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00字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摘要】

  大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時期。現在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和多方面的發展機遇,而他們可憑藉的競爭優勢已不單單是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段,也是自我意識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尤其重要,大學生們應加強認識,掌握技巧,積極訓練,不斷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促使自我健康成長。

  【關鍵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的發展和培養,大學生戀愛心理,大學生自我認識,心理教育。

  【引言】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也是一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由於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變。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一、大學生的時代主題

  心理健康是時代的主題,是現在社會進步與人類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全方位開放的新局面為其提供了成才得廣闊舞臺和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帶來更多嚴峻的挑戰,時代的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強的要求。提高個人的修養,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強人格的魅力,最佳化心理素質是每一個立志成才的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新世紀的挑戰。綜合國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於人才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系統中的基礎,同時又滲透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素質之中。由於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導和鍛鍊。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學生人格的培養與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資訊、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最佳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 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

  2) 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3) 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

  4) 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並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於我們對待戀愛問題的態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係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則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於自己,而學校則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四,大學生自我認識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五、對大學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透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透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2

  摘要:

  “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和諧”一詞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獨特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諧

  和諧是一種品質和價值取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實現和諧發展,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成長、成才。然而,大學生要想實現和諧發展,必須在心理發展上實現和諧,這就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諧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1、教育內容的和諧———增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史。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風雨兼程中凝練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如儒家經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荀子》提出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等。教育者應當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緊密聯絡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思想實際的基礎上,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知識,創造出“中國味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當要求大學生透過學校圖書館或網路等查閱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並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評。但在注意,考評的分數高低並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查閱、理解、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使和諧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

  2、教育過程的和諧———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計劃,切忌無章法的教育

  從概念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他們的心理施加影響,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活動。因此,教育者在組織、實施大學生心理教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關於這點,教育者要做到兩個要求:一是堅持循序漸漸、由淺入深的教育;二是堅持有步驟、有輕重緩急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不是一項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是因為它的教育物件———大學生存在著太多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易變性。

  3、教育互動的和諧———善於利用情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親和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情感的對話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持著真誠之心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夠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瞭解到這項教育活動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有利的。具體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的和諧可以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創新教育方法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生活,若發現他們出現情感問題,及時解決,以防他們衍生出諸多嚴重的心理問題。

  4、教育環境的和諧———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或是政治環境,或是經濟環境,或是文化環境。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園文化環境。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校園,無論是生活、學習、娛樂還是進行各種情感交流,都離不開校園這個重要載體。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於大學生心理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教育者應當積極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當然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精神支援與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俞衛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11).

  [2]史立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3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下,社會各界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逐年提高,這無形中給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壓力,但由於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現在各大高校多采用《形勢與政策課》的形式,向高校大學生講授我國現階段的所處的經濟水平以及國家近期所實行的方針、政策,只在乎於“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形式,從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脫離實踐,脫離生活,脫離學生,更脫離了大學生心境的培養,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提高。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現代高校大學生大多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處於家庭的核心位置,備受家庭長輩與父母的疼愛,這也衍生了許多專屬於他們90後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如任性、敏感、自我為中心、情緒化等,抗挫折能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且現代高校大學生身心尚未全面發展,分辨能力較弱,當面對外界無益誘惑時,多數大學生往往會選擇錯誤或者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此時,就凸顯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點在大學生日常教育中展開,其餘多數高校僅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助教育,以社團以及大學生主動參與的形式展開,且專職教師較少。由此可見,現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與完善有待提高,兩者必須有機契合,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現代大學生。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補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眾所周知,現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於形式化,教育形式較為枯燥,這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越發的走向書呆子的道路,政治立場堅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交流上卻存在許多問題,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或者變故,抗打擊能力較低,情緒失控等,諸如此類的心理的“疾病”就會纏繞過來且短時間內不能自行消失。因此,為了扭轉如今高校大學生的這種現狀,我們必須明白,在對大學生進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契合,使他們能夠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學習思想政治,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其次,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實效性。現代社會中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為採用《形勢與政策》的授課形式展開,多為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較為呆板,而隨著社會潮流的不斷變遷,如此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眼前飛速發展的社會了,所以,現在開始有必要改變這種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現代大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豐富教育內容與形式,擺脫“教師在上,學生在下”的心態,以平常心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開心扉,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路徑

  (一)改變單一的教育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培養必須重視全面發展教育,以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對於高校教師而言,必須完全瞭解與認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契合,良好的政治素養、思想品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政治立場堅定、道德品質極為重要的心理前提。將兩者有機契合,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改變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

  (二)建立雙重角色教師隊伍。

  在現代高校教育的基礎上,將兩者的有機契合,首先必須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逐漸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大學生如何解決其所面對的思想問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狀態。而如今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契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於高校教育中,雙重角色教師隊伍缺乏,因此,建議在高等院校的教師培訓過程中,有必要開設一門集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一體的課程,將兩者有機契合,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雙重角色的高校教師隊伍,進而培養出身心和諧、健康向上、具有優良思想道德品質與政治素養的當代大學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4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啟發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如果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設定良好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任何教學手段順利開展的前提,對於啟發式教學而言,尤其重要。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在於: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地位,透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三動:動腦、動口、動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導實際生活。課堂教學始終要以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基礎,營造出尊重、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願意參與課堂互動。

  2.重視新課匯入

  能否將新課高效匯入,是啟發式教學得以成功的保證。以“情緒調節”一章為例,如果課堂開始就將單純的知識點羅列,即使加以解釋,學生仍然會缺乏學習興趣,且不能使學生將知識有效遷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啟發式教學匯入課程時,可以插入與情緒有關影片、圖片,或引入情緒問題等討論話題,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知識的正向遷移。

  3.掌握提問技巧

  啟發式教學能否有效,關鍵在問題設定,問題設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在情景之上設定問題。在課堂匯入之後,有具體的教學情景或學生腦海中已形成相應情景,才能開始設問啟發,否則就是空中建樓閣,沒有生長點,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達不到啟發的效果。

  (2)以學生現在知識、智力、能力水平為基礎;學生原有水平是一個重要的生長點,任何教學都要依據學生現有水平而教,啟發式教學更應重視學生現有水平,設定問題任務應該是讓學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問題,透過思考努力,能解決的問題。如果脫離學生現有知識、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啟發小學生了解大學課堂知識一般,無法成功。

  (3)問題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戰性同時又不失趣味性;問題應該是真正能促進學生思考,不能為問而問。仍以“情緒調節”為例,在學生已觀看情緒相關影片的基礎上,可以提出“同一個事件,為什麼會有不同情緒呢?”引導學生得出“是觀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產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引出情緒調節方法——改變不合理觀念。而透過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於記憶。如果問題不具探索性,學生不需要思考便能從書本上或過去經驗裡找出答案,那麼學生無法主生興趣,也談不上記住,無法記住,在實踐中將不能有效運用。

  4.運用啟發式教學要注意的事項

  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時,始終要多表揚、多鼓勵、不批評、不責備,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樂於參與課堂互動。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透過對比、反問等技巧,引導其逐步得出正確答案。對於本身就沒有正確好壞之分的,例如“人格”“氣質”等知識點,應多設定開放性問題,不設標準答案,激發學生創造思維,讓學生學會求異,明白包容,從而用包容的態度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二、結語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啟”,而難點也在於“啟”。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啟”,要讓學生能夠立足於理論知識,將之遷移至實踐中,需要教師能夠掌握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教師應該要熟悉所授課程內涵外延,熟悉啟發式教學的模式與流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積極嘗試啟發式教學手段,注重教學反饋,不斷研究創新,積累教學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啟發式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上好本門課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