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捉妖記電影觀後感300字

捉妖記電影觀後感300字

捉妖記電影觀後感300字

本文為捉妖記電影觀後感300字範文,讓我們透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範文一

作為一部描述妖怪的電影,中國妖怪博大精深,《山海經》《搜神記》中包羅永珍,從古到今,一直延續著“萬物皆有靈”的妖怪特色,什麼東西都能成精。我國有《神怪大辭典》這樣的妖怪盤點類工具書,就連日本的插畫大師水木茂都出過一本《圖解中國妖怪大全》,都詳細的描述了中國妖怪的特色。

西方妖怪的外衣 但在電影方面,話說華語電影還真的在這方面有些欠缺。中國的很多妖怪電影都讓妖怪變成了人形,或如《西遊記》那樣單純的呈現“動物成精”的半獸人形象,這一點就不如日本,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三池崇史的《妖怪大戰爭》都是用動畫或cg技術讓本土妖怪在大銀幕上活躍,而這些電影有屬於那種滲透到既定文化產物中的老少咸宜之作。很遺憾,華語電影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年初《鍾馗伏魔》幾乎完全是西方式的妖怪,還是講愛情。而《捉妖記》也沒有讓中式妖怪呈現在大銀幕上,而是用cg原創出的妖怪百科,很西方化,但值得肯定的,《捉妖記》在志怪奇幻電影的諧趣模式下,用刻意的萌化妖怪,真正做出了一部奇幻閤家歡電影。 《捉妖記》的技術究竟有多強,已經不僅僅能用“讓人眼前一亮”這種詞語來形容了,作為一部真人+cg合成的作品,電影在技術層面上的在國內電影中處於“飛躍”狀態的。

真人+cg的兩大難題 儘管如今cg技術效果日新月異,但cg+真人電影的難度在特效電影中製作屬於最為苛刻的一種,細節更加繁瑣。因為這裡涉及到兩個技術層面上的問題。

其一真人電影需要演員在綠幕和動作捕捉等技術下完成表演,還要考慮現實攝像機機位和軌道搖臂等技術限制,但cg動畫則可以省略即時拍攝的步驟,在計算機中透過cg建模進行全方位模擬,高速攝影、打鬥特效和環境變化,並完全無視物理空間的限制,二者需要尋找到一個完美契合的點。

其二就是光影的運用,作為後期將cg與真人演員完全結合的情況下,光影效果必須在真人演員與cg角色身上得到完全一致的體現,比如有人真人角色呈現出陰影與色調,在cg角色上也必須做到一致,否則會難看。

正是由於以上兩個原因,真人+cg作品或者電影作品中需要涉及到這方面的情節,後期製作真心複雜,比如《指環王》中咕嚕,在電影的藍光花絮碟中,就見識到了cg咕嚕與真人演員一同出鏡是一遍又一遍的分層渲染。但《捉妖記》更復雜的地方在於,包括咕嚕在內的很多cg角色都是採用動作捕捉技術,可以有演員在現場表演,而《捉妖記》的cg角色完全是即時演算。不但製作難度大,且演員表演難度也大。

範文二

那裡頭的小主角胡巴(小妖王)簡直把人萌翻了!瞧:胖胖圓圓的小腦袋上頂著一叢嫩綠的“小草”,圓溜溜的眼睛又大又亮,遠遠望去,就像一個表情豐富、白生生、水靈靈的大蘿蔔長著四隻手的大蘿蔔哦!這小可愛不僅外表萌萌噠,而且性格活潑、可愛、生命力極強。可惡的壞蛋為了吃它,殘忍地將它丟進直冒泡泡的油鍋炸。當所有觀眾為之驚叫時,它卻出人意料地紮了個猛子後“彈”出油面,在滾燙的油鍋中悠閒地游泳、洗澡,還調皮地邊吐出一口油,噴向準備烹飪它的一夥“廚師”,邊發出串串銀鈴般清脆的歡笑。呵,這小傢伙還挺會享受的嘛!全場觀眾被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逗得哈哈大笑,愛意滿滿。

你要是以為這只是一部喜劇片,那就大錯特錯了!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既有笑點,又有淚點。

人們都說妖沒有感情。

胡巴的“媽媽”男主角為了救胡巴意外中劍,倒下了。懵懂的小胡巴驚恐地撲過來,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使勁將劍往上拔。鋒利的長劍,劃破了胡巴的小手,它連忙鬆開,本能地舔舔傷口,疼得小臉都扭曲了。那麼小的妖娃娃,這樣的表情,任誰見了都會心疼。可它焦急傷心地盯著“媽媽”,毫不猶豫地再次伸出受傷的小手,拔,再拔……眼看小手傷痕累累,血流不止,它卻不在意,不放棄……

《捉妖記》是講太真的宋天蔭、機靈的霍小嵐、調皮呆萌的“蘿蔔”胡巴的一段故事。裡面有淚點,也有笑點最讓人感動的是宋天蔭為了救霍小嵐被劍殺死,胡巴用自己的血救活了宋天蔭,並開封了寶劍。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胡巴被大師傅丟進油鍋裡炸,我都差點嚇哭了。最讓人飆淚的是霍小嵐賣掉胡巴之後,看到的一塊布,上面呈現的圖案是胡巴咬的宋天蔭和霍小嵐牽著胡巴。此時的'我,眼裡含著淚水,心裡莫名的感動!

最喜愛的角色自然是小妖王胡巴。它調皮可愛,給電影帶來了不少笑點。整個身體潔白如玉,頭上長著一簇翠綠的“小草”,真是個會說話、會走路,會賣萌的“小蘿蔔”。

範文三

從影片裡頭,吳君如還有曾志偉扮演的兩隻妖怪被四錢天師捉到後,開始看似無厘頭地唱起了妖怪之歌,地下的小妖怪們也出來跳舞歌唱的時候,我腦海浮現的甚至是動畫片《美女與野獸》裡的所有歡唱橋段。當時我就在想,似乎《捉妖記》就帶著一種走向世界、跟國際靠攏的野心。當然,說起走向世界還是有點誇大其詞,不如就簡單地說,終於有一部電影肯花巨大投資,特效不是五毛錢(對於天生挑剔只看美國科幻的一些國民來說,至少也有兩塊五吧?),肯向國際邁出了那麼一步了,那就是《捉妖記》。

縱觀全片,最讓我感到驚喜的當然是將動畫融入到中國環境,這是一個嘗試,也在當今的中國市場裡顯得非常獨特有趣,在近年青春氾濫的國產市場中突出重圍。《捉妖記》來源於山海經的古老傳說故事,菜鳥女天師跟懷上小妖的良家婦男面對天下圍攻,輕鬆又幽默。觀影期間,數次爆發的笑點與片中小妖王胡巴每每出現時萌至驚呼的全場吸氣,以及牽人情動的冒險之旅與糾葛感情,似乎都傳遞著《捉妖記》作為年度奇幻爆笑大片的號召力。同時,相信《捉妖記》將開啟東方奇幻的新紀元。

好的故事都是簡單的,所有人都看得懂,但卻能讓你為之動容和喝彩,就是高明。觀影《捉妖記》的過程中,笑點、淚點和萌點都十分充盈,故事卻十分簡單,體現人和妖能否共存的哲學問題,然後是捉妖、保護妖王胡巴,人與妖也能和諧共處。

說到笑點上,除去通常喜劇的弄巧成拙的手法,《捉妖記》最有趣和特別的是:第一,植入好萊塢動畫的笑點,賣萌;第二,利用顛倒人物形象來塑造笑點。可以說,最大的笑點都是由第二點來支撐,井柏然是男生,愛好煮飯和縫紉,最後還懷上了胡巴,要“生孩子”。白百何是女生,卻是粗暴的天師,男人婆,最後還要幫忙接生。導演李許誠毅說,《捉妖記》最開始就是跟《鬼吹燈之尋龍訣》的導演烏爾善在咖啡廳裡聊天,從男生懷孕這個點來的。看似是信手拈來的一個梗,但是其中不僅包涵了萌點,更是把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和交鋒設定得讓人拍手叫好。


【捉妖記電影觀後感3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