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親子>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怎麼寫,以下是pincai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許多家長不知道親子活動反思,不知道託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下面的一些遊戲向家長說明親子活動反思,託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啟發,更好的普及和開展託班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反思,託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

幼兒園親子活動是幼兒遊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倍受小班幼兒的歡迎,因此,以親子活動為載體來影響小班幼兒的交往行為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徵,是促進小班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 科學的親子關係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前提

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帶來積極的教育效果,不良的親子互動亦能起到反作用,因此,要利用親子關係來推動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為前提,形成科學的親子關係是關鍵。我透過召開家長會以案例學習,座談等方法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

1、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與幼兒正確的交往。吳放、鄒泓(1995)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都有同樣高的預測性和積極的影響。由於安全性高的依戀關係是建立在家長對幼兒的良好行為反應基礎上的,在與家長長期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用家長對待自己的同樣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同伴。為此家長應改進家庭教育,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往,用正確的教育觀來加強對幼兒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的培養。

2、家長應恰當引導幼兒的交往行為。剛入園的幼兒與人交往再所難免,如果家長引導不夠或者過問方式不當,都會誤導幼兒。如嬌慣放任型。幼兒在園與朋友發生的衝突後家長只關注自己孩子的損傷,不過問原因,不就事教育,長此以往孩子依然霸道,與小朋友合不來,經常動手打人。再如管束過嚴型。生怕孩子惹事端動不動就拿嚴重後果來恐嚇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膽小怯懦,性格孤僻,易成為不合群幼兒。

二、透過親子活動形成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的態度

1、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語言表達是與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能否正確運用交往性語言是關乎幼兒間交往成敗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幼兒交往意願的主要原因。我透過組織幾個親子活動,使幼兒在良好的情緒中學會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等基本的禮貌用語;知道必要時應該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學習傾聽別人的看法,掌握了與人交往所需的其本技能。

如親子游戲《讓我來介紹》中,我讓家長與幼兒戴上相同的頭飾演一對動物父(母)子,第一次音樂起,他們手牽手去“郊遊”,當碰到跟自己一樣的動物時就要停下來由長輩說“你好”(要夠大聲,夠清楚,能起到示範作用),然後相互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孩子“這是我的孩子名字叫***,我們一起玩吧!”在音樂聲中他們手拉手一起玩直到音樂結束互相說“再見”。第二次音樂起,方法同上,但要由孩子向對方介紹自己的父母。透過這次遊戲,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中,從父母與他人交往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學會與人打招呼與道別,有大部分的幼兒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孩子表現出很好的親和力。

再如親子情境表演《我當老師》,我請幼兒扮演老師,父母扮演幼兒園小朋友,鈴聲響,開始“上課”,有的“小朋友”開始哭,有的“小朋友”拉扯著“老師”的衣角,吱吱唔唔,“老師”著急的問為什麼,“小朋友”還是哭,(教師啟發:這時候你想聽聽他想幹什麼嗎?請他告訴你,好嗎?你可以對“小朋友”說:別急,請你說給我聽,讓我來幫助你。),“老師”終於讓“小朋友”說出理由,總算把事情解決了……教師總結:小朋友有什麼想法,要說出來,這樣別人才可以幫助你啊……透過這個親子情境表演,幼兒從大人的角度理解了表達的重要性,體會到“表達”不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別人瞭解自己的途徑,從而激發幼兒自身表達的願望,降低了幼兒與成人、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障礙。

2、感受交往的樂趣,喜歡交往

與人交往,樂在其中。交往活動能擴大幼兒的人際關係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只有讓幼兒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所在,才能使交往活動內化為幼兒的需要,從而更好的推動幼兒與人交往。

如親子聚餐會,我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一份“美食”,拿到幼兒園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活動中家長與幼兒相互打招呼,介紹了食物的來源與製作方法,再一起分享美食,幼兒非常開心,都表示要再組織這樣的活動。再如我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製作請柬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裡來做客,孩子們在不同環境中增長了許多見識,幼兒在這種有父母支援的交往活動中能放開手腳,大膽交往並體會到了與人交往的樂趣。

三、 透過親子活動,學習與人分享

小班幼兒獨佔玩具的行為極為普遍,這跟現在小型化的家庭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些獨佔傾向強烈的幼兒大多不太會與同伴相處,處處表現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有意識、有針對性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小班上學期,讓幼兒跟別人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有點為難,我們可以把分享的概念換成交換或輪流。如親子活動“好玩的玩具”,我讓家長帶一樣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來園玩,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表演自己玩具的玩法,孩子們非常興奮,都急著“秀”自己的玩具,同時,也很想玩玩他人的玩具,於是我請他們想辦法:你想玩他的玩具,他也想玩你的玩具怎麼辦呢?透過家長的引導,孩子們運用禮貌用語交換了玩具,體驗了分享帶給自己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與人分享。如在“歡迎到我家做客”活動中,我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策劃一次請客活動。讓“客人”們坐在一起,鼓勵孩子拿出自己的圖書、玩具、可口的小食品中,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還有“過生日”活動中,讓家長在幼兒園主持自己孩子的生日會,讓全班幼兒分享過生日的喜悅心情,再讓大家來分享生日蛋糕,幼兒從中體驗了分享的樂趣。

分享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因為我們把它分得越多分,得到快樂也會越多。孩子們在分享活動中,相互瞭解、親近,學會了如何跟別人一起玩、如何表達意願以及如何處理爭搶糾紛,有效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 透過親子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一權威報告中指出,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教育必須圍繞四種能力來培養新一代,這四種基本能力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同生活”指培養孩子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能與人共處和合作,提高幼兒的交往水平。一個具有良好的身心發展和較強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較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並取得較高的成就。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無法充分認識到合作的意義,但是他們能夠充分體驗到合作帶來的互利性、成就感和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行為與習慣。

如親子手工活動“做彩燈”,我安排家長只要帶部分手工材料來園(不要帶全部),在欣賞彩燈後,孩子們都很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彩燈,由於每個人的材料都是不夠的,於是啟發他們進行合作,他們三三兩兩合作,做的過程中有說有笑,結果都做出了漂亮的彩燈,把自己的活動室裝扮一新,在欣賞彩燈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都大聲而自豪地告訴參觀的人說“這是我和***小朋友合作的”,臉上盪漾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申思遠小朋友個頭小小的,腦袋瓜大大的,眼睛亮亮的,一看就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弟弟小朋友。第一次來幼兒園,看著許多大型玩具,他的小眼睛早就睜得大大的,小臉也急得通紅的了。雖然只來了很少的幾個小朋友,應該說可供他玩的玩具是很多的,可是呀,他只有看的份。據他奶奶說,他膽子很小,不敢嘗試新的玩具。

其他小朋友在滑滑梯上歡快地玩著,他只是站在一旁觀看,眼中充滿著羨慕的眼神。我走過去問:“你覺得滑滑梯好玩嗎?”我拉著他的小手靠近滑滑梯,他越看越高興,我拍拍他說:“你也去和他們一起去玩好嗎?” 申思遠嚇得躲在我身體後面。我蹲下來鼓勵他說:“這樣吧,我先去滑,你幫我加油,好不好?”等我下來了,他興奮地看著我,臉上露出想嘗試的表情,我又說:“要不你跟著我一起玩吧!我走梯子,你也走梯子,我坐好,你也坐好,我開始滑,你也跟著滑,好不好?” 申思遠勉強同意了。我拉著他那手心已冒汗的小手,一起走梯子,一起坐好,我先滑,他後滑。衝下去的時候,他的眼睛裡開始有了笑容。我問他:“好玩嗎?”他說:“好玩!”“那你還害怕嗎?”他說“不害怕了。”我豎起大拇指:“寶寶,你真行!你真勇敢!這回你自己玩,好嗎?我在旁邊保護你!” 申思遠終於能自己滑滑梯了。他奶奶也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寶寶,你真行!”

活動反思

親子班的孩子一週才來一次,他們一直是在家與家長相處,第一次來園遊戲時免不了有害怕的情緒,接觸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教師、阿姨和其他小朋友)時總是不大自然,但幼兒天性愛玩,教師要給他們時間觀察,給時間他們適應,同時教師要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與幼兒建立良好的情感,讓幼兒感受教師的親切,為下一次來園做好心理準備。

教師在觀察申思遠小朋友一段時間後,主動與該孩子溝通交流,與他一起遊戲,讓孩子體現遊戲的樂趣,孩子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在幼兒園裡玩。家長在活動中也看到教師的細心、愛心,也會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幼兒園。

孩子的膽量生來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天生不愛說話,害怕生人,不敢表現自己,我們應當把這看成孩子性格的特點,而不要簡單地看成缺點。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努力做到“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