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

以下是PINCAI小編收集的關於《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的文章,歡迎閱讀了解!

篇一:小學語文課題研究

課題的提出

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導致閱讀教學低效的因素歸納起來有:目標不明確,對年段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講到底,一問到底充斥課堂;泛讀、濫讀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讀,沒有層次、沒有點撥、甚至沒有要求;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基於以上問題,為了努力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 輕負高效 閱讀,我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

課題的界定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指在一定的#from 最新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3篇來自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end#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的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鐘內教師最佳化教學過程,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有效的 教 ,並克服無效的 教 。有效的 教 指的是促進學生 學 的 教 ,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透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透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不需要教。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時間、結果、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重要指標。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不能浪費時間;二是要提高單位時間學習質量。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慧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伴隨學習活動生髮的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考量有效性的一個向度。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

綜上所述,本課題是研究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並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具有明顯最佳化特徵的行為方式與行動途徑。也就是為了達成教與學的目的,完成教與學的任務,而在對教與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與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具體來說是透過 有效使用教材策略 有效備課策略 有效上課策略 有效評價策略 等行為方式實現有效閱讀教學。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效能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密切關注。國內外有識人士認為,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有效閱讀教學主要研究環境變數(學習活動的環境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有一定影響的特徵)、過程變數(師生的課堂行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果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和結果變數(教師所期望的及教師擬定教學活動計劃所依據的、可用有效教學的目標和標準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理解,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建立起來的.實質性的聯絡,強調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絡,讓學生為理解而學,教師為理解而教。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 教學 的真正含義在於 教 學生如何 學 。有效教學並非只是講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教了多少知識,而應注重關注一段時間內學生學到了多少,學會了多少,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去發現學生需要什麼,需要教師做什麼。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提高研究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擬分學段重點進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閱讀興趣的培養;

⒉預習習慣的培養;

⒊隨文識字能力的培養;

⒋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

中段:

⒉概括能力的培養;

⒊質疑能力的培養;

⒋積累好詞佳句習慣的培養。

高段:

⒈略讀、瀏覽等讀書能力的培養;

⒉深入理解重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

⒋蒐集與處理資訊能力的培養。

以上內容,由各位實驗教師結合個人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研究。

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透過對教師的閱讀教學行為分析,對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效率跟蹤調查,對典型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例項分析來研究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具體策略,讓教師在課堂教得輕鬆、自信,讓學生在課堂更加會學、善學、樂學,學得深入、有效,。

⒈探索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⒉在所在學校形成閱讀教學高效性研究的氛圍,帶動學校青年教師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所在學校的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⒊透過研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

篇二:小學語文課題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

1. 長期以來,人們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把握不定,忽而強調它的思想性,忽而強調它的文學性,忽而強調它的工具性,忽而強調它的人文性。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移”過來的講讀法深深地影響著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不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講解輕訓練,重分析輕感悟,重理解輕運用。閱讀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2.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心小學,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以教科研為先導,教師的科研能力有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在此基礎上,學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課堂教學領域,作為教育科研的著力點與落腳點。我們選擇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為重點,意在探尋一條大面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路子。我們學校,不僅領導層具有透過教育科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意識和一定實力,還有一批有志於語文教改的教師。我們學校還聘請了上海師大教科院吳立崗、吳忠豪兩位教授和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為我校語文科研顧問。因此,開展“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小學閱讀教學方法研究”有廣泛的基礎,有獲得成果的可能。

二、課題界說

課題中的“閱讀教學”包括以語文教材為內容的課內閱讀教學和以教材外的讀本為內容的課外閱讀導讀。“實踐能力”指聽、說、讀、寫的能力,並以說(口頭表達)和寫(書面表達)為主。本課題研究旨在探尋培養語言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小學閱讀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要點

1. 探索“以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2. 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訓練的方法、途徑。

3. 研究擴充套件閱讀(包括課外)的要求、指導方法、評價方法、閱讀量等。

4. 研究符合兒童學習規律的閱讀能力評價方法和體系。

四、研究過程

1. 加強培訓,更新觀念。

我們特請上海師大教科院吳忠豪教授和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就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認識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改進閱讀教學的策略、方法等來校為全體語文教師作專題講座。我們每學期都派教師去上海參加由上海師大小學語文研究中心“閱讀教學課題組”組織的培訓活動。同時我們組織印發有關閱讀教學改革的理論文章、經驗介紹供教師學習。

不斷的培訓、學習、思考,使廣大語文教師不僅認識自己平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足,同時領會了閱讀教學的性質、任務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方法。

2. 狠抓課堂教學,不斷磨練。

(1) 校內反覆磨課。為了使“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體現出來,我們狠抓校內磨課:一是課題組內的語文教師相互聽課、切磋;二是請骨幹教師面向全校教師上公開課、研討課;三是請吳忠豪教授等專家來校聽課把脈會診;四是請市語文教改中心組到我校活動,請市級語文骨幹教師來我校聽課指導;五是開展校內賽課活動。一系列的磨課活動使廣大語文教師尤其是課題組實驗教師不僅在理論層面上接受課題闡述的理論,而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把握凸現閱讀教學“實踐能力”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2) 外出聽課、賽課。我們每學期都要派教師參加上海總課題組組織的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同時我們努力爭取機會,派教師出去聽市內、省內乃至國內名師的課。我們還把教師推出去,讓他們參加上海總課題組組織的賽課活動和吳江市百節好課評比活動,讓他們在賽課中磨練成長

3. 點面結合,探究規律。

(1) 抓住重“點”,以點帶面。

我們在2001-2002學年,在三年級、五年級各開設一個實驗班。在2002-2003學年,開設了實驗部,有一年級至六年級8個班級參加實驗。實驗班的教師按照課題組的要求投入實驗。為了使“點”能早日開出豔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我們在方方面面突出重“點”:一是請專家到校重點指導實驗班教師,聽課評課;二是派實驗班教師去上海師大課題組接受專家輔導;三是多派實驗班教師外出聽課、聽講座,參加學術活動;四是給實驗教師壓擔,要求他們每學期至少研究一個課題,上一節公開課,寫一篇研究論文(總結)。在突出重點,使“點”上有明顯的實驗進展的基礎上,我們要求以“點”帶動“面”上的實驗:一是“點”上教師去非實驗班聽課指點;二是“點”上教師與非實驗班教師共同設計教案;三是“點”上教師與非實驗班教師一起開展沙龍研討活動。

(2) 分項研究,探尋方略。

“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小學閱讀教學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的實驗目的主要是探尋培養“實踐能力”的方略。為此我們採取以下方法:一是根據總課題的研究要點分列出許多小課題。每一階段(一般為一學期或一學年)抓住一個要點研究。實驗老師根據要點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某一小點開展研究,這樣既避免研究的無的放矢,也避免了研究的重複浪費。從課題研究至今,我們著力於兩大方面的研究:一是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二是閱讀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訓練的方法和途徑。以後我們將著力於以下兩大方面的探究:一是擴充套件閱讀(包括課外閱讀)的要求、指導方法、評價方法、閱讀量;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方法和體系。

4. 學習反思,總結提高。為了使廣大語文教師尤其是實驗部的語文教師在實驗中不斷提升教學素養,我們著力“三抓”:一抓學習。我們組織語文教師學習國內外關於閱讀教學改革方面的論文和經驗介紹,印發有關的材料供他們自學。同時,我們去上海、杭州等地購買有關專著供他們閱讀。二抓反思總結。我們要求實驗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交五則教後記、四則語言訓練範例、三則教育隨筆、兩個案例、一篇論文。三抓相互交流。我們努力為實驗教師搭起相互交流的平臺。

五、初步成果

1. 提高了廣大語文教師尤其實驗部語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識和能力都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教師在市級以上發表語文教學方面的論文有十餘篇,有兩位教師的課分別被評為“市百節好課”和上海市總課題組賽課三等獎。一本反映課題研究成果的教師文集即將彙編成冊。

2. 提高了學校的科研實力,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帶動了其他學科的科研工作。

3. 建立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內閱讀教學基本模式:讀讀、悟悟、說說、背背、寫寫,以讀、背為基礎,以感悟為催化,以說寫為主要實踐形式,相互影響,使精神和語言同構共生,最終達到語言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和快速提高。當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有著五個教學環節,有的教材教學以積累為主,教學環節為讀讀、悟悟、背背;有的教材教學以口頭表達為主,教學環節為讀讀、悟悟、說說;多數教材的教學環節為讀讀、悟悟、說說、寫寫。當然這並不是教學的固定程式,還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調節。

4. 摸清了說寫訓練的基本形式。(1)說話訓練有直述故事、轉換人稱複述、想象口述場景、運用文中語言創造性複述故事等。(2)寫話訓練有寫感受、體會,根據文中素材描述人物、場景畫面,想象補白、續寫等。 5. 學生的語言表達(實踐)能力明顯提高,語文素養得到了大面積的提高。學生參加市級作文賽獲一等獎兩次,二、三等獎十餘次,參加全國作文大賽榮獲優秀獎。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相關文章: