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小編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用。關注pincai網獲得更多內容!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體會朋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吟誦知音

1、⑴匯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文言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板書:伯牙絕弦)誰來讀讀這個課題?尤其是“弦”要念準了,齊讀課題。

⑵ 透過預習你知道“絕”是什麼意思?(斷絕)“絕弦”是什麼意思?(再也不彈琴了)那麼“伯牙絕弦”呢?

2、伯牙為什麼再也不彈琴了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遍課文。範讀。模仿著老師自己先讀一遍。齊讀。

3、我們五年級時曾經學習過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同學們預習時用了什麼方法疏通了文意?(藉助書下注釋,沒有註釋就聯絡上下文用自己的話翻譯,讀不懂的地方要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把預習成果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沒有讀懂的地方也可以互相請教。

4、在學習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或句子比較難讀、難懂,需要提示大家或要向大家請教嗎?

學生彙報: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彈琴,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2)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文中的有些字確實難懂,沒有註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書。謂在古漢語詞典中有這樣的幾種解釋,你覺得“謂”在這裡應該是什麼意思? 謂:①稱為。 ②認為,以為。 ③評論。 ④告訴。 ⑤意義,意思。

A.老師想提示同學們有一個字在這則古文中出現了四次,你發現了嗎?(善)意思一樣嗎?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呢?(好啊!)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由此可以看出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其實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裡很常見。

B.這則古文中還有不同的字意思相同的情況,你發現了嗎?這裡“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志)都是什麼意思?(想)這就是古文中的異字同義現象。

C.學而不思則罔,我們在學習文言文時要學會歸納,才是善讀。

二、精讀課文品悟知音

1、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具體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善聽呢?(板書:鼓琴期善聽) (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體會到。)

(1)把由衷讚歎的感覺讀出來。你知道怎麼斷句嗎?為什麼要在“兮”字後邊斷句?(“兮”是個語氣詞。)藉助註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後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就有了。我們再來找個同學試讀。(善哉!)

(2)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指名讀,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讀出這種畫面來。指名讀。不愧是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峨峨兩個字表現出了這麼多內容,古文真是用字凝練,意蘊豐富啊!

(3)下面的句子你打算怎樣讀?(洋洋)指名讀。特別是“洋洋”這兩個字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古文裡的“江河”是有特指,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大家能猜出來嗎?(這裡的“江”是指長江,“河”是指黃河。)提到長江和黃河,你的腦海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波瀾壯闊、波濤洶湧”就是這樣的江河,讀!

(4)男生齊讀第一句,女生齊讀第二句。(善哉!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女生的朗讀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

2、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清風徐徐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楊柳依依 白雪皚皚雲霧濛濛 春雨瀟瀟 炊煙裊裊 )

讀詞。發現這些詞語的特點了嗎?(ABCC)

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你是子期,尋覓你的伯牙,一個鼓琴一個讚歎。(練習句式)

無論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知道。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鍾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麼?(伯牙心裡的想法。)古人常以琴言志,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裡的志向。那麼鍾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究竟說出了什麼呢?(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什麼樣的志向?什麼樣的胸懷?

原來鍾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裡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高遠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寬廣胸懷。

4、伯牙曾是名滿天下的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投入地彈奏著《高山流水》,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他們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去。伯牙又氣憤又傷心,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他心中充滿了苦悶,寂寞,孤獨。然而,他遇到了能聽懂他琴聲的'鍾子期。請你想象,假如你是伯牙,無論你在琴聲中寄託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鍾子期都能“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請你接著“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往下說。試著用文言文來表達。

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矣志想象猶吾心也。

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裡所想的——(一模一樣)。

5、志想象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就是——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書:知音)

6、(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這段話,看看咱們是不是也有知音的默契。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

讀著讀著,你發現這些語言有什麼特點?

(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後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樣的語言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一個傾訴,一個回應!寫得多妙啊!讓我們彷彿看到伯牙和子期的默契和諧,情誼深厚!(板書:情誼深)從此,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板書:高山流水)

三、深悟絕弦祭知音

1、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中秋再相會,終於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卻等到了子期逝去的噩耗(板書:子期逝去)。伯牙悲痛欲絕,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彈起了《高山流水》,吟誦起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 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誰來讀讀這句話。他用這種“為知己者死”的方式來祭知音。(板書: 祭)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板書:破琴 對誰彈)讓我們帶著伯牙深深的傷痛和悲愴再齊讀最後一句。

四、千古傳唱懷知音

1、老師有感而發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伯牙鼓琴期善聽,高山流水情誼深。子期逝去對誰彈,破琴絕弦祭知音。這段千古佳話世代流傳!課文後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遍。(出示)

(俞伯牙、鍾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2、引讀:同學們,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代苦覓知音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生300多年後的戰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為我們呈現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後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為那伯牙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000多年後的明朝,人們又用小說傳誦著《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出示全文)—一齊讀!

25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六(2)班的同學們伴著這曲《高山流水》,在深情地背誦著這個蕩氣迴腸的知音故事。(集體背誦)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