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怎麼寫,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

課題研究的春風沐浴著正在飛躍的校園,課題研究的雨露滋潤著每一位師生的心田。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科研興教”的敦促下,我們課題組老師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這片沃土中齊心協力,奮戰在教學第一線。辛勤地耕耘,也編織著我們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課題組這學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從心底溢位……

一、充分發揮課題組的優勢,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我們的課題組,一個擁有19人的大集體,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導主任,有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有年輕有為的生力軍。在研究中,我們課題組這個團體,較好地發揮著我們的人文環境優勢,較好地發揮著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一學期以來,我們課題組集思廣益,共同制訂實驗研究計劃。實實在在地開展有助師生髮展、成長的課題研究活動;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研討活動,承辦省教學研討活動,並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廣東省小學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觀摩研討會於20XX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開,來自東莞、廣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參加了會議,省教廳的楊建國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華老師、南海區教研室黨朝亮先生和各市、區的語文教研員親臨現場作指導。來自全省七個地區的七位老分別作課,我校的杜小敏老師為全省老師代表展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例“樂讀清平樂”,杜老師聲情並茂地引領504班的學生遨遊在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的古詞課堂中,該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累豐富,底氣豐厚,受到上級領導和全體老師代表的高度讚揚。11月25日,我校圖文並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學生作品和精彩紛層的經典誦讀彙報表演,讓來賓們大飽眼福。交流研討期間,各地代表紛紛踴躍發言,研討氣氛濃郁。代表們表示收穫甚豐,從我校“師生齊學經典”中,他們找尋到了一條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學經典,用經典”的濃郁學習氛圍深深地感染著全省的教師代表們。會後,省教廳的楊建國先生表示本次活動辦地相當成功,意義深遠,為推動全省小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感謝上級為我校創造了這麼多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在自己家就能參與上級的培訓。透過這一系列教學研討活動,錘鍊了教師的新課程教育技能,同時也鍛鍊、培養了我們的學生。

二、以教研促進課題研究,以研究課為突破口,努力提高實驗效果。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重視集體研討,集思廣益,博採眾長,老師們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學期,課題組老師以經典詩文的研讀作為研究之重點來開展研究,老師們的經典詩文研讀指導各有千秋,巧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誦讀、合作、探究作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級張菁老師上了一節文言文研究課《伯牙絕弦》,課堂上巧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誦讀、合作、探究作為研究的主流,廖梅君老師以詩歌單元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走進李白”,“走進杜甫”,師生互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五年級何玉玲老師上了一節古詞知識課、以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向學生傳授有關古詞的的知識,廖素健老師則帶著學生走進了古詩探究之旅,領略古詩的魅力。一年級許萍老師專門上了一節認識象形字的研究課《口耳目》,潘惠玲老師也專門上了一節認識會意字的研究課《日月明》,帶動各班結合課本引導學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漢字的有趣;三年級梁老師上《望天門山》一課時,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反覆品讀,讓學生真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接著讓學生根據詩中景物的特點,透過小組合作描繪畫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就輕輕鬆鬆學懂了這首詩。我們就是這樣,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潛移默化,讓中華傳統文化播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三、以開展綜合性學習為研究特色,強調經典誦讀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本學期,我們繼續把經典詩文的誦讀與生活實踐,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讓經典誦讀滋潤孩子們的完美人格。各年級實驗班按計劃,繼續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為載體,積累古詩。每個年級的實驗班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積累經典文化,如:一年級背誦兒歌、二年級背誦成語和歇後語、三年級背誦古詩、四年級背誦繞口令、五年級背誦古詞、六年級背誦文言文等,利用課前、早讀和課外閱讀的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誦讀。現在,孩子們的言談、作文中常常無意識地說出的一、兩句古詩,讓我們感到分外高興。我們還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經典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一)一年級何渭文老師為學生精心挑選了一本適合一年級孩子讀背的《365夜兒歌精選》,班上孩子已積累背誦了差不多100首。在孩子們的背誦中,實現了識字、閱讀、練口語的綜合訓練,具有中國特色的兒歌童謠在孩子們的心中植根成長!一年級實驗班12月開展了“經典誦讀實驗班”的交流活動,交流背誦了積累的古詩、兒歌,營造經典誦讀氛圍,增強誦讀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活躍了學生的身心。

(二)四年級全體學生開展了題為“經典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實驗老師會圍繞“古詩詞”組織同學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漫遊古詩王國》《古詩苑漫步》《古詩擂臺賽》常常使同學們留戀忘返,其中“報題背詩”、“據意說詩”、“摸物猜詩”、“活用古詩”等生動有趣的活動環節使同學們收益匪淺。

(三)五、六年級緊扣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分別開展了“遨遊漢字王國”和“詩海拾貝,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深入地開展文化傳統教育,特別是字謎歇後語對聯漢字等知識的教育。活動中,老師們積極指導,學生認真圍繞小主題開展學習,從選定主題制訂研究計劃收集整理資料交流彙報班級詩歌朗誦會詩歌知識競賽創作小詩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同學們獲益良多。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充分地體現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並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每個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計劃的制定、研究成果、收穫體會等進行歸納彙報,其餘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組進行交流,在成果的彙報與學習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同學們遨遊在經典詩文的學習研究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致、困惑與驚喜。我們還專門對在這次綜合性學習表現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學進行表彰獎勵。

(四)課題組編輯了《中華文化傳統教育選編》印發給學生,利用校園廣播傳媒,以歌唱、小品、朗誦等形式,由廣播員帶領孩子們誦讀經典。每當午睡後,校園裡迴盪著朗朗的讀詩誦典的聲音,整個校園都浸染在濃濃的古典文化氛圍中。

(五)在我校剛剛結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賽中,我們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別為在場的觀眾聲情並茂地朗讀了一首古詩詞,掀起了同學們誦讀經典的熱浪。

生活如一首詩、又如一個童話故事……面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了經典。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親近經典,熱愛經典,我們將繼續與書為友,與經典同行,讓同學們能在祖國優秀的經典文化中盡情遨遊!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

一、課題簡介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需要

教育的使命,不僅僅是幫助孩子習得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領中學生的精神成長,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靈魂的碰撞和昇華。中學生身體在不斷成長的同時,其精神生命也在逐漸生長,儘管他們並不十分成熟,但是讓他們用自己的心親自去傾聽、去感受、去體悟生命中的真、善、美,這遠比說教式的教育更生動形象,也更能讓人信服。一千多年的婁江文化,有著無數青少年生活與教育必須的養分,讓他們置身在婁江文化的情境中,讓他們在與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實接觸、體驗中,真正觸動他們的心靈,在瞭解、認同並創新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鮮活地引領兒童生命成長,讓人格自然而完美起來。

2、傳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徵和民族精神、民族發展的動力源泉,傳承民族文化是每一箇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而婁江文化是太倉人民近千年奮鬥的結晶,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價值,以歷史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資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透過看看、聽聽、說說、唱唱、做做等多種方式,與婁江文化自由互動,在對家鄉歷史、名人軼事、民風民俗、舊貌新顏、地方藝術等的瞭解與認識過程中,感受家鄉人民用聰明的才智創造出的燦爛文化,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喜愛,進而增強他們的鄉土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操,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擔起傳承婁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

3、貫徹和延伸“生本教育”的需要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精髓就是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育活動,倡導以生命為本的教育理念。民俗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和學生的生活聯絡的很緊密,容易激發學生探知的興趣,這遠比在課堂上單一的說教式教育生動的多、形象的多,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自覺自願的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因此,開展婁江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能讓學生領悟到婁東優秀傳統民俗文化其中的魅力,感受美、領悟美,更能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進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建立和諧校園的需要

婁江文化是錦繡江南的靈魂,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吸納性,能汲取先進文化和先進技術,始終弘揚及創造優秀的人文精神,在歷史文化的演變和發展中凝結為禮讓謙和、柔中帶剛、開放進取、尚德重教、務實功利、精巧雅緻等文化特徵,有著鮮明的和諧特質,與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一脈相承、血脈相通。因此以婁江文化精髓為資源開展教育,有利於培養至德尚美、務實開拓的一代新人,有利於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二)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民族文化重要方面的民俗文化所傳承的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精化是涵養民族主體意識的根基,是繼承民族精神的命脈,而這種裂痕,如果不加修補、重建,就會使我們的現代文化在建立之始就沒有了根本,沒有了特色和優勢。這種裂痕還會直接影響到現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精神面貌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們新道德、新秩序的建立缺失了一個基礎、一種依託、一根主幹文脈和一股重要的文化源泉。因此,我們要重視對民俗文化的研究,加強對廣大青少年在民俗文化方面的教育,這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需要。

為此,我們課題組設想,透過我們的課題研究,探索以婁江民俗文化資源為核心,以學科課程教學和德育活動為載體的江蘇省沙溪高階中學學校教育中滲透民俗文化的新路,積極實施校本課程研究,開發“走出課堂,體驗婁江民俗民風”的德育校本課程和“學習民間技藝,傳承婁江民俗”的體藝校本課程。透過多種途徑,持之以恆地在學生中大力開展傳承婁江民俗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豐富學生歷史文化素養,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事理,學會創新,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充分挖掘婁江文化地域文化素材,特別是婁江民俗文化素材,架構特色課程,豐厚高中人文環境,提升校園、教師、學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蘊,初步建構具有婁江文化精神的校園文化。

2、傳承地方文化瑰寶,探索高中生婁江文化教育機制和傳承的教育策略,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婁江優秀文化,萌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成為婁江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新者。

3、透過開發高中生活動課程資源,拓展課題組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提升教師婁江文化素養,藉助課程開發,建立鮮明的校本特色和教育品牌。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的文獻研究。

查閱各類文獻資料,進一步明確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校園文化的結構要素、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理論和建構技術,借鑑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方法和規律等,為本課題找準切入口和新的發展空間。

2、婁江文化資源的學生價值及其利用現狀的研究。

進一步理清婁江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探究婁江文化資源的'學生價值,挖掘、篩選可用資源,明確資源的利用現狀,並將其轉變為高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可用的、有價值的素材。

3、婁江文化傳承視野中的校本文化標誌的研究

以課題研究為平臺,探索“至德尚美”為主的行為文化建設,提煉“德”的文化標誌。如校風、校徽、校歌等的內涵,婁江文化學生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的規範等,系列課程中“尚德”精髓的融合貫穿等,幫助學生、教師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形成尊崇德行、崇尚美德的良好風尚。

以課題研究為平臺,探索“情趣審美”為主的生命文化建設,創設“美”的環境標誌。充分利用婁江文化千年文化資源,規劃吳文化核心的高中學校隱性課程,將審美文化融入課程,分解到語言、美術等領域,提高學生感受、表現、鑑賞、創造美的能力,萌發並體驗個體追求人生情趣與理想境界的意識和感受。

以課題研究為平臺,探索“傳承創新”為主的精神文化建設,建立“新”的激勵標誌。建立健全各類學習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給人創新的空間,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創新的方法;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如才藝節、體育節等,形成以創新為樂、以創新為榮,樂於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校園風貌。

4、婁江文化特色課程的研究

以《國家教育發展綱要》精神為指導,從學生的視角去發掘和理解婁江文化的學生教育價值,並與高中教育有機整合,研究開發校本特色課程,設計相關的主題活動,豐潤學生婁江文化精神內涵。

5、基於婁江文化的高中教育策略的研究

基於《國家教育發展綱要》精神和高中生髮展特點,研究高中生在婁江文化傳承活動中的心理機制和教育規律,在實踐、反思並不斷調整的基礎上探索婁江文化特色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

6、婁江文化傳承視野中家校及社群共育模式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在高中生婁江文化傳承過程中,充分發揮社群、家庭和學校的整合作用,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共同體,探索關注高中生生命成長的共育新模式。

7、婁江文化高中特色教育活動的案例研究。

以婁江文化高中特色教育為研究和實踐點,以案例研究法為基本研究方法,用科學的學生觀、學習觀和教育觀進行高中教育的分析,進而反思教育方法、策略等的有效性,改進教育實踐。

二、課題研究的進展

第一階段:課題前期準備階段

研究時間:20XX年5月20XX年5月

研究任務: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研究方向、對課題方案的調研論證。

具體工作:

1、本階段在查閱資料時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在調查婁江文化資源時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和訪問調查法,旨在收集情報,尋找課題最適合的切入點。

2、查閱婁江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關文獻資料,調查本地可用婁江文化資源的現狀,探索可研究、創新的空間,設計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設計申報階段

研究時間:20XX年5月20XX年1月

研究任務:完成課題申報,設計研究思路,撰寫研究方案。在此基礎上,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總方案,確定具體研究內容與目標。

具體工作:

1、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教研組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利用民俗文化為我們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機會。利用好民俗活動這一有效途徑,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道德學習,是當今教育實踐中順應改革發展趨勢的重要研究課題,是自身教育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的價值體現。

2、開展研討,提高認識。組織開展“婁江民俗”等專題研討會,同時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材料,挖掘以民俗文化為中心的資訊資源,拓寬教師視野。教師在研討中不斷提高認識,科學地利用資訊理論,指導實踐工作。

3、抓住重點、解決疑點,結合本課題研究意義,緊緊抓住當代德育熱點難點問題,並定期組織學習交流機會,撰寫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課題。

4、劉婧老師參加蘇州市教育學會舉辦的“十二五”課題培訓會。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時間:20XX年1月20XX年7月

研究任務:完成課題立項,蒐集整理資料,調查研究獲得研究資料,開展研究。

具體工作:

1、開設校本課程《婁東文化》、《江南飲食文化》,開啟課題研究的實踐之旅。

2、具體地研究實踐過程,不斷改善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效果。本階段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反思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每月、每學期進行課題總結、研討反思活動,邊實踐、邊研究、邊修正,並及時總結經驗,物化成果。

3、實驗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道德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民俗文化的活動中自主活動、自主探究,從而探索中學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4、本階段按既定的研究方案進行實施全面有序的開展實驗研究。全面實施研究計劃,在實踐中積累過程研究資料。

第四階段:課題中期報告階段

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11月

研究任務: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煉初步的研究成果,撰寫中期報告,接受中期評估驗收,在專家們的引領下進一步調整研究方向、改進研究過程。

具體工作:

1、課題研究中期,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及過程進行指導,並修改、完善、充實該課題,進行課題中期鑑定和論證,不斷調整、完善,保證研究方向正確,過程紮實,效果明顯。

2、課題組把“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理念作為活動口號,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民俗活動,自主合作解決活動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整個過程中,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身的成功和失敗中鍛鍊並收穫成長。

三、課題研究的具體策略與工作成效

(一)理論學習心得

1、研讀書籍提升科研能力

課題組透過不斷的讀書活動使課題研究成員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以加強。集體交流心得和體會,為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透過對《鄉土文化: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沃土》、《用好鄉土文化服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讓家鄉的自然、文化資源走進孩子心中》等多篇文章的研讀和剖新,更加突出明確了地方資源、課程資源和課題研究的有機聯絡,為課題研究找到了切入點。

劉婧老師在20XX年暑假教師讀書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李幫志老師在在20XX年暑假教師讀書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劉婧老師獲得20XX年教科研先進個人。

2、調查報告折射民俗現狀

開展了《婁江民俗文化的傳承教育研究》調查問卷,經過分析形成了調查報告(見附件1)。本次問卷調查,設計題目12道,共發出356份問卷,收回340份,其中男生178人,女生162人,學生答卷認真可信度高。透過對問卷調查得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的最主要的結論就是學生對婁東民俗文化的瞭解程度不高。透過調查瞭解了青少年對婁東民俗文化的態度和認知程度,從而可以有方向和針對性的去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深化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撰寫論文反思課題研究

在兩年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教師撰寫了多篇反思論文,其中發表5篇,獲獎18篇。


【民俗文化課題研究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