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我眼中的陶淵明

我眼中的陶淵明

我眼中的陶淵明300字


我眼中的陶淵明300字一

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用了“落寞”兩個字評價他辭官歸隱後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淵明從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兩大學派的影響,逐漸的思想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禍連年不斷,根本無法實現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遊生涯,對陶淵明來說,僅僅是一場噩夢,他的《歸去來兮辭》寫得再明確不過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心性與出仕的矛盾;“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這是心性與世俗的矛盾;“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是心性與時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況“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呢!“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理性抉擇。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告別仕途,戡破宦海,歸隱田園,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窮苦潦倒,但內心仍是甘之如飴。所以他是幸福的。

我眼中的陶淵明300字二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我眼中的陶淵明300字三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著蓑衣的老人正在踏著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美好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著夢想走向官場,想盡自己的力量為國盡忠報效,但他終於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著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床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著。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著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著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抬頭遠望南山,享受著採菊的快樂,享受著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著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溫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快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美好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著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己的快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


【我眼中的陶淵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