一項鐵標準了。這讓幼兒園的管理者和老師提心吊膽。在中國,我聽說了好幾個這樣的案例:

因為孩子之間鬧矛盾受傷,家長投訴到教育局,幼兒園被勒令停業整頓;因為孩子在操場奔跑受傷,於是要求所有的孩子課間都不能出教室;由於一個孩子被積木碰傷,禁止所有幼兒園使用木製玩具;由於害怕孩子被燙傷,只能給孩子提供溫度適宜的水;由於不想承擔責任,就不給孩子吃魚、吃蘑菇——這些措施聽起來很負責任,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負責任的。

但是,我們的孩子成為了什麼樣的孩子呢?很多孩子,只能在塑膠跑道上跑步,拿到一杯水根本無法判斷水溫直接就喝,甚至很多孩子,看到雞蛋就會驚呼,“天哪,雞蛋竟然是帶皮的”——他們之前見到的所有雞蛋,都是剝了皮的——也就是說,這些孩子根本沒有見過帶皮的雞蛋!

藤幼兒園則反其道而行之,有意設計讓孩子在可控範圍之內的風險事務。在圓頂大建築旁邊,有個七層的小建築,層高非常低,孩子們一不小心就會碰到頭;他們經常忍不住從高的一層跳下去;有些孩子還會爬到樹上去,甚至爬得很高。

“我們把這些風險不叫危險,而叫風險,我們的設計是不會讓孩子處於危險狀態,但是他們是要面臨風險的。層高低的時候,孩子們會學會把腰彎多一些,不碰到頭;從高處往小跳的孩子,會有小夥伴去保護他;爬樹的孩子,從來沒有摔下來過,孩子們都會明白自己能夠爬多高,他們自己明白自己的身體所能達到的狀態。保護自己是人的本能,我們常常不去發展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我在廣州的家院子裡面有個池塘,丸子出生後很多人建議我在上面罩一張網。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放任她在水邊玩耍,讓她一步一步接近。在給池塘換水的時候,我甚至把她放進去,讓她想象一下水在放滿時候有多高。結果3歲的丸子告訴我,如果不小心掉進去,她會馬上站起來,因為水位只到她的胸口。

我家池塘倒是掉進去過一個孩子,非常巧合的是,那是一個家長亦步亦趨保護得最嚴密的孩子。當然,孩子馬上被撈起來了,孩子本來比較平靜,看見家長大呼小叫,也驚慌得大哭起來。我後來想,那個孩子之所以那麼“大膽”地在水池邊晃悠,是因為他對危險沒有分寸感。而分寸感,是需要親自探索,才能得來的。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

父母溺愛孩子的典型例項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下面的例項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佔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以下九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例項: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輕易滿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生活懶散: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祈求央告: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包辦代替: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大驚小怪: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剝奪獨立: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害怕哭鬧: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當面袒護: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過度保護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